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的任务,除了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之外,财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学会基本的理财技巧是家长们的共识,但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张元忠教授,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钱上分清你我
焦海亚(6岁男孩的妈妈):我总觉得,钱是庸俗之物,花钱消费是成人的事,小孩子不应该过早涉及,但我儿子好像对钱很感兴趣,总是打听家里有多少钱。后来我发现,他与小朋友攀比谁家更富有,如果比人家钱多,他就洋洋自得,如果比人家钱少,他就闷闷不乐。我很纠结,究竟该不该跟孩子谈钱?要谈的话,又该怎么谈?
冯天佑(7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从小被爷爷奶奶溺爱,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公主。跟着妈妈看了几集《甄环传》,在家自称“小主”,逛商场胡乱买东西,家里的玩具都快堆不下了!这哪像工薪阶层家庭的消费水平!我有心约束约束她,但她奶奶说,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家里穷,否则孩子会自卑,后患无穷。我觉得也有道理,但孩子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究竟该怎么办呢?
主持人:在谈具体办法之前,我们家长要先端正自己的财富观念,否则再好的办法也没用。换言之,家长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正是财富观念出现偏差的结果。张教授,我说的对吗?
张元忠(家庭教育专家、教授):没错,家长的财富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家长先端正思想很有必要。
焦海亚:家长应该端正哪些财富观念呢?
张元忠:首先,家长要分清财富的界线。有一个典型案例颇能说明问题。孩子回家问父母:“咱家有钱吗?”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呢?美国富爸爸和中国富爸爸的回答截然不同。美国富爸爸对孩子说:“我有钱,你没有钱。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中国的富爸爸这样回答:“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冯天佑:美国就是人情冷漠,还是中国的富爸爸贴心。
张元忠:我不同意您的看法,请听我仔细分析。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三条信息:第一,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第二,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第三,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努力获得。这三条信息便是父母的财富观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听了这些话,就会很努力地学习,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盼,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笔精神财富,会让他受益一生。中国小孩也从爸爸的话里得到了三条信息:第一,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第二,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第三,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可以设想,孩子还会努力学习吗?等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巨额财富,会珍惜吗?
冯天佑:原来如此!看来,还是美国富爸爸的回答更好。
主持人:请问张教授,如果家庭收入一般,家长该怎样回答孩子呢?
张元忠:最好的回答是:“我们暂时没有很多钱,但是足够全家人日常花销,也能保证你接受教育,你不用担心。我相信,在爸爸妈妈和你的努力下,我们的财富会越来越多。你要从现在开始学会管理钱,一个善于管理钱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主持人:这样的回答让孩子获得了三条信息:第一,我的生活是安全的,不用担心什么;第二,钱是通过努力赚来的;第三,理财是获取更多财富的有效方法。
张元忠:完全正确。
别逼孩子还债
杨佩文(13岁男孩的妈妈):为了让儿子刻苦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曾经给他看过一个账本,上面记录了他从出生开始的一笔笔开销:买进口奶粉的钱、买衣服的钱、兴趣班的学费、旅游的各项花销……当然,是不完全记录。我想让儿子知道,把他养大是多么不容易,他必须好好读书,以后长大了才会孝顺我们。儿子很懂事,说长大以后会加倍报答我。请问张教授,我的方法有没有推广价值?
张元忠:不但不值得推广,还应该坚决避免。
杨佩文:为什么?
张元忠:因为您这样做是在向孩子施加心理压力。您就像一个债主在向孩子逼债,让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身债务——父母的感情债和金钱债,需要他用一辈子去偿还。换位思考,他的内心有多么羞愧、多么痛苦、多么无助。
主持人:而且,这些债务都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他从来没有要求父母给他交学费、报兴趣班,甚至连喝进口牛奶也不是他的选择。不客气地说,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张元忠:您的孩子现在年龄尚幼,看上去很懂事,可是等他长大一点,等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会质疑:“妈妈,你给我的这些,我可以不要吗?我真怕以后还不起。”更可怕的是,孩子乖乖地用一辈子来偿还这笔无法还清的父母债,为此他必将付出压抑自我的代价。这是多么惨痛的人生悲剧!原本血脉相连的亲情变成了冷冰冰的交易,原本滋养孩子心灵的爱,变成了无情的控制。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用感情债和金钱债绑架孩子,不要把教育当成投资,而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哭穷害处多多
安玉兰(10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从来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吵着闹着买衣服和玩具,反而特别舍不得花钱。每次去超市,她都会在玩具区看很久。我问她:“喜欢哪个,妈妈给你买。”她会回答:“不买,咱家穷,我看一会儿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的天!您对孩子做了什么?
安玉兰:有什么不对吗?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好吗?其实我家也没那么穷,但为了避免她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我经常有意在她面前哭穷。
主持人:怎么哭穷?
