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汽车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对经济的拉动性强,同时也深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经历了前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车市每年30%以上的高增长。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车市销量增幅只有2.45%。是什么造成了2011年中国车市的骤然减速?2012年的汽车市场预期会怎样?中国汽车市场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问题?自主品牌车企将如何走出低质低价的泥淖,成功突围?
前不久,《汽车纵横》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计委市场司司长高铁生先生。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三大原因造成车市骤然减速
2011年汽车市场遭遇了增速骤然下降,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对中国汽车市场有影响。
过去常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在很少也很难这么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由金融危机衍生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中国不像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外销占很大比例,中国车市火不火主要看国内。为什么其他国家经济萎缩下行对中国有影响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出口拉动对整个经济影响非常之大。2011年出口严重下滑,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受到影响。众所周知,汽车和经济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主业经济效益好,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居民收入增加,车市当然也要好。所以,世界经济的下行,对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有间接影响,它影响到中国整个的经济运行,也就间接影响到中国的汽车销售。有人认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充其量只影响奇瑞、吉利等企业的外销,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第二,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退出。前两年,我们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拉动内需,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包括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等,2011年这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退出对车市的减速有很大影响。在这里,不仅要看到没有政策的鼓励,汽车销量就少了;还要看到一点,就是前两年政策的透支作用。如果当时没有鼓励消费的政策,一些人可能本来想明后年再买车,而有了这个政策就提前买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消费透支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本来应该明年销售的汽车,今年就卖了。
第三,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比如北京推出的限购限号,半年多之后贵阳也推出相似的限购政策。虽然其它城市没有推出限购限号措施,但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也会采取其它措施,比如有些城市提高车牌费用等等,也会对汽车销售造成不利的影响。
2012年车市不会太差
我想,和2011年相比,2012年整个经济形势不会太差。中央经济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政策。中国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尽管大家对拐点的认识不一致,不过多数学者预计2012年通货膨胀在4左右甚至以下。
国家前一段时期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是围绕治理通货膨胀进行的。现在提出来要正确处理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会对汽车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2012年调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启动和繁荣。我想,即使国家不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也不会出台政策打压汽车产业。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对汽车产业还会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的。而且中高收入群体购房愿望受到抑制,也会分流一部分资金投向车市。同时,国家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一般来讲,保障房多建在城市新区、郊区,离市中心较远,也会带动汽车消费。此外,小车的普及、更新和换代,对车市也是一个利好。
环保将更受重视
另外,广大居民对环境质量的关切度很高。对PM2.5的监测会加强。凡是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的车会受到限制,而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将会受到国家鼓励。我想,明年国家对汽车燃料的要求会更高。在对PM2.5的监测、公布等问题上,官方明显落后于民间的关切度。我发现有些城市的市长很敏感,他们率先把PM2.5监测纳入气象公布之中,很快会有更多城市效仿,因为这是得民心的。显然,这种来自消费者、市场的压力,会给汽车生产和销售带来结构性影响。
我想,这会使努力迎合市场新趋势的企业在新的环境标准、新的政府支持政策中受益。而与这种发展趋势不一致的企业可能会感觉到压力。这会在汽车市场中形成一种新的分野。建议一些车企走“先国外后国内”路线
汽车市场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要瞄准市场的需求,政策的支持是政府短时间的干预和刺激,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土壤是市场,不能过多地依赖政府的刺激政策。假如离开了政策,就弱不禁风,那肯定是不行的。这就像农民种菜,光靠政府提倡大家买爱国白菜、爱国土豆那是不行的。企业需要更多地研究市场。有一句话叫做“市场胜过技术”。技术本身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技术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起作用。市场对推动技术的进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技术、管理等诸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自主品牌汽车要甩掉低端的帽子,向高端突破显得非常艰难。对于一些高端消费者,购买汽车在他的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是很大,他不会太在意多花钱,去买国内外口碑都比较好的车。另外,一些人买车还会有炫耀消费的心理。要矫正这种心理,作为权宜之计,走迂回的路线可能是一种办法。
某些汽车厂家不妨先争取在国外有较好的口碑,在国外受到青睐,然后通过大力宣传,再返回国内销售。这有点像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在意大利获奖了,再回到中国来演唱,就容易得到国内的认可。这也包括在国外收购的一些厂家或者品牌,在国外谋求发展、再“出口”转“内销”。当然,政府在汽车市场上也不应无所作为。在推动代表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发展,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企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对一些民营企业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营造健康的汽车文化
中国对汽车工业和房地产应该有不同的态度。房地产肯定是有泡沫,如果不挤出这些泡沫,对我们的金融安全、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汽车方面还是应该鼓励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在资金上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支持力度。
在韩国,从政府到民间都以开本国生产的汽车为荣,而在我国,越是有钱人越是开国外的豪华车,并以此为荣。因为我们的国人存在这样一种消费心理——他要提前进入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因此会比照欧美的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的选择购买汽车。这和我们的汽车文化和高收入者的不自信心理是很有关系的。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这种汽车文化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健康的汽车文化,把引导汽车消费提高到这样一种高度——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国民建立一种健康的消费心理。
