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学生被动地套用模板,导致思维模式僵化,对教学抱有抵触心理。笔者认为,把支架式教学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学习支架”泛指提供给学生用以促进心理、认知发展的辅助物,既包含通过人际交往给学生学习以支持的交互式支架,又包含将人类智慧凝结在工具技术上的工具式支架。支架式教学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它提倡教师应成为教学的“指导者”,突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呈现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即通过支架,把深入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
从接触并理解支架式教学以来,笔者一直误认为支架式教学在公开课中才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支架式教学法。但是,在一次使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常态教学课中,笔者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并且获得了预料之外的收获。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第十七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笔者本想用来上公开课的课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深刻感悟课文中的道理,而非简单的赏析。因此在上公开课之前,笔者在网上观摩了薛法根教师以及其他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同时根据学生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确保做足了充分的教前准备。但由于特殊原因,后来笔者更换了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将这篇课文放到常态课上教授。
在上常态课前,笔者担心学生无法适应支架式教学,以至于教学秩序混乱,所以对教学效果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在第一课时中,笔者以题目为基础,由题目开始搭建支架:先点一名学生来读题目,然后让学生相互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感叹号的存在;再让其他学生朗读,学生会发现“必须、放掉”这两个词要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当学生在两次课文朗读中感悟出预习时忽略的文章情感,他们就掌握了课文朗读的技巧,也在不经意间沿着笔者构建的教学支架逐渐深入课文。这堂课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之前的常态课中,笔者一直使用非常保守的教学方法,因为担心改变教学方式会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导致教学进度落后。在这一次教学中,虽然笔者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没有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相反,学生们顺着笔者搭建的支架独立、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更让笔者意外的是,一些平时调皮、上课从不举手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下,课堂不再是笔者一个人的舞台,笔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文章内容,研究文章用词。
课后,笔者深入分析了此次课堂教学情况。以前的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知识量和授课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有很多弊端,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而是毁灭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力。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水”。笔者发现,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支架”的运用极其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借助支架独立攀爬,自己钻研,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热闹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了笔者无以复加的动力和感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梁承晖.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2]刘晓慧.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0,(9).
[3]陈英.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侯器.语文学习支架搭建的实践操作[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5]韩程峰.通过支架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学习支架”泛指提供给学生用以促进心理、认知发展的辅助物,既包含通过人际交往给学生学习以支持的交互式支架,又包含将人类智慧凝结在工具技术上的工具式支架。支架式教学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它提倡教师应成为教学的“指导者”,突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呈现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即通过支架,把深入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
从接触并理解支架式教学以来,笔者一直误认为支架式教学在公开课中才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支架式教学法。但是,在一次使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常态教学课中,笔者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并且获得了预料之外的收获。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第十七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笔者本想用来上公开课的课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深刻感悟课文中的道理,而非简单的赏析。因此在上公开课之前,笔者在网上观摩了薛法根教师以及其他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同时根据学生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确保做足了充分的教前准备。但由于特殊原因,后来笔者更换了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将这篇课文放到常态课上教授。
在上常态课前,笔者担心学生无法适应支架式教学,以至于教学秩序混乱,所以对教学效果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在第一课时中,笔者以题目为基础,由题目开始搭建支架:先点一名学生来读题目,然后让学生相互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感叹号的存在;再让其他学生朗读,学生会发现“必须、放掉”这两个词要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当学生在两次课文朗读中感悟出预习时忽略的文章情感,他们就掌握了课文朗读的技巧,也在不经意间沿着笔者构建的教学支架逐渐深入课文。这堂课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之前的常态课中,笔者一直使用非常保守的教学方法,因为担心改变教学方式会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导致教学进度落后。在这一次教学中,虽然笔者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没有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相反,学生们顺着笔者搭建的支架独立、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更让笔者意外的是,一些平时调皮、上课从不举手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下,课堂不再是笔者一个人的舞台,笔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文章内容,研究文章用词。
课后,笔者深入分析了此次课堂教学情况。以前的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知识量和授课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有很多弊端,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而是毁灭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力。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水”。笔者发现,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支架”的运用极其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借助支架独立攀爬,自己钻研,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热闹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了笔者无以复加的动力和感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梁承晖.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2]刘晓慧.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0,(9).
[3]陈英.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侯器.语文学习支架搭建的实践操作[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5]韩程峰.通过支架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