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摊贩政策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贯彻“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满足需求,扩大就业”的方针,向个体经营户租赁铺面、柜台,允许摆设摊点、走街串巷,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又发展了个体和私营经济。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发展萎靡的状况下,地摊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强针剂,促使更多学者分析研究我国城市摊贩治理政策发展变化,也督促各地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将摊贩政策作为政府常态化考量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摊贩政策;地摊经济;国家政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06
   地摊经济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由于其合法性存在争论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每年群众都会在各种新闻媒体报道中得知摊贩经营者与城管这对“冤家”斗智斗勇的消息,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近似无厘头的市井短剧在人们的面前不断上演。而之所以各城市对摊贩政策持消极态度,是因为地摊经济的非正规发展造成政府更多的成本支出。
  1 城市摊贩政策变化历程与发展体系
  国家对其治理与实践探索先后经历了“姓资姓社”发展与改造阶段、“摸黑过河”尝试与探索阶段、“自愈顽疾”糾正与变革阶段、“重塑自我”转变与升级阶段。到目前为止,政府对“地摊经济”发展的构想尚未形成完整的治理框架与发展体系。
  1.1 “姓资姓社”发展与改造阶段:1949—1977年
  国家对“地摊经济”经营者进行分类改造,对拥有少量资本经营者采取友好合作方式,对小资本家与投机商人主要采取“限制+监管”方式,对危害经济秩序的经营主体,采取教化与转型的方式。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例如,成立生产经营合作社、进行国有制企业改造等。但制度本身存在生产者积极性不高、“吃大锅饭”心态普遍存在状况,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单一等问题,变相阻碍以摊贩为主的“地摊经济”发展。
  1.2 “摸黑过河”尝试与探索阶段:1978—1989年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非正式经济形式,其合法性地位值得商榷,考虑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存在的大量失业问题与城市经济发展缓慢问题,摊贩经营者作为一种特殊存在为下岗群众提供了再就业的便利渠道。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进行多方面尝试,“抹黑过河”寻求开放自强之路,所以对“地摊经济”采取既不鼓励发展,也不对其打压的态度。
  1.3 “自愈顽疾”纠正与变革阶段:1990—2019年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促进国内手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国内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城市发展道路进行修正。国家借助出台“双创”活动,即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卫生城市,推动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并逐步处理“地摊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与难题,如脏乱差环境、食品卫生问题、环境污染等。为了平衡“地摊经济”与城市治理之间的难题,2010年国家提出“疏堵结合”治理政策有效缓解双方的矛盾与争端。但是如何看待“地摊经济”,如何出台合适的摊贩政策,专家学者尚未定论。
  1.4 “重塑自我”转变与升级阶段:2020年
  疫情爆发后,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城市低收入保障群体陷入生存难题。如何保障底层百姓生活,稳定就业形势成为政府亟须攻克的难题。“地摊经济”以准入门槛低、经营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的优势重新跃入所有人的目光中。自此,“地摊经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正式肯定,摊贩经营者也不再是被人驱赶呵斥的存在了。但由于政府长期对“地摊经济”管理方针处于消极层面,挑战仍将存在。
  2 城市摊贩政策现实困境
  后疫情时期,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努力探索,“地摊经济”的治理政策有一定进步。小商小贩作为城市发展的脉络为城市生活增添了“烟火味”。一些旅游城市借此机会通过“地摊经济”的形式将特色民族文化、特色民族艺术传播开来,为城市营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地摊经济”仍是治理难题,但其前景已然光明。
  2.1 把握衡量尺度
  纵观我国城市摊贩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政策制定到实际情况都能看出其属于过分压制或模糊不清的状况。“地摊经济”该怎么管,摊贩经营者该怎么安排,可疏导区位置如何划定等问题需要实行动态化管理,既不能过于严苛以至于压缩“地摊经济”的就业导向空间,也不能过于宽松以至于无法管控“地摊经济”诸多乱象。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合理把握“地摊经济”的发展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城市摊贩治理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当中,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2 提升管理水平
  无论是从政府角度看还是摊贩经营者角度看,“地摊经济”都需要合理、合规、合法的运营。从政府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摊贩主体还是以城市下岗工人、农民工、低保户等弱势群体,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政府政策到真正接收群体的实行过程中是发生断层现象的。因此,政府整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势必要通过专家学者、民间组织和摊贩群体带头人等群体进行妥善沟通协调才能最终确定。
  2008年温州市,我国首创了第一家摊贩公司,其摊贩代表为主要股东创办制摊贩公司。该公司以“摊贩自我管理”为核心理念,对摊贩设备、摊贩位置、摊贩人员等关键性内容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统一处理。这就体现了摊贩自我管理的优势之处,也能减轻政府的工作压力,为“地摊经济”带来了正面影响。
  2.3 创新评判标准
  “地摊经济”固然是改善民生、缓解就业压力的好政策、好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要实行统一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也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摊形式”。在考核政府城市治理水平过程中就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动。考核绝不能以“一刀切”的形式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政府政策是否真的起到了好的效果。   以国内部分省市“地摊经济”政策标准为例,上海市支持特色小店做“外摆位”,对摆放实践和摆放范围进行精细化管理。长春市鼓励在不影响市民休闲、市政交通的前提下整洁有序的开办夜市、大排档。杭州市则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划定营业范围,积极解决临时经济设施难题,进行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生活。
  3 城市摊贩政策实践构想
  后疫情时期显然已经成为“地摊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要给“地摊经济”一个明确的定位标准,一个合理的法律地位以及可以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构建规范化体系,完善政府职能