另外,应该减少国外大汽车集团对我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尽量减少国外汽车巨头对我国汽车政策、汽车文化的影响。我们在太阳能、造船、航天等方面都能高奏凯歌,汽车产业也应该能做得很好。
前不久,《汽车纵横》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计委市场司司长高铁生先生。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三大原因造成车市骤然减速
2011年汽车市场遭遇了增速骤然下降,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对中国汽车市场有影响。
过去常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在很少也很难这么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由金融危机衍生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中国不像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外销占很大比例,中国车市火不火主要看国内。为什么其他国家经济萎缩下行对中国有影响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出口拉动对整个经济影响非常之大。2011年出口严重下滑,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受到影响。众所周知,汽车和经济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主业经济效益好,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居民收入增加,车市当然也要好。所以,世界经济的下行,对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有间接影响,它影响到中国整个的经济运行,也就间接影响到中国的汽车销售。有人认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充其量只影响奇瑞、吉利等企业的外销,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第二,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退出。前两年,我们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拉动内需,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包括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等,2011年这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退出对车市的减速有很大影响。在这里,不仅要看到没有政策的鼓励,汽车销量就少了;还要看到一点,就是前两年政策的透支作用。如果当时没有鼓励消费的政策,一些人可能本来想明后年再买车,而有了这个政策就提前买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消费透支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本来应该明年销售的汽车,今年就卖了。
第三,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比如北京推出的限购限号,半年多之后贵阳也推出相似的限购政策。虽然其它城市没有推出限购限号措施,但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也会采取其它措施,比如有些城市提高车牌费用等等,也会对汽车销售造成不利的影响。
2012年车市不会太差
我想,和2011年相比,2012年整个经济形势不会太差。中央经济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政策。中国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尽管大家对拐点的认识不一致,不过多数学者预计2012年通货膨胀在4左右甚至以下。
国家前一段时期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是围绕治理通货膨胀进行的。现在提出来要正确处理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会对汽车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2012年调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启动和繁荣。我想,即使国家不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也不会出台政策打压汽车产业。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对汽车产业还会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的。而且中高收入群体购房愿望受到抑制,也会分流一部分资金投向车市。同时,国家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一般来讲,保障房多建在城市新区、郊区,离市中心较远,也会带动汽车消费。此外,小车的普及、更新和换代,对车市也是一个利好。
环保将更受重视
另外,广大居民对环境质量的关切度很高。对PM2.5的监测会加强。凡是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的车会受到限制,而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将会受到国家鼓励。我想,明年国家对汽车燃料的要求会更高。在对PM2.5的监测、公布等问题上,官方明显落后于民间的关切度。我发现有些城市的市长很敏感,他们率先把PM2.5监测纳入气象公布之中,很快会有更多城市效仿,因为这是得民心的。显然,这种来自消费者、市场的压力,会给汽车生产和销售带来结构性影响。
我想,这会使努力迎合市场新趋势的企业在新的环境标准、新的政府支持政策中受益。而与这种发展趋势不一致的企业可能会感觉到压力。这会在汽车市场中形成一种新的分野。建议一些车企走“先国外后国内”路线
汽车市场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要瞄准市场的需求,政策的支持是政府短时间的干预和刺激,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土壤是市场,不能过多地依赖政府的刺激政策。假如离开了政策,就弱不禁风,那肯定是不行的。这就像农民种菜,光靠政府提倡大家买爱国白菜、爱国土豆那是不行的。企业需要更多地研究市场。有一句话叫做“市场胜过技术”。技术本身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技术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起作用。市场对推动技术的进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技术、管理等诸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自主品牌汽车要甩掉低端的帽子,向高端突破显得非常艰难。对于一些高端消费者,购买汽车在他的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是很大,他不会太在意多花钱,去买国内外口碑都比较好的车。另外,一些人买车还会有炫耀消费的心理。要矫正这种心理,作为权宜之计,走迂回的路线可能是一种办法。
某些汽车厂家不妨先争取在国外有较好的口碑,在国外受到青睐,然后通过大力宣传,再返回国内销售。这有点像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在意大利获奖了,再回到中国来演唱,就容易得到国内的认可。这也包括在国外收购的一些厂家或者品牌,在国外谋求发展、再“出口”转“内销”。当然,政府在汽车市场上也不应无所作为。在推动代表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发展,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企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对一些民营企业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营造健康的汽车文化
中国对汽车工业和房地产应该有不同的态度。房地产肯定是有泡沫,如果不挤出这些泡沫,对我们的金融安全、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汽车方面还是应该鼓励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在资金上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支持力度。
在韩国,从政府到民间都以开本国生产的汽车为荣,而在我国,越是有钱人越是开国外的豪华车,并以此为荣。因为我们的国人存在这样一种消费心理——他要提前进入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因此会比照欧美的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的选择购买汽车。这和我们的汽车文化和高收入者的不自信心理是很有关系的。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这种汽车文化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健康的汽车文化,把引导汽车消费提高到这样一种高度——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国民建立一种健康的消费心理。
另外,应该减少国外大汽车集团对我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尽量减少国外汽车巨头对我国汽车政策、汽车文化的影响。我们在太阳能、造船、航天等方面都能高奏凯歌,汽车产业也应该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