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漫在中国虽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对于如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却已是一种成熟的价值观输出途径。动漫是一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的载体,动漫对其受众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 动漫 文化软实力 力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08
在中国,提起动漫,很多人,尤其是许多上了年纪的成年人,往往想到的就是“给小朋友们看的东西”。那些电视里放的动画片,那些一本本的漫画书、漫画杂志,那些动漫展览,都只是些“骗小孩的玩意”,是些“不成熟的表现”。其实,如今的动漫已经不同于曾经在中国流行的“小人书”、连环画,也不仅仅局限于类似《喜洋洋与灰太郎》、《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看上去比较稚气的动画类型。如今的动漫是新漫画和新动画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新漫画,英文名称“comic”,比起以往的漫画作品,它有着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更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自由的构图,更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更具影视化的语言。动画,英文名为“animation”,指“赋予生命”。它是影视艺术的分支之一,也是一种“以绘画或其它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任务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新漫画与新动画合起来就组成了如今的新动漫。
动漫发展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自1945年战败后,日本动漫经历了一系列的打磨与改进,吸收了大量来自文学、绘画、摄影、影视等领域的手法与技术,逐渐发展成了如今受到全世界追捧的新动漫,并且诞生了诸如手冢治虫、大川博、宫崎骏、高田勋等一批优秀的动漫大师及成千上万的优秀作品。在日本,动漫已经广泛融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成为了他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日本动漫还广泛流传于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成为许多人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调查显示,现今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中,有60%来自日本。而由此衍生的周边产品和相关产业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营业额可以达到每年230万亿日元。在中国,日本动漫也曾一度是电视台播放的主要动漫节目。如今的“80后”“90后”们,也大多都是在《铁臂阿童木》、《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片的熏陶下长大的,甚至有些还陪伴了他们的求学生涯。对如今大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高达80%多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已经成为了人们在选择娱乐片时的标准之一。
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动漫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和电影、电视等一样成为一种价值观的载体。日本动漫作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日本本土文化及本土价值观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喜爱热衷它们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人群。欧美动漫的流传度虽然没有电影大片和电视剧广,但是依然带着它们的价值观渗透并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然而,动漫在我国的发展却似乎仍旧停留在给“孩子们打发时间”的阶段上而不被有效地重视。但是,动漫的观众已经远远不止那些天真无邪的幼儿们了。
青少年对动漫产品往往有着强烈的补偿性需求。他们中的许多人就算在步入成年后,依旧会延续对于动漫的喜爱。青少年们在这个时期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心理特性决定了动漫对他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养期的他们,也最容易被自己所喜爱的动漫中的人物、故事及其表达的思想所影响和改变。在中国,“80后”“90后”们的童年正赶上了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大量引进和流行时期。而此时,中国的动漫行业经历低谷还在重新起步阶段。竞争之下,本土动漫可以说是完败了。大量的青少年们选择了对他们更具吸引力的日本动漫,可以说这一代人的许多思想,诸如对于青春、热血、奋斗、友谊等的认知,其实大多是来自于日本的这种价值观输出。
动漫已经不是“骗小孩子的玩意”了,也可以说“给幼儿的娱乐片”从来就不是它的主体。动漫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载体,也需要被重视,尤其是当它的观众更多的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时。中国的动漫不能只是以为国人提供消遣为目的,也需要以“文化输出为目标”进行创作和传播。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与在文化上与我们相似的日本动漫的经验为基础,并在以下几点上进行努力:
1、扩展动漫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的动漫作品比较缺乏的就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点上不得不佩服日本动漫内容的包容性,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各种时代,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架空的小说,无论是西方的魔鬼还是东方的神怪,都能在动漫中被表现出来。如今的日本动漫题材开始大量关注和探讨社会问题,自然、环境、心理、战争等等。这些题材不仅唤起了人们的思考,也提高了它的深度。中国的动漫不缺少内容上的素材,无论是历史、文学、艺术,都有着丰富的内容资源。但是,许多本土动漫表现出的只是故事的表层。作为故事内容的一部分,它的背景、寓意才是真正能让观众认可的东西。本土动漫的“幼稚”性,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讲故事只讲表面而不愿深入去挖掘以致立意不高而造成的。
2、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
日本动漫中的故事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展开的。这些人物通常带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成为了整个作品的代表和象征。好的人物形象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一部作品,并愿意去理解和感受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去体会故事背后所表达的意义。许多中国的动漫作品由于把目标人群定位为幼龄儿童,所以在人物性格设定上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人物往往令人感觉是“爱憎分明”,很容易就让人归结为“好人”与“坏人”,适合年龄较小的观众去选择和模仿。但这样的塑造对于其他一些年龄层的观众就会显得“幼稚”,这也是成年人普遍认为动画片只是给一些小孩子看的东西的原因。塑造一个成功的动漫人物,外形虽然重要,但也只是一个因素而已,他的性格,他的品德,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人际关系,他的日常生活,他的经历,这些完整的因素加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物。而本土动漫想要更进一步,在人物设定上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3、改变动漫的说教形式
