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特点及其对诊断的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3例SPN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
结果23例SPN,平均年龄32岁,男女之比约为1∶10。10(43%)例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因常规体检发现;12(52%)例有上腹痛、腹胀或腹泻表现;1例因黄疸、易疲劳入院查体发现。10(43%)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3(57%)例位于胰体或尾部。大体主要呈实性或囊实性,肿瘤最大径1.3~17 cm,平均5.9 cm;12(52%)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21(91%)例镜下有纤维性包膜,均可见肿瘤细胞侵入纤维包膜,8(35%)例瘤细胞侵及周围胰腺组织;肿瘤主要由实性巢片状区及假乳头状区构成,并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对Vimentin、β-catenin弥漫强阳性(23/23,22/23);绝大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对广谱CK、CD10、PR、CD56及Syn呈弥漫或部分阳性;CgA全部为阴性;Ki-67指数在1%~8%(平均3%)。术后随访2~44个月,患者均存活。
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对其做出明确诊断。该肿瘤进展缓慢,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复发、转移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