安玉兰:每当我觉得孩子的消费不合理时,就对她说:“你是不知道咱家有多穷!妈妈没有工作,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一点,能给你交上学费、买衣服穿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一招管用极了!女儿渐渐地接受了家里穷的现实,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尽管我看得出她还是心有不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希望自己的女儿早些懂事,进步得更快。有时候,她放学回家会捡回几个矿泉水瓶子,攒多了就卖掉,用来买文具。张教授,我的做法是不是过分了? 张元忠:是的。凡事都要讲究分寸,家里有钱是好事,但炫富要不得,勤俭节约是好事,但哭穷要不得。父母经常哭穷,孩子刚开始会悄悄地压制自己的合理需求,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敢要”,甚至认为自己“不配要”,因此变得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卑心理。
安玉兰:别说,我最近还真看出了一点女儿自卑的苗头。前几天,她说不再跟以前的好朋友芊芊一起玩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她家太有钱了,跟咱家不是一个阶层,她会看不起我。”邻居告诉我,她在楼下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拒绝小朋友骑她的自行车,还哭着说:“这是舅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如果你骑坏了,我就永远没自行车骑了!”
张元忠:这就是哭穷的恶果。父母哭穷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给孩子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使孩子变得自卑。所以,这一招儿千万慎用。
教会孩子理财
主持人:看来,家长们的财富观还存在许多误区,值得深刻反省。下面,请张教授谈谈财商教育的具体方法。
张元忠:财商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几句话说不清楚,希望家长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完备的资料。下面,我给家长朋友们三条建议:
第一,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培养孩子储蓄、有规划地消费的习惯。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时,要规定消费用途,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父母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原则,切不可随意替孩子买单。如果孩子的零花钱不够,那就建议孩子自己做个计划,看看需要攒多久才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领会到存钱的好处。遇到孩子零花钱金额比较大,父母可以趁机带孩子去银行开个账户,学习储蓄,也可以建议孩子用压岁钱来投资基金、债券、股票等证券,在投资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理财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法。
第二,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孩子手里的钱,一般都是父母、亲朋好友以各种名义送给孩子的,比如零花钱、压岁钱、生日礼物等。这些钱的来源和意义,父母有必要给孩子讲清楚,否则,孩子会以为钱来得很容易——只要过年过节过生日,就有钱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从父母手里拿的钱都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如果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就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礼尚往来,以后都要还的,而不是白拿的。这样,孩子就知道珍惜手头的钱,并且思考怎样理财更合理。
第三,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体验慈善的快乐。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将零用钱按照一定比例存为慈善用款,当金额达到一定数目时,可以带着孩子,捐给慈善机构。这样做,孩子会体会到什么是“给予”以及“给予”给他带来的快乐感受。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捐款用在什么地方、帮助了多少人、发挥了多大效果,最终形成孩子助人为乐的品德。
【编辑:陈彤】
钱上分清你我
焦海亚(6岁男孩的妈妈):我总觉得,钱是庸俗之物,花钱消费是成人的事,小孩子不应该过早涉及,但我儿子好像对钱很感兴趣,总是打听家里有多少钱。后来我发现,他与小朋友攀比谁家更富有,如果比人家钱多,他就洋洋自得,如果比人家钱少,他就闷闷不乐。我很纠结,究竟该不该跟孩子谈钱?要谈的话,又该怎么谈?
冯天佑(7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从小被爷爷奶奶溺爱,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公主。跟着妈妈看了几集《甄环传》,在家自称“小主”,逛商场胡乱买东西,家里的玩具都快堆不下了!这哪像工薪阶层家庭的消费水平!我有心约束约束她,但她奶奶说,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家里穷,否则孩子会自卑,后患无穷。我觉得也有道理,但孩子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究竟该怎么办呢?
主持人:在谈具体办法之前,我们家长要先端正自己的财富观念,否则再好的办法也没用。换言之,家长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正是财富观念出现偏差的结果。张教授,我说的对吗?
张元忠(家庭教育专家、教授):没错,家长的财富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家长先端正思想很有必要。
焦海亚:家长应该端正哪些财富观念呢?
张元忠:首先,家长要分清财富的界线。有一个典型案例颇能说明问题。孩子回家问父母:“咱家有钱吗?”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呢?美国富爸爸和中国富爸爸的回答截然不同。美国富爸爸对孩子说:“我有钱,你没有钱。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中国的富爸爸这样回答:“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冯天佑:美国就是人情冷漠,还是中国的富爸爸贴心。
张元忠:我不同意您的看法,请听我仔细分析。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三条信息:第一,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第二,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第三,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努力获得。这三条信息便是父母的财富观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听了这些话,就会很努力地学习,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盼,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笔精神财富,会让他受益一生。中国小孩也从爸爸的话里得到了三条信息:第一,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第二,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第三,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可以设想,孩子还会努力学习吗?等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巨额财富,会珍惜吗?
冯天佑:原来如此!看来,还是美国富爸爸的回答更好。
主持人:请问张教授,如果家庭收入一般,家长该怎样回答孩子呢?
