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辽宁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研究方法,随机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辽宁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场地、现状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体育锻炼;老年人;辽宁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唯一超过1亿的国家。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由7. 63%上升至13. 26%。辽宁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将是中国21世纪整个阶段的重要国情,老龄问题已成为我国继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之后,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且老龄问题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社会制度还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等。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人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辽宁省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辽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城乡、地区和民族不平衡、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征。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老年人自身的角色、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带来变化。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需求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对社会的安定有一定影响。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及身体活动增进老年人的健康、身体机能、提高其生命品质,让老年人能更好的独立自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省5个市(州、地)的60岁以上(含60周岁)的城乡居民。其中,城市人口是指在城镇居住的非农业户口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在农村居住的农业户口的人口。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等资源,选取老年体育锻炼、老龄化社会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2000年以来的文献资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启发。
问卷调査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由访问员携带调査问卷入户访问,调查城乡居民个体的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消费、目的和需求等。
数据统计法。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完成,分别完成派生指标生成、各类指标的人数百分比计算等。
访谈法。根据本文研究相关内容,结合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实际访谈等形式,对国内有关社会体育的专家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的内容以及有效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上征求了意见和建议。
2老年人体育锻炼健身情况调查分析
(1)老年体育健身参与者基本情况
年龄和性别结构两个要素是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指标。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学研究老年体育开展状况的重要要素。由此,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整理统计出老年体育健身参与者年龄、性别结构比例表。(见表1)
由表1可知,首先,辽宁省老年体育健身人口的年龄分布以65-74岁之间居多,相对比较集中,占总调查人数的70%以上。60-64岁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刚刚退休,对退休后的生活还没有适应,规划,刚进入老年阶段,尚未形成体育健身的意识。5年之后,随着老年人社会角色变迁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体质健康状况衰变,逐渐意识到体育健身的益处,并参与到体育健身实践体验中,所以65岁以后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其次,总体女性健身锻炼人口略多于男性。造成这种现状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性格差异、养生保健观念、平均寿命有关。
调查结果中发现,辽宁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带病生存,调查对象中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年人比例为45.89%,尚未达到总数的一半。主要的疾病情况包括关节炎、颈椎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为主。
(2)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频率和时间
由表2可以看出,健身频率在5-7次的老年人比例较高占4成多,有160人,而且实地访谈得知,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基本参加活动的年限都在1年以上,由此可见,体育健身已经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常态,已将锻炼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调查中发现,每周少于一次锻炼次数的人数有88人,所占比例有2成以上,也不容忽视,这一部分人群对体育锻炼的目标实现困难,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原因。因为身体行动不便或者身体素质欠缺导致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二是客观原因。60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人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她们开展系统的体育锻炼。三是主观原因。对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导致不参与锻炼。
在调查中发现,作为横向健身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锻炼时间,长短各异。大部分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健身时间在30—90分钟,占86.28%,选择早上时间锻炼的老年人比例也比晚上健身的老年人多,比例为7:3。这说明老年人健身的时间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3)老年人健身项目调查
在调查中,共设置老年体育将身项目14项。老年人体育活动主要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出发点,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开展的项目主要是以对抗性较小的太极(剑、扇、操) 、气功、散步、秧歌、广场舞、乒乓球、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门球、游泳为主,其他竞争激烈、对抗性较强的篮球、网球、排球等项目其次。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辽宁省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所选择的健身项目丰富多样。低强度、弱竞技性的太极、散步、广场舞,这些项目选择的人数众多,女性老年人选择广场舞的人数更是达到了78.92%,选择太极和散步的人数也比较多,因为这两个项目受场地限制较少,对技术动作要求不高;同时,选择高强度、高竞技性的项目的人数较少,一是受到场地限制,二是运动损伤风险较大,三是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倾向于选择具有保健作用和强度较低的体育健身项目。在调查中还发现,男性老年人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太极、散步等简单易行的项目,女性老年人选择健身操、广场舞等具有美感的项目占很大比例。
(4)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调查
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硬性条件,是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调查中把体育场地分为以下几类: 公共体育场馆、收费场馆、公园广场、社区会所、学校体育场地和单位体育场馆等。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最多的活动场所为公园广場、社区文化广场、公共体育场馆,其次为学校和周边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收费场地老年人参与的人数最少。首先,老年人居住地周围的广场公园和社区文化广场是老年人的聚集区,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与人沟通交流,优美环境可以舒缓心情,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与人交流可以减少寂寞,所以老年群体最喜爱和经常选择的还是住宅附近的公共场所。
3结论与建议
辽宁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不够高,应该继续健全相关设施,鼓励老年人外出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质量表现为参与频度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长、锻炼强度适中的特征。
辽宁省老年人主要选择就近的场所比如公园和广场进行锻炼,但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指导。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也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与引导,动员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引导老年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锻炼,并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6):14-19.
[2]王占坤.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2):28-32.
