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和方法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线的课堂活动,教学提问环节是整堂的主线。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教学提问艺术更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意义;方法
  一、 课堂提问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课堂中的提问,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李贽所说“要发疑,才能有悟”,“学人不疑,是为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悟”在学生生疑的前提下开启他们主动探寻问题答案的兴趣,当积极的问题向前推进,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通道,使他们的思维有条不紊的收拢,得到满意的答案,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带着学生探讨“所以然”并开发其智力。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质量的课堂活动,不单是靠老师的威信维持课堂纪律,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让教师在整个教学课堂中都能“收”“放”自如。这就要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环节,给学生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高度的集中状态,在让他们或是独立思考,或是相互讨论中,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张弛结合间,确保了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三)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宽容的交流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激起学习兴趣,教师应更多的扮演顾问和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而课堂提问能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紧密联系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保证师生间能畅通无阻的交流。避免交流中的诸塞。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新颖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自然而然的用他们的语言有根有据,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感受提问蕴含的疑问和趣味。
  (五)反馈有效的教学信息
  课堂中的提问信息的反馈可以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反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汲取经验和教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宋代学者陆九渊言:“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疑乃是学生进步的表现。没有疑问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对于在教学中怎样设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课堂提问的前提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前应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设计好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等。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关键
  作为以“班级授课”的教学活动,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提问题既不让“尖子生”感到索然无味;也不让“中等生”觉得毫无创意;更不要让“差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避免只叫少数反应灵敏,爱举手的学生,忽视还在思考或不爱表达的学生。针对问题的性质和难易,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这样既挖掘了优等生的潜力,又在照顾大众学生消化知识的同时让差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敢于攀登的勇气。因材施教在于“两个做到”:问题上,做到深浅适度,化整为零,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数量上,做到“少而精”,设计一个中心,外加几个辅助,所提问题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
  (三)营造气氛,循序渐进——课堂提问的核心
  中国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典范,说的是人的成长跟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亦如此,减少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师要讲究层次性原则,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遵循浅深和由感性剑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剑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
  三、结语
  黑格尔说:“方法就是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并有效地使用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要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让“提问”这个工具坚固而耐用,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师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就是其很好的沟通的桥梁。教师应积累并运用好课堂提问的精髓,真正做到“师也,传到授业,解惑者”。
  作者简介:陈国茂,女,湖北利川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魏丽杰,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济南出版社,2003
  [2]王佳佳,教无不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人们教育出版社,2011(2)
  [4]徐同义,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原则浅谈[J],金色年华教育出版社,2010(9)
  [5]赵伟伟,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6]徐刚,教师课堂提问的原则和策略[J],重庆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校企合作文化的培育过程,应该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积极吸纳现代企业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并把这些融入到学校的校园精神中,使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通过环境载体、实践载体、活动载体等实现校企合作文化的培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在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都面临重大的改革,从“以教材为主线,知识为本,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目的”的新教育理念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当今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动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撷取近几年来一线教师开展的部分课题改革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或许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和答案。  【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对高中教育进行立法的呼声很多,但国家仍没有把高中教育立法列入立法议程。本文通过对高中教育的分析,主要对这一阶段教育立法的缺位进行简单地论述。  【关键词】高中教育;立法缺位  一、高中教育概述  最初我国的中等教育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没有初高级之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中”始于西学引进。即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该学制实行六三三制,将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各三年。
期刊
【摘 要】孝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仁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的基本要求。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儒家思想成为批判的对象,而现代中国人对于孝的概念日渐淡漠,把孝重新整理重新建立起来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凡事都有两面性,孝也不例外。孝在古代被帝王所利用,用来统治国家和人民,也必然会有一些愚忠、愚孝。但内在的自发的生命情感却是我们现在需要去学习、去重新建构的。  【关键词】孝;内在;社会;情
期刊
【摘 要】我国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所在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也影响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认清民族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调动大学生学习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心理,充分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积极品质和
期刊
【摘 要】国际经济贸易实务人才出现了需求迅速膨胀、供给不足、就业困难的窘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细分人才市场可以使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各类高校准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途径的拓展、教育方案的重新设计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文章重点设计了多层次培养模式的结构和高职应用
期刊
【摘 要】为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推动基层发展,国家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压抑忧虑、盲目攀比等一系列心理困扰。本课题旨在探析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障碍成因,探索心理障碍调适策略,为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心理调适;策略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特征  (一)自傲心理:当
期刊
【摘 要】我们知道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中的开篇之言即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海德格尔在继承和发展西方哲学关于存在的观念之时,勇于对传统的思想进行挑战,尤其是在西方哲学的近千年中,众多的哲学大家把存在理解为与存在者视为一致,把此在与其他存在者理解为相对和互相异同的关系,把其它存在者理解为此在的相对物,而非把此在与其它存在者理解为一种互溶的关系和一种在世的关系,没有从中凸显出此在的优先性和此在与
期刊
【摘 要】婉曲辞格被人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和重视。对婉曲的研究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本文主要从婉曲的定义、类型及功效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阐释婉曲的研究现状及收获。  【关键词】婉曲格;定义;分类;功效  一、 婉曲的定名及定义  婉曲又名婉转,关于“婉曲”,陈望道先生最早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说道:“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这个定义指出了婉曲辞格最鲜明的特点是用委
期刊
【摘 要】我国近十几年以来,高等教育已经由所谓的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随之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从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就业。面对高校急剧扩招和毕业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态势,毕业生就业仅仅依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难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面前一个较为棘手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