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从注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提供学生研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机会、研究数学发展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价值 数学教学策略
当前,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教育界热点,成为教育者们借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基于改革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从以下方面探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核心概念是构成学科骨架的、具有迁移应用价值的概念。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以数学核心概念统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思维并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记忆”具体事实转移到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百分数”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体化为一般概念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然后,通过一系列驱动性基本问题,如“百分数有何意义?”“怎样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百分数有何应用价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关于百分数的意义、特征、性质、应用等具体数学事实基础上促进对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最终建构核心概念。
以核心概念统领,设计“具体数学事实→驱动性问题→理解一般概念→建构核心概念”双向互补教学主线,对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适性认识具有持久迁移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建构核心概念,就可以通过核心概念迁移应用解决现实性问题,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提供学生研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提供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态度的学习迁移,发展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将教学重心从教师教学生转移到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方法过程上,要求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導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方法解释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领悟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提升通过数学探究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的周长”探究中,教师提问通常都有共同之处:先让学生猜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然后根据猜想设计方案测量需要的数量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数学结论。这个过程看似注重学生有证据地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探究能力培养,实质上并没有给学生质疑思考探究中可能产生的诸般问题的机会:为什么要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不难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探究”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几个人一起操作”的大问题,是在简单重复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而已。
显然,这样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独立建构知识思想方法体系的能力,只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精确地测量所需的数量?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误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误差?等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研究数学发展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曲折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例如,分数教学中“小数点的由来”,教师可以呈现小数发展演变过程:1700年前我国数学家刘辉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前人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大约400年前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现在的小数表示方式。给学生留下数学发展足迹,领略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体验前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提出: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问: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车子就会平稳行进,不会上下颠簸,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
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应用,以及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35.
[2]胡玉华.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5(03):35.
[3]胡玉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12(09):47.
[4]陈朝东.数学史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3).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价值 数学教学策略
当前,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教育界热点,成为教育者们借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基于改革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从以下方面探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核心概念是构成学科骨架的、具有迁移应用价值的概念。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以数学核心概念统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思维并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记忆”具体事实转移到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百分数”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体化为一般概念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然后,通过一系列驱动性基本问题,如“百分数有何意义?”“怎样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百分数有何应用价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关于百分数的意义、特征、性质、应用等具体数学事实基础上促进对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最终建构核心概念。
以核心概念统领,设计“具体数学事实→驱动性问题→理解一般概念→建构核心概念”双向互补教学主线,对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适性认识具有持久迁移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建构核心概念,就可以通过核心概念迁移应用解决现实性问题,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提供学生研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提供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态度的学习迁移,发展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将教学重心从教师教学生转移到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方法过程上,要求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導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方法解释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领悟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提升通过数学探究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的周长”探究中,教师提问通常都有共同之处:先让学生猜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然后根据猜想设计方案测量需要的数量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数学结论。这个过程看似注重学生有证据地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探究能力培养,实质上并没有给学生质疑思考探究中可能产生的诸般问题的机会:为什么要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不难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探究”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几个人一起操作”的大问题,是在简单重复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而已。
显然,这样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独立建构知识思想方法体系的能力,只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精确地测量所需的数量?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误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误差?等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研究数学发展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曲折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例如,分数教学中“小数点的由来”,教师可以呈现小数发展演变过程:1700年前我国数学家刘辉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前人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大约400年前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现在的小数表示方式。给学生留下数学发展足迹,领略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体验前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提出: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问: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车子就会平稳行进,不会上下颠簸,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
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应用,以及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35.
[2]胡玉华.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5(03):35.
[3]胡玉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12(09):47.
[4]陈朝东.数学史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