张元忠:最好的回答是:“我们暂时没有很多钱,但是足够全家人日常花销,也能保证你接受教育,你不用担心。我相信,在爸爸妈妈和你的努力下,我们的财富会越来越多。你要从现在开始学会管理钱,一个善于管理钱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主持人:这样的回答让孩子获得了三条信息:第一,我的生活是安全的,不用担心什么;第二,钱是通过努力赚来的;第三,理财是获取更多财富的有效方法。
张元忠:完全正确。
别逼孩子还债
杨佩文(13岁男孩的妈妈):为了让儿子刻苦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曾经给他看过一个账本,上面记录了他从出生开始的一笔笔开销:买进口奶粉的钱、买衣服的钱、兴趣班的学费、旅游的各项花销……当然,是不完全记录。我想让儿子知道,把他养大是多么不容易,他必须好好读书,以后长大了才会孝顺我们。儿子很懂事,说长大以后会加倍报答我。请问张教授,我的方法有没有推广价值?
张元忠:不但不值得推广,还应该坚决避免。
杨佩文:为什么?
张元忠:因为您这样做是在向孩子施加心理压力。您就像一个债主在向孩子逼债,让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身债务——父母的感情债和金钱债,需要他用一辈子去偿还。换位思考,他的内心有多么羞愧、多么痛苦、多么无助。
主持人:而且,这些债务都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他从来没有要求父母给他交学费、报兴趣班,甚至连喝进口牛奶也不是他的选择。不客气地说,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张元忠:您的孩子现在年龄尚幼,看上去很懂事,可是等他长大一点,等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会质疑:“妈妈,你给我的这些,我可以不要吗?我真怕以后还不起。”更可怕的是,孩子乖乖地用一辈子来偿还这笔无法还清的父母债,为此他必将付出压抑自我的代价。这是多么惨痛的人生悲剧!原本血脉相连的亲情变成了冷冰冰的交易,原本滋养孩子心灵的爱,变成了无情的控制。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用感情债和金钱债绑架孩子,不要把教育当成投资,而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哭穷害处多多
安玉兰(10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从来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吵着闹着买衣服和玩具,反而特别舍不得花钱。每次去超市,她都会在玩具区看很久。我问她:“喜欢哪个,妈妈给你买。”她会回答:“不买,咱家穷,我看一会儿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的天!您对孩子做了什么?
安玉兰:有什么不对吗?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好吗?其实我家也没那么穷,但为了避免她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我经常有意在她面前哭穷。
主持人:怎么哭穷?
安玉兰:每当我觉得孩子的消费不合理时,就对她说:“你是不知道咱家有多穷!妈妈没有工作,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一点,能给你交上学费、买衣服穿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一招管用极了!女儿渐渐地接受了家里穷的现实,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尽管我看得出她还是心有不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希望自己的女儿早些懂事,进步得更快。有时候,她放学回家会捡回几个矿泉水瓶子,攒多了就卖掉,用来买文具。张教授,我的做法是不是过分了? 张元忠:是的。凡事都要讲究分寸,家里有钱是好事,但炫富要不得,勤俭节约是好事,但哭穷要不得。父母经常哭穷,孩子刚开始会悄悄地压制自己的合理需求,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敢要”,甚至认为自己“不配要”,因此变得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卑心理。
安玉兰:别说,我最近还真看出了一点女儿自卑的苗头。前几天,她说不再跟以前的好朋友芊芊一起玩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她家太有钱了,跟咱家不是一个阶层,她会看不起我。”邻居告诉我,她在楼下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拒绝小朋友骑她的自行车,还哭着说:“这是舅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如果你骑坏了,我就永远没自行车骑了!”
张元忠:这就是哭穷的恶果。父母哭穷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给孩子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使孩子变得自卑。所以,这一招儿千万慎用。
教会孩子理财
主持人:看来,家长们的财富观还存在许多误区,值得深刻反省。下面,请张教授谈谈财商教育的具体方法。
张元忠:财商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几句话说不清楚,希望家长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完备的资料。下面,我给家长朋友们三条建议:
第一,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培养孩子储蓄、有规划地消费的习惯。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时,要规定消费用途,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父母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原则,切不可随意替孩子买单。如果孩子的零花钱不够,那就建议孩子自己做个计划,看看需要攒多久才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领会到存钱的好处。遇到孩子零花钱金额比较大,父母可以趁机带孩子去银行开个账户,学习储蓄,也可以建议孩子用压岁钱来投资基金、债券、股票等证券,在投资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理财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法。
第二,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孩子手里的钱,一般都是父母、亲朋好友以各种名义送给孩子的,比如零花钱、压岁钱、生日礼物等。这些钱的来源和意义,父母有必要给孩子讲清楚,否则,孩子会以为钱来得很容易——只要过年过节过生日,就有钱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从父母手里拿的钱都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如果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就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礼尚往来,以后都要还的,而不是白拿的。这样,孩子就知道珍惜手头的钱,并且思考怎样理财更合理。
第三,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体验慈善的快乐。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将零用钱按照一定比例存为慈善用款,当金额达到一定数目时,可以带着孩子,捐给慈善机构。这样做,孩子会体会到什么是“给予”以及“给予”给他带来的快乐感受。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捐款用在什么地方、帮助了多少人、发挥了多大效果,最终形成孩子助人为乐的品德。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