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郭沫若同志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根本改造当从幼儿情感教育,美的教育着手。”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感情所支配的,没有崇高的的审美理想,就不会有崇高的审美实践。如果一个人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懂得热爱美、维护美,那就会在实践中自觉抵制一切丑恶的东西,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是十分必要的。而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且本身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情操、美好的心灵、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鲜明的个性、真挚的感情。
乌申斯基说:“一切教育因素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个性基础上,因为人的个性是教育力量的唯一的活动源泉。”教师无论在语言、教态,还是品德、行为,都必须成为学生的楷模。
笔者认为教师要塑造自身的美好形象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美育素质。
一、教师必须具有美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传递思想信息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美的语言能启迪美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做到口齿清楚,发言准确、畅达、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前提。
在与学生谈心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语言的魅力作用不可估量。例如:批评学生时,语言中肯实在;表扬学生时语气真挚充满鼓励,就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他、激励他,增加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要有美的教态、美的仪表
教态,是指在教学这个特定的艺术系统中,教师在深得教材精髓的前提下,借助面部表情,手臂活动等教学辅助手法外化教材的主题、情感,让学生把握教材并开发其思维的教学手段。从美学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单就课文与学生的审美关系而言,课文是审美的客体,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美的教态和美的语言则是一种媒介,沟通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应该是美的,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知识,特别是眼睛的表情美,更可以使师生间在课堂上传情达意进行信息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仪表美,仪表美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教师仪表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如果平时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穿戴奇异、精神不振、动作怪异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举止端庄大方,服饰典雅美观,精力充沛旺盛,毅力坚韧顽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感,争相仿效。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应该以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以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体的衣着,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三、教师必须具有美的人格
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直接影响到与之朝夕相处的几十名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敬重感,潜移默化地内化学生自己的人格,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他的话十分清楚地表明,教师要有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以此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把他们引上人生的坦途。
总之,教师应具备高层次的美育素质,这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感化,得到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进而升华为一种美感,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由此可见,教师工作中的美育,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高层次素质的基础。
乌申斯基说:“一切教育因素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个性基础上,因为人的个性是教育力量的唯一的活动源泉。”教师无论在语言、教态,还是品德、行为,都必须成为学生的楷模。
笔者认为教师要塑造自身的美好形象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美育素质。
一、教师必须具有美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传递思想信息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美的语言能启迪美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做到口齿清楚,发言准确、畅达、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前提。
在与学生谈心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语言的魅力作用不可估量。例如:批评学生时,语言中肯实在;表扬学生时语气真挚充满鼓励,就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他、激励他,增加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要有美的教态、美的仪表
教态,是指在教学这个特定的艺术系统中,教师在深得教材精髓的前提下,借助面部表情,手臂活动等教学辅助手法外化教材的主题、情感,让学生把握教材并开发其思维的教学手段。从美学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单就课文与学生的审美关系而言,课文是审美的客体,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美的教态和美的语言则是一种媒介,沟通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应该是美的,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知识,特别是眼睛的表情美,更可以使师生间在课堂上传情达意进行信息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仪表美,仪表美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教师仪表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如果平时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穿戴奇异、精神不振、动作怪异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举止端庄大方,服饰典雅美观,精力充沛旺盛,毅力坚韧顽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感,争相仿效。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应该以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以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体的衣着,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三、教师必须具有美的人格
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直接影响到与之朝夕相处的几十名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敬重感,潜移默化地内化学生自己的人格,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他的话十分清楚地表明,教师要有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以此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把他们引上人生的坦途。
总之,教师应具备高层次的美育素质,这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感化,得到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进而升华为一种美感,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由此可见,教师工作中的美育,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高层次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