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以意为主”“意高而文胜”,思想是作文的魂,所以,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要务,没有好的角度,没有好的立意,文章就没有思想,而没有思想,文章就于读者无用,于阅卷者无用,自然无理想的分数。如何写出思想性、艺术性二者兼备的“德”、“艺”双馨之作,要靠我们的努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想 逻辑性 创新意识
2015《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的说明是这样的: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而发展等级中第一个就是“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也是作文立意的较高要求之一。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要求文章富有哲理性,观点有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给人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后文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总结性地概括了此次游览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哲理性、启发性。
如何让我们的文章写得有思想呢?
一、要有“反”、“正”意识
“反”、“正”意识说白了就是行文时时刻有辩证思维,因为任何观点都是有反有正的,要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同学的议论文往往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都只有正,而人为地剔除“反”的部分,这样的作文只能让阅卷老师认为是谬误的。实际上辩证的观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要把二者综合起来谈。行文时最好先反后正。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让作文深刻,有思想性。
这种意识要求我们作文时明确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11年江苏卷命题作文《拒绝平庸》,笔者阅卷中看到这篇文章,以此做事例分析:
作家毕淑敏在自己患了面神经麻痹后,却非常的高兴:“我终于实现愿望了!”一句话弄得大家愕然。紧张但平淡无奇的日子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生病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反”、“正”意识运用得非常好,文章以“毕淑敏患病”故事开头,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很有意思。然后由此联系开去,作者的观点新颖独到、与众不同:“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二、要有“画龙点睛”意识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虽然篇幅较短,但功用却很独特。记叙是“画龙”,议论是“点睛”,精妙的议论常可使文章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使文章增色不少。
2014年江苏卷《致我们终将不朽的青春》
阳光打在地上,青春绽放在枝头。时光的鞭子狠狠地向我抽过来,疼痛,刺骨的疼痛惊醒了我:我的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吗?回望来路,一截一截,仿佛片断一般,在我的脑海里不住地回放。
八班的教室朝着阳光,洁净的窗户玻璃上可以映出整个天空。走道里的嬉闹,错落的桌椅,就像印章一般鲜亮又入眼。教室前排第二个座位,盛满了我这些年的希望和梦想。不管是立体几何、流程图,还是英文字母,都那么醒目地刻在我的记忆里。起初的枯燥乏味、了无生气,在此时此刻却是那么鲜活,撼人心魄。青春在课堂上飞舞,向着远方,飞往梦想绽放的地方。
……(原文不再赘述)
阳光打在地上,青春绽放在枝头。时光不只像鞭子,更像一块屹立不倒的石碑,坚挺而不倒,上面镌刻着一句话:致我们终将不朽的青春。
析: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立意精警的考场满分作文。高考考场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本文起笔便可见考生不俗的写作功底,“阳光打在地上”,一个“打”将青春的色彩写得很震撼,然后从课堂、友情和师情这三个角度展示了青春的丰富情意。尤其动人的是对室友和语文老师的动情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摇撼人心的力量。文末对时光的比喻可谓精妙而惹人伤情,深化文章主题,启人深思。总之,文章精彩纷呈,充分凸显考生不俗的才情,确为上乘佳作。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平凡的小事一样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把笔植根于生活用心观察、细心体会,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一定能写出富有哲理的记叙文。
总之,高考作文想要“深刻”,达到高质量要求,不仅注意用好以上方法,更重要的是平时多积累生活素材,多进行哲学思考,多联想,在阅读中使思想得到升华,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深刻的内容。读书可以使人明智,使人有思想,会思想。要提高作文的思想性,我们必须选择读书,用读书滋养我们的思想,从而增进作文的思想性,使我们的文章真正有思想的魂。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想 逻辑性 创新意识
2015《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的说明是这样的: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而发展等级中第一个就是“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也是作文立意的较高要求之一。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要求文章富有哲理性,观点有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给人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后文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总结性地概括了此次游览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哲理性、启发性。
如何让我们的文章写得有思想呢?
一、要有“反”、“正”意识
“反”、“正”意识说白了就是行文时时刻有辩证思维,因为任何观点都是有反有正的,要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同学的议论文往往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都只有正,而人为地剔除“反”的部分,这样的作文只能让阅卷老师认为是谬误的。实际上辩证的观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要把二者综合起来谈。行文时最好先反后正。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让作文深刻,有思想性。
这种意识要求我们作文时明确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11年江苏卷命题作文《拒绝平庸》,笔者阅卷中看到这篇文章,以此做事例分析:
作家毕淑敏在自己患了面神经麻痹后,却非常的高兴:“我终于实现愿望了!”一句话弄得大家愕然。紧张但平淡无奇的日子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生病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反”、“正”意识运用得非常好,文章以“毕淑敏患病”故事开头,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很有意思。然后由此联系开去,作者的观点新颖独到、与众不同:“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二、要有“画龙点睛”意识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虽然篇幅较短,但功用却很独特。记叙是“画龙”,议论是“点睛”,精妙的议论常可使文章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使文章增色不少。
2014年江苏卷《致我们终将不朽的青春》
阳光打在地上,青春绽放在枝头。时光的鞭子狠狠地向我抽过来,疼痛,刺骨的疼痛惊醒了我:我的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吗?回望来路,一截一截,仿佛片断一般,在我的脑海里不住地回放。
八班的教室朝着阳光,洁净的窗户玻璃上可以映出整个天空。走道里的嬉闹,错落的桌椅,就像印章一般鲜亮又入眼。教室前排第二个座位,盛满了我这些年的希望和梦想。不管是立体几何、流程图,还是英文字母,都那么醒目地刻在我的记忆里。起初的枯燥乏味、了无生气,在此时此刻却是那么鲜活,撼人心魄。青春在课堂上飞舞,向着远方,飞往梦想绽放的地方。
……(原文不再赘述)
阳光打在地上,青春绽放在枝头。时光不只像鞭子,更像一块屹立不倒的石碑,坚挺而不倒,上面镌刻着一句话:致我们终将不朽的青春。
析: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立意精警的考场满分作文。高考考场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本文起笔便可见考生不俗的写作功底,“阳光打在地上”,一个“打”将青春的色彩写得很震撼,然后从课堂、友情和师情这三个角度展示了青春的丰富情意。尤其动人的是对室友和语文老师的动情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摇撼人心的力量。文末对时光的比喻可谓精妙而惹人伤情,深化文章主题,启人深思。总之,文章精彩纷呈,充分凸显考生不俗的才情,确为上乘佳作。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平凡的小事一样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把笔植根于生活用心观察、细心体会,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一定能写出富有哲理的记叙文。
总之,高考作文想要“深刻”,达到高质量要求,不仅注意用好以上方法,更重要的是平时多积累生活素材,多进行哲学思考,多联想,在阅读中使思想得到升华,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深刻的内容。读书可以使人明智,使人有思想,会思想。要提高作文的思想性,我们必须选择读书,用读书滋养我们的思想,从而增进作文的思想性,使我们的文章真正有思想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