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课堂激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不能仅仅局限于导入的设计,而更要贯穿和依托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在评价时应多加以肯定,甚至鼓励、赞扬,以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然后进一步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关键词】导入激趣 过程激趣 评价激趣
  
  只是凭借好的导入,而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我们所说的课堂激趣至少是不完整的。下面我就继续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过程激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表明: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一个明确目的。珠海市教研中心的容理诚老师甚至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思考过程,过程就是目标。”因此,激发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不能仅仅局限于导入的设计,而更要依托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问题激趣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思之端。”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浓厚,高潮迭起。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史铁生去地坛的原因,但无法更深一层理解地坛与作者的关系。于是我适时提问:“文中的史铁生是一个由对生命绝望到与命运抗争的人物,实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和地坛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这种点拨式提问既能让学生拨云见日,又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进一步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是“我与地坛”。
  2.竞争激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兴趣。
  2005年5月20日,在我校对广东省教学活动开放日中,我执教《雷雨》,便采取了小组竞争的方式,最后尽管活动有一定难度,但仍然顺利完成了教学计划,其原因便是极大的利用了学生的那种好胜心理。
  在这堂课上,我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根据基本剧情,改编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一节中的某段对话,并特别强调,改编有难度,有时间限制,看哪一个小组能先完成两人十句左右的对话。结果各个小组都热烈讨论,很快便有小组代表举手要求表演改写的人物对话。
  3.实践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小说《项链》的续写,改写戏剧《雷雨》中的某段对话,表演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诱骗女儿财产继承权的一段对话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学习兴趣。
  2004年3月,在中山市珠海市两地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广东省新课标案例研讨会”上,我现场执教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设计成为对别里科夫死亡原因的案情分析和调查报告,调动了学生既读又写、更愿破案实践的学习兴趣。
  4.开放激趣
  教育不是物的标准件生产,也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过程。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开放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锻炼受教育者的思维批判力、道德选择能力、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参考答案作为唯一标准来禁锢学生的大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传声筒,是毫无个性的。事实上,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是多元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死亡原因的分析理解,可能因为不同受体的存在而存在不同认识。只要学生能从社会根源或性格悲剧或命运悲剧的任何一个角度去理解,我想作为教师都可以去充分肯定,给学生以开放的思维空间,从而愿意去认知和深入探究。
  5.评价激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
  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只有当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语文教育的这个特点,首先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其次,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体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其答案不是老师所期待的,而确实又是学生通过思考而得出的,并且不无道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给以否定性评价。如果回答的内容有新意、有创新,就更要珍惜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评价时应多加以肯定,甚至鼓励、赞扬。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在导入上下功夫,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提问的艺术,引进竞争氛围,开展实践性活动,建立开放的课堂秩序,最后还要在评价方面激励学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大中型制酸装置采用高含硫量硫精砂的焙烧技术尚属国内外首创,采用低焙烧强度、风帽孔眼高气速、增设三次风等技术措施解决了技术难点。详细介绍了80kt/a高含硫量硫精砂制装置的工艺
【摘?摇要】由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高尚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神,从古至今,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精美绝伦的名篇。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掌握大量课本知识
[摘要]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必须抓住两个要素,一是材料,二是方法。本文以学生习作为例,详细阐释了如伺从鲜活的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二是使用何种手法,使作文能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素材 方法    写一篇作文,如同炒一道菜。炒菜之前必须精选材料,“精选”之“精”在于精心挑选那些鲜嫩水灵、匀称适中的上好蔬菜。作文之前亦是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到喧闹繁华、多姿多彩的
当前,世界磷矿资源日趋枯竭,迫切需要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介绍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沉积型磷矿的酸解动力学过程介微观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已反
本文主要陈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山东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八个方面探讨了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中小学无不轰轰烈烈的响应。但众所周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在农村普通高中并无实质性进展。
煅烧工序是生产纯碱的后道工序,该工序分为两部分,即粉体物料的工艺部分和水,气,汽工艺部分。本文主要介绍煅烧工序粉体物料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设计注意事项。
如果我们从一个大的时间区域来观照我们的审视对象,那我们就可以说,中西文学艺术,几乎同时进行了一次变革,而这场变革又几乎影响了各自的20世纪的文学艺术。这就是文学革命和印象主义运动。有趣的并非这种巧合,而在于这场几乎同时发生的艺术变革,却没有产生理所应当的相互渗透、交叉,哪怕是碰撞。相反,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命意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从材料出发,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