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1.临床资料
在2006年,河北省安国县四下村一村民,每月发烧几天。先后在保定市医院、石家庄省级医院多方治疗都无效。最后转入北京301医院治疗,各种仪器、各种检查都查不出病因。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烧周期时间越来越短了。最后,病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了,18天也不通大便了,医院经多方会诊,也拿不出治疗方案了。最后一位80岁的老专家说:“这种病根源可能在骨髓,没有经过,目前是无法治疗。”病人治疗无果出院。
2.治疗方法
病人张开口,用手电筒照看口舌情况,舌形枯萎,苔黄无津,舌质紫暗,说话声音尚可。患者有:心烦,睡眠不好,肚子不舒服,不想吃东西的感觉。患者脉象特别,出现了伏、短、急、滑中兼涩、实、枯燥无胃的感觉。既是伏脉,根据中医的理论推断,发烧的根源就应该是“潜伏之热”造成的,久热为生火,火盛成炎,损其津液,耗伤正气,再加上用药、智理不当所致。辩证已明,施治方案方法:入髓,清热、软坚、保护心肾功能,导邪从大便外出。拟方芒硝10克,火麻仁10克,地骨皮30克,大黄10克,方中芒硝,其性味咸苦寒。具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火麻仁:《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約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方药直接就加水煎,煎出第一次的药汁,降降温,马上喝下去,等第二次煎好的药汁也赶紧服下去。几小时之后,排了一次大便,5分钟又排了一次。大便一通,此方就不能再用了。
随后的方案该是扶正兼驱邪了。取党参60克,生内金15克,生地20克,炙甘草30克,麦冬30克,地骨皮10克,山芋肉30克,一连服了15天中药,也没有再发烧,并且还能自己翻身,四肢也能屈伸自如了。第三步的治疗重在扶正,这次开了30天的中药,当服到20剂药时,病人就能沿着床走动了。等30剂药服完后,奇迹出现了,病人能到室外自由地运动了。
3.讨论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此文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与中医的辨证施治,才得以患者的病情好转,所以,在治疗许多疑难病、危重病时,屡见奇效。
1.临床资料
在2006年,河北省安国县四下村一村民,每月发烧几天。先后在保定市医院、石家庄省级医院多方治疗都无效。最后转入北京301医院治疗,各种仪器、各种检查都查不出病因。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烧周期时间越来越短了。最后,病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了,18天也不通大便了,医院经多方会诊,也拿不出治疗方案了。最后一位80岁的老专家说:“这种病根源可能在骨髓,没有经过,目前是无法治疗。”病人治疗无果出院。
2.治疗方法
病人张开口,用手电筒照看口舌情况,舌形枯萎,苔黄无津,舌质紫暗,说话声音尚可。患者有:心烦,睡眠不好,肚子不舒服,不想吃东西的感觉。患者脉象特别,出现了伏、短、急、滑中兼涩、实、枯燥无胃的感觉。既是伏脉,根据中医的理论推断,发烧的根源就应该是“潜伏之热”造成的,久热为生火,火盛成炎,损其津液,耗伤正气,再加上用药、智理不当所致。辩证已明,施治方案方法:入髓,清热、软坚、保护心肾功能,导邪从大便外出。拟方芒硝10克,火麻仁10克,地骨皮30克,大黄10克,方中芒硝,其性味咸苦寒。具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火麻仁:《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約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方药直接就加水煎,煎出第一次的药汁,降降温,马上喝下去,等第二次煎好的药汁也赶紧服下去。几小时之后,排了一次大便,5分钟又排了一次。大便一通,此方就不能再用了。
随后的方案该是扶正兼驱邪了。取党参60克,生内金15克,生地20克,炙甘草30克,麦冬30克,地骨皮10克,山芋肉30克,一连服了15天中药,也没有再发烧,并且还能自己翻身,四肢也能屈伸自如了。第三步的治疗重在扶正,这次开了30天的中药,当服到20剂药时,病人就能沿着床走动了。等30剂药服完后,奇迹出现了,病人能到室外自由地运动了。
3.讨论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此文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与中医的辨证施治,才得以患者的病情好转,所以,在治疗许多疑难病、危重病时,屡见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