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将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修养,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作为培养目标。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当前学生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表达能力的欠缺,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说话,无话可说,习作语言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语文组“十三五”课题“基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乐达课堂实践研究”,我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做了尝试,就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听 说 读 寫 表达训练 能力形成
一、目标至上,通过“读”内化理解促成表达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读文,在读中去识字;在读中去理解词、句、篇的含义;在读中去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读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说” 即直接影响口语表达,读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当然,“读”要想真正起到为口语表达奠基的作用必须要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辅导。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读,而是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读文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和具体的指导。小学语文将“正确、流利、有感情”作为朗读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具体地指导学生怎样去做才能真正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要读正确,就是要认识哪些生字;要读流利要怎样处理词、句的停顿;要读出感情要弄懂哪些词、句的含义、作用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我都给学生提出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读,教师课前设计好导学单,让学生作好学习课文前的自主学习,带着问题上课,对学生读不懂的句子教师作重点指导,教给学生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感情朗读。记得学习人教版五下第五组教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近似于文言文,有些语言特别拗口,很难读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范读加领读的方法,一句句领着学生读通文言句,在学生读通句子后,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让他们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换词等方法理解“纳罕、携、风骚、老婆、嫡亲”等词语的意思,整篇课文读通顺后,再来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容易多了。在这样的学习目标指导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懂、读透。虽然,真正的读懂、读透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但是教师长此以往地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积累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这样去引导,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理解感情。这样的“读”才能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它内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自己的口语表达。
二、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听”,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读”来实现,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和说来达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抓好“读”还要注重“听”。因此“听”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一切信息的先决条件。由于个体的读文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专心地听就能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弥补自己理解和表达上的缺陷,更快更好地积累规范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抓好学生的听先要培养学生倾听意识,让他们明确倾听的要领。本学期,我加入了郑杰校长“合作学习策略”小组的学习,在他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了学会倾听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了倾听的标准:“第一,眼睛要注视对方,谁发言,眼睛要看着对方。第二,要响应对方,表示同意时,可点头,或说对,嗯;表示反对时,可摇头。第三,在发言时,可对前面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复述。可以这样说‘刚才的同学发言主要说了这样 个观点,第一是……’如果质疑,这样说‘刚才某某同学这样说……,我不同意,我认为……’在别人结束发言前不要举手或插话。”就这样,在课堂上一步步训练,让学生专心听讲,在听懂的基础上练习说话,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们乐于听,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力求让教学直观、生动,有吸引力,在学习人教版五下教材第五单元走进“古典名著”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讲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情节,互动交流共享,以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倾听。
三、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愿表达的原因就是怕说错了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教师想切实培养好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有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不要给予批评,最好是对他参与发言表示肯定,以鼓励他再发言的积极性。尤其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话题,给那些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结合小组评价机制,我给本班不爱发言的学生创造了很多说话的机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问题后,由组长教会组内不善表达的同学,由他汇总并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在全班发言,相对加分要高,而这名学生为了本组同学能够加较高的分数,会克服畏惧心理,乐于主动发言,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也就有了表达欲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增强语文训练意识的教学,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增加学生会读、倾听、学说、仿写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听 说 读 寫 表达训练 能力形成
一、目标至上,通过“读”内化理解促成表达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读文,在读中去识字;在读中去理解词、句、篇的含义;在读中去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读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说” 即直接影响口语表达,读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当然,“读”要想真正起到为口语表达奠基的作用必须要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辅导。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读,而是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读文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和具体的指导。小学语文将“正确、流利、有感情”作为朗读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具体地指导学生怎样去做才能真正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要读正确,就是要认识哪些生字;要读流利要怎样处理词、句的停顿;要读出感情要弄懂哪些词、句的含义、作用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我都给学生提出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读,教师课前设计好导学单,让学生作好学习课文前的自主学习,带着问题上课,对学生读不懂的句子教师作重点指导,教给学生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感情朗读。记得学习人教版五下第五组教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近似于文言文,有些语言特别拗口,很难读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范读加领读的方法,一句句领着学生读通文言句,在学生读通句子后,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让他们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换词等方法理解“纳罕、携、风骚、老婆、嫡亲”等词语的意思,整篇课文读通顺后,再来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容易多了。在这样的学习目标指导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懂、读透。虽然,真正的读懂、读透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但是教师长此以往地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积累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这样去引导,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理解感情。这样的“读”才能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它内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自己的口语表达。
二、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听”,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读”来实现,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和说来达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抓好“读”还要注重“听”。因此“听”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一切信息的先决条件。由于个体的读文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专心地听就能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弥补自己理解和表达上的缺陷,更快更好地积累规范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抓好学生的听先要培养学生倾听意识,让他们明确倾听的要领。本学期,我加入了郑杰校长“合作学习策略”小组的学习,在他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了学会倾听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了倾听的标准:“第一,眼睛要注视对方,谁发言,眼睛要看着对方。第二,要响应对方,表示同意时,可点头,或说对,嗯;表示反对时,可摇头。第三,在发言时,可对前面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复述。可以这样说‘刚才的同学发言主要说了这样 个观点,第一是……’如果质疑,这样说‘刚才某某同学这样说……,我不同意,我认为……’在别人结束发言前不要举手或插话。”就这样,在课堂上一步步训练,让学生专心听讲,在听懂的基础上练习说话,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们乐于听,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力求让教学直观、生动,有吸引力,在学习人教版五下教材第五单元走进“古典名著”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讲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情节,互动交流共享,以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倾听。
三、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愿表达的原因就是怕说错了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教师想切实培养好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有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不要给予批评,最好是对他参与发言表示肯定,以鼓励他再发言的积极性。尤其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话题,给那些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结合小组评价机制,我给本班不爱发言的学生创造了很多说话的机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问题后,由组长教会组内不善表达的同学,由他汇总并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在全班发言,相对加分要高,而这名学生为了本组同学能够加较高的分数,会克服畏惧心理,乐于主动发言,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也就有了表达欲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增强语文训练意识的教学,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增加学生会读、倾听、学说、仿写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