  首先,建立健全“地摊经济”规章制度,结合国家关于疫情期间人员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为地摊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依据。再根据各地区不同特色自行设定划分特定区域进行“地摊经济”运转。其次,同时根据摊贩的经营水平、经营内容、经营层次等方面确定该区域的不同于其他管理市场的规定。但是要严格审查特定区域人员流动情况,确保经营产品的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核查原材料的进货运输渠道并制定特殊的行政处罚条例。最后,要完善“地摊经济”管理细则,对“地摊经济”要从源头治理,用先进的技术理念、专家人才、科学态度去管控城市摊贩发展。政府各部门包括:食品、药检、质检、交通等联合排查,协调统一,权责一致。
  3.2 打造专业化模式,形成人才治理
  政府相关部门及摊贩经营者可以采用新型专业化平台道路,例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借助网络形式推广经营产品。偏远地區也可以借用成熟高效的物流管理不断向中心城市输送特色产品从而获得更多销量与利润。摊贩经营者可以通过开网店的形式打造店铺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尝试建立关于“地摊经济”的管理平台运营机制,将各省市运营协调管理,从而打造更高水平的“地摊经济”产物。
  3.3 拓宽立体化形式,增强法律意识
  后疫情时期摊贩的发展脱离不了市民消费群体,摊贩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应是作为互相支持帮助的稳定三角体。作为消费者,市民应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在消费的过程中其权利理应得到严密保障。摊贩经营者也应有正规合理渠道向上反映经营时所遇不公正事情,并能得到妥善解决和帮助。政府应联合消费者和摊贩经营者,探索政民合作,共同治理,真正实现城市由人民管理。
  参考文献
  [1]袁秀.地摊经济转型升级思考[J].产经视点,2020,(11):35-36.
  [2]蒙昱竹,姚旻.“地摊经济”的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1,(01):60.
  [3]王紫薇.疫情之下的地摊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1,(4):12-15.
  [4]孙芝兴,李子韦,戴星翼.摊贩经济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24.
  [5]何栋艳,方婧舒.地摊经济背景下警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21,(01):37.
  [6]林琳,刘欢,贾萧姗,等.地摊经济的政府治理之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01):34.
  [7]陈业宏,王岩.论“地摊经济”嵌入现代治理体系的行政监管路径:以15个城市的监管政策为样本[J].湖南社会科学,2020,(6):93-103.
  [8]陈兵.地摊经济重启与更生的法治轨道[J].人民论坛,2020,(22):101-103.
  [9]张冰青,贾志敏.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1,(2).
  [10]纪孟汝.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1).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在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便.银行的客户群体中存在着使用数字技术的“数字鸿沟”,造成特定客户群
摘 要: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员工过度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影响着社会和谐及人民生活幸福感。本文从我国员工过度劳动的现状出发,指出其危害,挖掘其原因,提出了构建防范员工过度劳动的用工监管新体系的必要性及总体思路,以期对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过度劳动;用工监管;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为重视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本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概括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构建原则,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剖析为三大层次:生存层,表现为生存发展的综合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核心层,表现为创新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关键层,表现为科学管理能力与
摘 要:随着全球反贿赂监管总体趋严,中国企业在境外经营生产过程中因贿赂导致的合规风险日益突出。可以说,企业境外贿赂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反贿赂管理体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境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定性和定量层面探讨贿赂风险的分析评估,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境外建立反贿赂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反贿赂管理体系;贿赂风险;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阳逻港作为武汉新港核心,应利用其独特优势积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本文根据阳逻港的自身优势提出了阳逻港进行高质量贸易发展的具体路径,其路径具体为:夯实贸易高质量发展基础,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即第四方物流、跨境电商、大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对人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校园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新媒体的产生,给校园里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挑战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
摘 要: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它既是一座车城,也是一座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根据2020年统计年鉴,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232元,比上年增长7.3%,于省内排名中等。采用区位商分析法,结合相关数据对湖北省十堰市产业结构进行分类和剖析,阐明其优势主导产业、弱
摘 要: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大数据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分析方法。然而,大数据环境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数据的海量、动态、多源和异构等问题也给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提出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总结并提出大数据环境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造价
摘 要:长期以来,和解协议的执行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存有较大争议。拘囿于此,商事调解结果的實现具有不确定性。《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和解协议公约》的生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套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机制。基于这一背景,和解协议的执行性问题的解决变得不可回避。一方面,本文结合相关法域立法、调解规则以及公约的立法背景资料从实践层面论述和解协议的可执行性倾向。另一方面,回归到和解协议的法理基础,从理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