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
【机 构】
:
518025,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18025,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18025,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18025,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病例AR基因第1外显子的441位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GAA→TAA),由编码谷氨酸(Glu)变为终止密码,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翻译至441位时终止,产生没有功能的氨基酸多肽残段.结论 Glu441stop(GAA→TAA)是一种导致CAIS的AR基因新的突变方式,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未见报道,丰富了AR基因突变谱,增加对CAIS发病机制的了解。
其他文献
患儿 女,10岁,因身材矮小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时父亲29岁、母亲27岁.父母为非近亲婚配,智力均正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和其它遗传病.患者祖母身高150 cm,祖父身高170 cm。
对象与方法 65例患者均为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或遗传咨询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不良妊娠史(反复自然流产、畸胎、死胎、生育畸形儿)、闭经、不孕不育等.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辅以C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例1男,32岁.表型、智力正常,第2性征和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结婚5年,其妻怀孕3次,均在妊娠3~5月内发生自然流产.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羊膜腔穿刺术为当今最常用且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取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水细胞培养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及胎儿畸形.我院自80年代起就开展了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现将11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和应用羊水细胞培养、进行产前诊断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先证者(Ⅲ27) 男,40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3年"于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先证者于3年前渐出现行走不稳,未诊治,近3年来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伴言语不清,无复视、头晕、肢体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例1 女,27岁,表型、智力正常.婚后2年自然流产2次,均发生孕40~50 d.患者血清TORCH系列检查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丈夫精液常规正常,双方均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有一弟结婚后已正常生育。
目的 研究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FT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141例超重及肥胖(病例组)的哈萨克族学龄儿童和138名健康对照儿童FTO基因rs9939609位点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测定.结果 FTO基因rs993960
例1女,33岁,汉族,表型及智力正常.因"结婚3年未孕"就诊.无不良物质接触史,患者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t(5;16)(5pter→5q13∷16p12→16pter;16qter→16p12∷5q13→5qter),见图1.夫妇非近亲结婚,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之父母兄弟表型均正常。
目的 调查湖北地区土家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和群体遗传学数据,比较分析湖北土家族与重庆土家族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和五色荧光复合扩增的方法,对湖北土家族333名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共检出151个等位基因,多于重庆土家族的等位基因检出数(141个),其频率分布在0.002~0.
目的 探讨RUNX2基因突变在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因研究中的意义及两个中国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收集到的2个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中4例患者和4名家系健康成员、102名无关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RUNX2基因第1~7外显子及相邻侧翼区的DNA序列,测序结果 与RUNX2基因正常序列对比分析.对发现的突变位点用酶切方法 证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