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出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转方式;突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强支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机制添活力;保护利用并重,绿色发展可持续。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具体到宁夏如何推进,日前,《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文宇。他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围绕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拓展市场,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民生周刊: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您是怎么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文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生产者通过组合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给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当然,前提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实现农村宜居宜业。
民生周刊:近年来,宁夏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文宇:首先是创新政策措施,强农惠农助发展。我们调研制定了“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认真宣传落实自治区新一轮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实物租赁、产业基金、农业保险等7种扶持方式,2016年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6.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5.6亿元。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731.9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189个,到位资金151亿元。
其次是聚焦特色产业,优化结构促转型。突出“1 4”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适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恢复优质小麦面积,稳定水稻、马铃薯面积,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168万亩。推进草畜产业节本增效,建立示范点60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2个,“粮改饲”试点县扩大到5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9万头,同比增长0.9%;肉牛、肉羊飼养量达到260万头、176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和3.5%,肉蛋奶产量达到52.1万吨、10.9万吨和2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9%、3%和8.3%;利通区、贺兰县列入国家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中心落户宁夏。实施蔬菜增供增收“双百工程”,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60个,创建蔬菜标准园19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14万亩。推进渔业生态高效养殖,适水产业面积达到75.6万亩,农作物制种、小杂粮、油料、生猪等地方板块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然后是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增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118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交易企业8家,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59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一体化发展,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区内100余家企业在福建、上海、广东、云南等地举办系列展销推介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蔬菜经销商走进宁夏开展产销合作,复制推广供港蔬菜产销模式,建立供沪、供粤、供渝蔬菜基地19个。发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22个、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32个。开展休闲农业推进年活动,全区休闲农庄发展到684家,从业人员1.76万人,银川市、彭阳县跻身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县。
在促进绿色发展上,我们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补播改良天然草原34万亩,人工种草面积达到800万亩,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2%。
2016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70.6万吨,实现“十三连丰”;农业增加值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9.7元,增长9%,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周刊: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宁夏还面临哪些瓶颈?下一步宁夏将重点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王文宇:当前,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优势产业效益逐步显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较好的生产基础和物质基础。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宁夏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农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衔接不紧,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加工转化率偏低。二是农业生产效益还比较低,与“一特三高”特别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宁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还不够。三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用水、耕地资源、土壤环境的“弦”绷得很紧,农业防灾减灾、动植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四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主要在生产端、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宜居宜业,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盘,重农强农、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是中央和自治区对农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肉蛋奶、瓜果菜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农村经济适度增速,稳步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在“稳”的基础上,要把“进”作为主攻方向和目标,确保优质高端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在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是要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把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作为检验农业供给侧結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紧扣农民收入四项构成,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搞活农产品流通,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稳定扩大务工渠道,鼓励创业创新,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农业补贴资金,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
三是要始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聚焦“1 4”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要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导向作用,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倒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优化配置,拓展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在全面落实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7种财政支农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加大涉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落实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为各类返乡回乡人员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民生周刊:2017年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王文宇: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1 4”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总产稳定在36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1 4”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推进措施,稳粮强畜优菜,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快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挥“五大之乡”的品牌优势,做特、做精、做靓“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围绕“1 4”特色优势产业,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着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构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续深化“2 4”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具体到宁夏如何推进,日前,《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文宇。他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围绕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拓展市场,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民生周刊: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您是怎么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文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生产者通过组合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给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当然,前提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实现农村宜居宜业。
民生周刊:近年来,宁夏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文宇:首先是创新政策措施,强农惠农助发展。我们调研制定了“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认真宣传落实自治区新一轮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实物租赁、产业基金、农业保险等7种扶持方式,2016年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6.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5.6亿元。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731.9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189个,到位资金151亿元。
其次是聚焦特色产业,优化结构促转型。突出“1 4”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适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恢复优质小麦面积,稳定水稻、马铃薯面积,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168万亩。推进草畜产业节本增效,建立示范点60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2个,“粮改饲”试点县扩大到5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9万头,同比增长0.9%;肉牛、肉羊飼养量达到260万头、176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和3.5%,肉蛋奶产量达到52.1万吨、10.9万吨和2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9%、3%和8.3%;利通区、贺兰县列入国家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中心落户宁夏。实施蔬菜增供增收“双百工程”,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60个,创建蔬菜标准园19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14万亩。推进渔业生态高效养殖,适水产业面积达到75.6万亩,农作物制种、小杂粮、油料、生猪等地方板块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然后是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增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118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交易企业8家,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59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一体化发展,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区内100余家企业在福建、上海、广东、云南等地举办系列展销推介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蔬菜经销商走进宁夏开展产销合作,复制推广供港蔬菜产销模式,建立供沪、供粤、供渝蔬菜基地19个。发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22个、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32个。开展休闲农业推进年活动,全区休闲农庄发展到684家,从业人员1.76万人,银川市、彭阳县跻身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县。
在促进绿色发展上,我们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补播改良天然草原34万亩,人工种草面积达到800万亩,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2%。
2016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70.6万吨,实现“十三连丰”;农业增加值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9.7元,增长9%,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周刊: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宁夏还面临哪些瓶颈?下一步宁夏将重点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王文宇:当前,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优势产业效益逐步显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较好的生产基础和物质基础。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宁夏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农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衔接不紧,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加工转化率偏低。二是农业生产效益还比较低,与“一特三高”特别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宁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还不够。三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用水、耕地资源、土壤环境的“弦”绷得很紧,农业防灾减灾、动植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四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主要在生产端、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宜居宜业,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盘,重农强农、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是中央和自治区对农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肉蛋奶、瓜果菜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农村经济适度增速,稳步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在“稳”的基础上,要把“进”作为主攻方向和目标,确保优质高端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在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是要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把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作为检验农业供给侧結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紧扣农民收入四项构成,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搞活农产品流通,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稳定扩大务工渠道,鼓励创业创新,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农业补贴资金,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
三是要始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聚焦“1 4”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要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导向作用,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倒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优化配置,拓展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在全面落实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7种财政支农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加大涉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落实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为各类返乡回乡人员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民生周刊:2017年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王文宇: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1 4”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总产稳定在36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1 4”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推进措施,稳粮强畜优菜,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快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挥“五大之乡”的品牌优势,做特、做精、做靓“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围绕“1 4”特色优势产业,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着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构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续深化“2 4”农业农村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