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区弹响“奏鸣曲”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亿人通过快速工业化提供的就业和收入摆脱了贫困。各类经济区已成为启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快速工业化进程、实现持续的工业多元化和升级目标的重要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也在海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分享工业化经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天,这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于 2015年正式通过的2030年可持发展议程有着很多潜在的协同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工业化,促进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体面就业和收入,帮助减少贫困、饥饿和不平等,同时改善健康和福祉,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排放。

点燃合作国经济新引擎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是中国企业探索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早期探索阶段。
  当时,中国特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学习和借鉴中国园区发展经验来支持本国经济建设成为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1994年,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华时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他看到这座中国园区强大的生命力后对在埃及建设产业园产生了兴趣,并邀请天津开发区的开发企业天津泰达建设集团赴埃及合作、交流建设园区的中国经验。
  2006年前后,在政府间共同推动下,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政府共同推进的第一个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
  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支持、规范境外合作区的政策文件,境外经贸合作区由此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也逐步形成了两大类有自身特点的建设运营模式:
  一大类是形成了以建区企业为主导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模式。具备一定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的中国企业是东道国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并以建区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产业主导模式。其中,以青岛海尔为核心企业建成了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形成了以海尔集团自身优势产业——家电、电子产业为核心的园区产业模式;以中国有色集团为核心企业,建成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园区内产业以中国有色集团优势产业——采矿、勘探、冶炼为主导。以上模式特点是入区企业围绕建区企业的核心产业服务,形成了以建区企业为主体的园区产业链模式。另一大类是形成了以专业工业地产开发企业为主导的建设、招商运营的综合性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招商局等国内优势专业工业地产开发企业在境外通过租用土地、开展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境外经贸合作区,并依靠自身招商能力吸引企业入驻,形成无特定产业主导但综合配套完善健全、园区商业价值突出的模式。
  本刊记者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获悉,中国企业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截止到2018年底,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超过30万个就业岗位。作为中国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逐渐成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有力地推动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和轻纺、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矿产品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生产经营为当地创造了就业、税收,改善了当地的收入水平。合作区及入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了中国民众与东道国民众的文化交流,密切了人民交往和友谊。
  过去十年中,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在深化与有关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助力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可持续发展理念造福东道国


  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和经营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积极解决环境问题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为当地社区和经济整体发展降低外部环境成本,还为合作区开发商、经营者、公司和劳动者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些好处具体包括:通过提高资源效率节约成本;通过优化企业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资源安全性、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从而降低业务风险;获得额外资源,如气候融资;由于环境更加宜居,合作区内的房地产价值上涨。
  根据商务部国际貿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调查反馈,93%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表示开展全面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是对入区企业能否进入合作区的前提要求。大多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落实了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提出的要求和改进建议,或者正在积极作出相应改进。少数合作区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尚未完成,可能由于合作区目前处于规划的早期阶段。
  境外经贸合作区高度重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初步筛选,详细询问项目信息,深度开展项目背景调研,仔细研究企业可研报告,严格控制,坚决杜绝重污染类产业入园。对于经过初步筛选的意向入园企业,园区与管委会及专业环评机构合作,对企业开展专业评估,对可能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的企业进行剔除。企业签约入园后,需要正式提供老挝环境评价司的环评报告,方可开始建设。按照项目类型,老挝政府对企业实行四级监管,即环保部、环保厅、管委会、环保局。园区内现有企业一般实行管委会月度监管。
  除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境外合作区还高度重视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环保技术的应用。42家合作区中,69%的合作区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影响其选址的重要原因,为了尽量避免园区的建设和区内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动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92%的合作区采取了一定措施尽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2家合作区中,39%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公司已在运营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另有 59% 的合作区认为区内的建筑为绿色建筑。
  以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该合作区引进了“风能 太阳能”路灯——一期2平方公里项目内的主干道全部安装了“风能 太阳能”路灯,成为埃及第一座大规模使用绿色能源路灯的园区。泰达合作区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优先引进那些低碳环保、“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时,该园区目前正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和“沙漠绿化”课题的属地化商业应用,力图让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中国优秀企业的形象更进一步造福东道国。
  环境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国际商界的一个首要必备条件。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和客户越来越将遵守国际环境标准视为其供应链的一项重要要求。
  由于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和经营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积极解决环境问题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为当地社区和经济整体发展降低外部环境成本,还为合作区开发商、经营者、公司和劳动者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制定这样的标准可以满足国际买家的要求,大大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合作区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机会,为合作区开发商、运营商、公司和员工带来诸多益处。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公司企业的蓬勃发展,公司股东就股权转让事宜产生的利益纠纷在所难免,而其中因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而引发冲突的案件更是不胜枚举。我国《公司法》在面对涉及股东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