为什么我们讲历史、讲奋斗、讲情感的动漫不受观众喜爱呢?为什么同样是歌颂美德、友谊,日本动漫就让人念念不忘呢?这与中国的动画片中说教式的灌输有很大的关系。经常看到一些动画在快结束的时候由一名较有权威性的人物出来教导你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这种说教式的动画又怎么能吸引住那些上了一天课只想轻松一下的孩子们呢?更别说那些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的青少年了。而日本动漫的价值观表达并不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选择,在无形之中随着主人公去领会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这与阅读是一致的,毕竟大部分的孩子喜欢看小说胜过思想教育读本。本土动漫要想突破,就要先改变原先的说教形式,填鸭式毕竟会造成受众的反感。
4、使作品更加贴近观众
其实日本动漫中也有一些比较“幼稚”的作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樱桃小丸子。但仍然有许多成年人喜欢看,也并不觉得它有多幼稚。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贴近真实生活。主人公只是个小学生,做的一些事难免会“幼稚”,也难免会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但这些会让观众们更有共鸣感。毕竟大部分的观众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些反而使这部动漫显得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而本土动漫有时本意是为了真实,但表现出的却让人觉得不现实,反而缺乏了代入感。日本的一些漫画作者为了表现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惜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实地踩点采风。这点应该是让广大的本土动漫工作者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体会了定位受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才能在作品中楔入更深的信息。
5、注重融入民族精神和本国意识,积极添加中国元素
中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勤劳谦逊,中庸大同,有强烈的家庭意识和等级观念;有悠久的历史,绘画、雕塑、文学、建筑、服饰、美食等文化都已流传了上千年;幅员辽阔,有各种不同的地理风光和风土人情;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传说和风俗习惯;还有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多种民族民间艺术。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都能成为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跳板,更能成为提高中国动漫观赏度和内涵度的有利武器。但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这个被称为许多文化延续自中国唐朝的国家,在动漫作品利用“中国元素”上,却有着比我们更多的经验和实践。在许多日本动漫作品中都穿插了“中国元素”,小到引用一段记载,大到以某一方面为题材,虽然看似是在宣传别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要传达自己国家价值观的目的。对我国来讲,就更能以这种优势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了。更多地运用自己的特色,也能让本土动漫回归曾有的辉煌,脱离现在日本所带来的固有模式,摆脱邯郸学步的困境。
本土动漫并非没有出路,曾经它也辉煌过,也有过许多创意和经验。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作家的出现更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作为一个能影响到“未来们”的“文化导弹”,希望它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能有更多创新性的能量为它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张妙茜,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军事心理学。
[关键词] 动漫 文化软实力 力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08
在中国,提起动漫,很多人,尤其是许多上了年纪的成年人,往往想到的就是“给小朋友们看的东西”。那些电视里放的动画片,那些一本本的漫画书、漫画杂志,那些动漫展览,都只是些“骗小孩的玩意”,是些“不成熟的表现”。其实,如今的动漫已经不同于曾经在中国流行的“小人书”、连环画,也不仅仅局限于类似《喜洋洋与灰太郎》、《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看上去比较稚气的动画类型。如今的动漫是新漫画和新动画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新漫画,英文名称“comic”,比起以往的漫画作品,它有着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更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自由的构图,更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更具影视化的语言。动画,英文名为“animation”,指“赋予生命”。它是影视艺术的分支之一,也是一种“以绘画或其它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任务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新漫画与新动画合起来就组成了如今的新动漫。
动漫发展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自1945年战败后,日本动漫经历了一系列的打磨与改进,吸收了大量来自文学、绘画、摄影、影视等领域的手法与技术,逐渐发展成了如今受到全世界追捧的新动漫,并且诞生了诸如手冢治虫、大川博、宫崎骏、高田勋等一批优秀的动漫大师及成千上万的优秀作品。在日本,动漫已经广泛融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成为了他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日本动漫还广泛流传于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成为许多人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调查显示,现今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中,有60%来自日本。而由此衍生的周边产品和相关产业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营业额可以达到每年230万亿日元。在中国,日本动漫也曾一度是电视台播放的主要动漫节目。如今的“80后”“90后”们,也大多都是在《铁臂阿童木》、《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片的熏陶下长大的,甚至有些还陪伴了他们的求学生涯。对如今大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高达80%多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已经成为了人们在选择娱乐片时的标准之一。
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动漫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和电影、电视等一样成为一种价值观的载体。日本动漫作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日本本土文化及本土价值观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喜爱热衷它们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人群。欧美动漫的流传度虽然没有电影大片和电视剧广,但是依然带着它们的价值观渗透并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然而,动漫在我国的发展却似乎仍旧停留在给“孩子们打发时间”的阶段上而不被有效地重视。但是,动漫的观众已经远远不止那些天真无邪的幼儿们了。
