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宋庆龄
“父母者,大人也,为父母,责任重。”5月12日,伴随着重庆渝北区妇联在龙塔实验学校内,400多名家长清脆响亮的《父母规》朗读声。重庆首个“家庭教育日”主题活动开始,现场,家长们学习了传统文化讲座,大家真正体会到,聆听是最好的沟通,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而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北京,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燕平书院,一场关于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圆桌论坛正在进行。近百名家长和专家共同探讨,怎样让孩子沐浴传统文化之光茁壮成长。论坛上,来自北京、山东等地的专家分享了家庭以“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为目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嘉宾:
徐国宝: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副主任、巡视员
徐国军: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
温韬: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专家团成员、《父母规》家教文化推广人
《人民周刊》:中华传统文化與家庭教育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徐国宝: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从家庭这个母胚生长出来的,它的根就深深扎在家庭的土壤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就首先是从家庭血缘关系中产生的,孔子讲仁智勇“三达德”,孟子讲仁义礼智的“四端”,董仲舒讲仁义礼智信“五常”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古代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比如“教”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孝”字,从孝道入手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由此学会做人。一个人懂得并践行了孝悌之道,再由此前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涟漪一样不断扩散开来,成为“仁者爱人”的君子,再进一步就成为体悟仁道的圣贤。
徐国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五千年的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传统。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认识生命、学会生活、获得幸福,发挥“文以化人”的价值功能。而家庭教育是为了子女成人成才、家庭和谐幸福、家族繁衍兴旺为目标,是“以文化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统一的,是知行合一的结合体。
温韬:今天讲的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称为家教,长期的家教产生的家庭作风,叫家风,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家风家教。中华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落地方式。
《人民周刊》:应该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徐国宝:古人有很多家训,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很有启发。从孔子的庭训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历代名人家训,其核心理念就是仁义礼智信,归结到一点,就是仁学,家庭教育的宗旨,是如何做人。我们要总结继承古代家规、家训、家教的好传统,并且发扬光大,作为最根本、最珍贵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徐国军: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内涵深。它强调人际关系中各自的“定位”,比如一个男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他可能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等不同身份,在不同的定位下,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就是“道”,而把符合自己身份定位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德”。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教育。传统文化的五伦八德,要求我们家长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形成。
温韬:以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等形式实现。家规,就是所有家庭成员的行为守则;家训,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人生理念,是家庭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家谱,是一个家庭、家族历史传承的记载,是一个家族的组织系统,让所有家族成员都能找到根,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荣辱观,这些都是家庭教育重要的落地方式。《父母规》教子之道体现的就是这些内容。
《人民周刊》:在具体实践中有哪些心得?
徐国宝:《父母规》的问世很及时,很当机。不光父母要有规,夫妻也要有规,不能无序。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这关自己要过好。《父母规》写得不错,目前可以做一个普及性教材,将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完善,在道德礼仪、应事接物等方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徐国军: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的自我成长。家长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莱州市教体局开展的《父母规》家庭教育活动,正是“入心、入脑、入行”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所以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如果只是知识理念的讲解,没有从内心萌发出力量,行为的改变只是一时的,无法长久持续。这是我们协会近几年来开展《父母规》推广工作最大的心得体会。
温韬:中华家教文化,不是今天所讲的家庭教育这么简单,而是一套完整的家庭治理体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修身系统。在落地方面,可以通过收集祖辈的“经典语录”来形成家训,长辈往往会把深奥的大道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更能实现入心、入行的家庭教育效果。
《人民周刊》: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徐国宝: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传统的道德理念日渐淡薄,过去的五伦关系在很多地方荡然无存,家庭也受到冲击。家长教孩子要功成名就无可厚非,但古代对功成名就的理解和今天是不一样: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立德排在第一位,是统帅;而立功是为国家民族立功,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最近中办、国办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要很好地加以贯彻落实,家庭、家风、家教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徐国军: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道,强调“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内圣之功,家长的身体力行极其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行有不得”的时候,常保有“反求诸己”的精神,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材施教,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温韬:要注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注意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去呈现。另外,还需注意言传身教。孩子不只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孔子讲的“父父子子”就是这个意思。
