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包含很多方面,包括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育,促使学生养成较为稳定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包括语法句式方面的能力,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审美境界方面的能力等都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解析辨义,夯实字词基础
辨析词义方面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范例来让学生夯实字词方面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样,“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范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了解字词的语义区别。
以《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为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其中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学会古汉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语法要点,在辨析词义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汉语作品的能力。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等句子中有哪些字属于通假字,尝试说说在古汉语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通假字。组织学生思考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类型,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中出现了词类活用的用法,启发学生找到“手自笔录”,“主人日再食”等句子。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古今异义词的辨析,分析一些词汇的古义和今义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如分析“尝趋百里外”的“趋”,古义是“跑”的意思,而现代则变成了“离去”的意思。在解析辨义的过程中,学生的字词基础变得更为扎实了。
字词教学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善于找到能够促进学生思索的例子,通过抓住典型,单元突破等方法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辩论,发展口语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要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学会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在人际沟通中发展合作的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用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辩论的状态。
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辩论,说说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是否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如何来论证这一点。有的学生发表奇思妙想,尝试用古詩来做自己的例证,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来阐明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事物,感受会不同,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的学生从论题延展开,认为作者并非单纯想阐明事物的正确答案有几个,而是鼓励大家养成一种不放弃追求的精神,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一个答案。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组织课堂辩论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搞清楚其他学生的观点,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内外衔接,拓展阅读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就必须要让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丰富的课外读物中做好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在诵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读物,让这些经典的著作起到浸润学生人生,传承雅言的作用。
在学习了《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等文章之后,学生都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尝试撰写游览参观类的文章。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扩展阅读,阅读更多和景点有关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拟定一个自己想要描写或了解的景点,然后搜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扩展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阅读一下有关这些景点的风土人情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游记。如有学生打算写一下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苏州园林拙政园,他首先在百度中查询了有关拙政园的资料,然后又阅读了明代文征明所撰写的《王氏拙政园记》等经典文章,欣赏了文征明《拙政园八景》的相关图片。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资料,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素养。
广泛阅读优秀的作品,这不仅能够起到扩展阅读视野的效果,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衔接课内外阅读资料,正是促进学生感受人文性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学课程,既要体现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强调让学生进行字词分析、口语实践、广泛阅读。这样做能够循序渐进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一、解析辨义,夯实字词基础
辨析词义方面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范例来让学生夯实字词方面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样,“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范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了解字词的语义区别。
以《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为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其中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学会古汉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语法要点,在辨析词义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汉语作品的能力。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等句子中有哪些字属于通假字,尝试说说在古汉语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通假字。组织学生思考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类型,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中出现了词类活用的用法,启发学生找到“手自笔录”,“主人日再食”等句子。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古今异义词的辨析,分析一些词汇的古义和今义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如分析“尝趋百里外”的“趋”,古义是“跑”的意思,而现代则变成了“离去”的意思。在解析辨义的过程中,学生的字词基础变得更为扎实了。
字词教学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善于找到能够促进学生思索的例子,通过抓住典型,单元突破等方法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辩论,发展口语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要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学会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在人际沟通中发展合作的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用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辩论的状态。
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辩论,说说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是否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如何来论证这一点。有的学生发表奇思妙想,尝试用古詩来做自己的例证,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来阐明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事物,感受会不同,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的学生从论题延展开,认为作者并非单纯想阐明事物的正确答案有几个,而是鼓励大家养成一种不放弃追求的精神,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一个答案。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组织课堂辩论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搞清楚其他学生的观点,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内外衔接,拓展阅读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就必须要让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丰富的课外读物中做好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在诵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读物,让这些经典的著作起到浸润学生人生,传承雅言的作用。
在学习了《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等文章之后,学生都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尝试撰写游览参观类的文章。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扩展阅读,阅读更多和景点有关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拟定一个自己想要描写或了解的景点,然后搜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扩展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阅读一下有关这些景点的风土人情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游记。如有学生打算写一下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苏州园林拙政园,他首先在百度中查询了有关拙政园的资料,然后又阅读了明代文征明所撰写的《王氏拙政园记》等经典文章,欣赏了文征明《拙政园八景》的相关图片。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资料,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素养。
广泛阅读优秀的作品,这不仅能够起到扩展阅读视野的效果,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衔接课内外阅读资料,正是促进学生感受人文性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学课程,既要体现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强调让学生进行字词分析、口语实践、广泛阅读。这样做能够循序渐进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