作者简介:杨雨丰(1977-),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体育锻炼;老年人;辽宁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唯一超过1亿的国家。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由7. 63%上升至13. 26%。辽宁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将是中国21世纪整个阶段的重要国情,老龄问题已成为我国继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之后,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且老龄问题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社会制度还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等。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人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辽宁省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辽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城乡、地区和民族不平衡、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征。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老年人自身的角色、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带来变化。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需求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对社会的安定有一定影响。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及身体活动增进老年人的健康、身体机能、提高其生命品质,让老年人能更好的独立自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省5个市(州、地)的60岁以上(含60周岁)的城乡居民。其中,城市人口是指在城镇居住的非农业户口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在农村居住的农业户口的人口。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等资源,选取老年体育锻炼、老龄化社会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2000年以来的文献资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启发。
问卷调査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由访问员携带调査问卷入户访问,调查城乡居民个体的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消费、目的和需求等。
数据统计法。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完成,分别完成派生指标生成、各类指标的人数百分比计算等。
访谈法。根据本文研究相关内容,结合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实际访谈等形式,对国内有关社会体育的专家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的内容以及有效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上征求了意见和建议。
2老年人体育锻炼健身情况调查分析
(1)老年体育健身参与者基本情况
年龄和性别结构两个要素是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指标。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学研究老年体育开展状况的重要要素。由此,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整理统计出老年体育健身参与者年龄、性别结构比例表。(见表1)
由表1可知,首先,辽宁省老年体育健身人口的年龄分布以65-74岁之间居多,相对比较集中,占总调查人数的70%以上。60-64岁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刚刚退休,对退休后的生活还没有适应,规划,刚进入老年阶段,尚未形成体育健身的意识。5年之后,随着老年人社会角色变迁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体质健康状况衰变,逐渐意识到体育健身的益处,并参与到体育健身实践体验中,所以65岁以后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其次,总体女性健身锻炼人口略多于男性。造成这种现状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性格差异、养生保健观念、平均寿命有关。
调查结果中发现,辽宁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带病生存,调查对象中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年人比例为45.89%,尚未达到总数的一半。主要的疾病情况包括关节炎、颈椎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为主。
(2)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频率和时间
由表2可以看出,健身频率在5-7次的老年人比例较高占4成多,有160人,而且实地访谈得知,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基本参加活动的年限都在1年以上,由此可见,体育健身已经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常态,已将锻炼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调查中发现,每周少于一次锻炼次数的人数有88人,所占比例有2成以上,也不容忽视,这一部分人群对体育锻炼的目标实现困难,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原因。因为身体行动不便或者身体素质欠缺导致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二是客观原因。60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人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她们开展系统的体育锻炼。三是主观原因。对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导致不参与锻炼。
在调查中发现,作为横向健身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锻炼时间,长短各异。大部分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健身时间在30—90分钟,占86.28%,选择早上时间锻炼的老年人比例也比晚上健身的老年人多,比例为7:3。这说明老年人健身的时间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3)老年人健身项目调查
在调查中,共设置老年体育将身项目14项。老年人体育活动主要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出发点,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开展的项目主要是以对抗性较小的太极(剑、扇、操) 、气功、散步、秧歌、广场舞、乒乓球、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门球、游泳为主,其他竞争激烈、对抗性较强的篮球、网球、排球等项目其次。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辽宁省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所选择的健身项目丰富多样。低强度、弱竞技性的太极、散步、广场舞,这些项目选择的人数众多,女性老年人选择广场舞的人数更是达到了78.92%,选择太极和散步的人数也比较多,因为这两个项目受场地限制较少,对技术动作要求不高;同时,选择高强度、高竞技性的项目的人数较少,一是受到场地限制,二是运动损伤风险较大,三是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倾向于选择具有保健作用和强度较低的体育健身项目。在调查中还发现,男性老年人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太极、散步等简单易行的项目,女性老年人选择健身操、广场舞等具有美感的项目占很大比例。
(4)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调查
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硬性条件,是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调查中把体育场地分为以下几类: 公共体育场馆、收费场馆、公园广场、社区会所、学校体育场地和单位体育场馆等。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最多的活动场所为公园广場、社区文化广场、公共体育场馆,其次为学校和周边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收费场地老年人参与的人数最少。首先,老年人居住地周围的广场公园和社区文化广场是老年人的聚集区,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与人沟通交流,优美环境可以舒缓心情,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与人交流可以减少寂寞,所以老年群体最喜爱和经常选择的还是住宅附近的公共场所。
3结论与建议
辽宁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不够高,应该继续健全相关设施,鼓励老年人外出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质量表现为参与频度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长、锻炼强度适中的特征。
辽宁省老年人主要选择就近的场所比如公园和广场进行锻炼,但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指导。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也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与引导,动员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引导老年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锻炼,并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6):14-19.
[2]王占坤.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2):28-32.
作者简介:杨雨丰(1977-),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