“父母者,大人也,为父母,责任重。”5月12日,伴随着重庆渝北区妇联在龙塔实验学校内,400多名家长清脆响亮的《父母规》朗读声。重庆首个“家庭教育日”主题活动开始,现场,家长们学习了传统文化讲座,大家真正体会到,聆听是最好的沟通,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而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北京,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燕平书院,一场关于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圆桌论坛正在进行。近百名家长和专家共同探讨,怎样让孩子沐浴传统文化之光茁壮成长。论坛上,来自北京、山东等地的专家分享了家庭以“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为目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嘉宾:
徐国宝: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副主任、巡视员
徐国军: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
温韬: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专家团成员、《父母规》家教文化推广人
《人民周刊》:中华传统文化與家庭教育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徐国宝: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从家庭这个母胚生长出来的,它的根就深深扎在家庭的土壤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就首先是从家庭血缘关系中产生的,孔子讲仁智勇“三达德”,孟子讲仁义礼智的“四端”,董仲舒讲仁义礼智信“五常”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古代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比如“教”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孝”字,从孝道入手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由此学会做人。一个人懂得并践行了孝悌之道,再由此前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涟漪一样不断扩散开来,成为“仁者爱人”的君子,再进一步就成为体悟仁道的圣贤。
徐国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五千年的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传统。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认识生命、学会生活、获得幸福,发挥“文以化人”的价值功能。而家庭教育是为了子女成人成才、家庭和谐幸福、家族繁衍兴旺为目标,是“以文化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统一的,是知行合一的结合体。
温韬:今天讲的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称为家教,长期的家教产生的家庭作风,叫家风,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家风家教。中华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落地方式。
《人民周刊》:应该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徐国宝:古人有很多家训,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很有启发。从孔子的庭训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历代名人家训,其核心理念就是仁义礼智信,归结到一点,就是仁学,家庭教育的宗旨,是如何做人。我们要总结继承古代家规、家训、家教的好传统,并且发扬光大,作为最根本、最珍贵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徐国军: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内涵深。它强调人际关系中各自的“定位”,比如一个男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他可能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等不同身份,在不同的定位下,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就是“道”,而把符合自己身份定位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德”。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教育。传统文化的五伦八德,要求我们家长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形成。
温韬:以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等形式实现。家规,就是所有家庭成员的行为守则;家训,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人生理念,是家庭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家谱,是一个家庭、家族历史传承的记载,是一个家族的组织系统,让所有家族成员都能找到根,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荣辱观,这些都是家庭教育重要的落地方式。《父母规》教子之道体现的就是这些内容。
《人民周刊》:在具体实践中有哪些心得?
徐国宝:《父母规》的问世很及时,很当机。不光父母要有规,夫妻也要有规,不能无序。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这关自己要过好。《父母规》写得不错,目前可以做一个普及性教材,将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完善,在道德礼仪、应事接物等方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徐国军: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的自我成长。家长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莱州市教体局开展的《父母规》家庭教育活动,正是“入心、入脑、入行”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所以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如果只是知识理念的讲解,没有从内心萌发出力量,行为的改变只是一时的,无法长久持续。这是我们协会近几年来开展《父母规》推广工作最大的心得体会。
温韬:中华家教文化,不是今天所讲的家庭教育这么简单,而是一套完整的家庭治理体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修身系统。在落地方面,可以通过收集祖辈的“经典语录”来形成家训,长辈往往会把深奥的大道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更能实现入心、入行的家庭教育效果。
《人民周刊》: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徐国宝: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传统的道德理念日渐淡薄,过去的五伦关系在很多地方荡然无存,家庭也受到冲击。家长教孩子要功成名就无可厚非,但古代对功成名就的理解和今天是不一样: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立德排在第一位,是统帅;而立功是为国家民族立功,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最近中办、国办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要很好地加以贯彻落实,家庭、家风、家教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徐国军: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道,强调“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内圣之功,家长的身体力行极其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行有不得”的时候,常保有“反求诸己”的精神,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材施教,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温韬:要注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注意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去呈现。另外,还需注意言传身教。孩子不只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孔子讲的“父父子子”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