青少年对动漫产品往往有着强烈的补偿性需求。他们中的许多人就算在步入成年后,依旧会延续对于动漫的喜爱。青少年们在这个时期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心理特性决定了动漫对他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养期的他们,也最容易被自己所喜爱的动漫中的人物、故事及其表达的思想所影响和改变。在中国,“80后”“90后”们的童年正赶上了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大量引进和流行时期。而此时,中国的动漫行业经历低谷还在重新起步阶段。竞争之下,本土动漫可以说是完败了。大量的青少年们选择了对他们更具吸引力的日本动漫,可以说这一代人的许多思想,诸如对于青春、热血、奋斗、友谊等的认知,其实大多是来自于日本的这种价值观输出。
动漫已经不是“骗小孩子的玩意”了,也可以说“给幼儿的娱乐片”从来就不是它的主体。动漫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载体,也需要被重视,尤其是当它的观众更多的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时。中国的动漫不能只是以为国人提供消遣为目的,也需要以“文化输出为目标”进行创作和传播。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与在文化上与我们相似的日本动漫的经验为基础,并在以下几点上进行努力:
1、扩展动漫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的动漫作品比较缺乏的就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点上不得不佩服日本动漫内容的包容性,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各种时代,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架空的小说,无论是西方的魔鬼还是东方的神怪,都能在动漫中被表现出来。如今的日本动漫题材开始大量关注和探讨社会问题,自然、环境、心理、战争等等。这些题材不仅唤起了人们的思考,也提高了它的深度。中国的动漫不缺少内容上的素材,无论是历史、文学、艺术,都有着丰富的内容资源。但是,许多本土动漫表现出的只是故事的表层。作为故事内容的一部分,它的背景、寓意才是真正能让观众认可的东西。本土动漫的“幼稚”性,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讲故事只讲表面而不愿深入去挖掘以致立意不高而造成的。
2、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
日本动漫中的故事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展开的。这些人物通常带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成为了整个作品的代表和象征。好的人物形象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一部作品,并愿意去理解和感受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去体会故事背后所表达的意义。许多中国的动漫作品由于把目标人群定位为幼龄儿童,所以在人物性格设定上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人物往往令人感觉是“爱憎分明”,很容易就让人归结为“好人”与“坏人”,适合年龄较小的观众去选择和模仿。但这样的塑造对于其他一些年龄层的观众就会显得“幼稚”,这也是成年人普遍认为动画片只是给一些小孩子看的东西的原因。塑造一个成功的动漫人物,外形虽然重要,但也只是一个因素而已,他的性格,他的品德,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人际关系,他的日常生活,他的经历,这些完整的因素加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物。而本土动漫想要更进一步,在人物设定上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3、改变动漫的说教形式
为什么我们讲历史、讲奋斗、讲情感的动漫不受观众喜爱呢?为什么同样是歌颂美德、友谊,日本动漫就让人念念不忘呢?这与中国的动画片中说教式的灌输有很大的关系。经常看到一些动画在快结束的时候由一名较有权威性的人物出来教导你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这种说教式的动画又怎么能吸引住那些上了一天课只想轻松一下的孩子们呢?更别说那些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的青少年了。而日本动漫的价值观表达并不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选择,在无形之中随着主人公去领会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这与阅读是一致的,毕竟大部分的孩子喜欢看小说胜过思想教育读本。本土动漫要想突破,就要先改变原先的说教形式,填鸭式毕竟会造成受众的反感。
4、使作品更加贴近观众
其实日本动漫中也有一些比较“幼稚”的作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樱桃小丸子。但仍然有许多成年人喜欢看,也并不觉得它有多幼稚。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贴近真实生活。主人公只是个小学生,做的一些事难免会“幼稚”,也难免会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但这些会让观众们更有共鸣感。毕竟大部分的观众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些反而使这部动漫显得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而本土动漫有时本意是为了真实,但表现出的却让人觉得不现实,反而缺乏了代入感。日本的一些漫画作者为了表现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惜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实地踩点采风。这点应该是让广大的本土动漫工作者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体会了定位受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才能在作品中楔入更深的信息。
5、注重融入民族精神和本国意识,积极添加中国元素
中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勤劳谦逊,中庸大同,有强烈的家庭意识和等级观念;有悠久的历史,绘画、雕塑、文学、建筑、服饰、美食等文化都已流传了上千年;幅员辽阔,有各种不同的地理风光和风土人情;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传说和风俗习惯;还有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多种民族民间艺术。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都能成为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跳板,更能成为提高中国动漫观赏度和内涵度的有利武器。但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这个被称为许多文化延续自中国唐朝的国家,在动漫作品利用“中国元素”上,却有着比我们更多的经验和实践。在许多日本动漫作品中都穿插了“中国元素”,小到引用一段记载,大到以某一方面为题材,虽然看似是在宣传别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要传达自己国家价值观的目的。对我国来讲,就更能以这种优势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了。更多地运用自己的特色,也能让本土动漫回归曾有的辉煌,脱离现在日本所带来的固有模式,摆脱邯郸学步的困境。
本土动漫并非没有出路,曾经它也辉煌过,也有过许多创意和经验。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作家的出现更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作为一个能影响到“未来们”的“文化导弹”,希望它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能有更多创新性的能量为它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张妙茜,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军事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