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学生“乐”起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孔子最先提倡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语文新课标颁布的背景下,提出快乐教学在小学语文当中的应用,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学习起来见效很慢的学科,常常使学生望课兴叹。如何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以平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根据学情,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欢笑,让学生“乐”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乐学语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每上一节课,我常常巧设导语,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一被无数事例证实过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也闪现着独特的意义。如教学《稻草人》一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猜谜入手,引入新课。我上课前就让学生先来猜个谜语:“没人爱没人懂,不做梦不还手;不能动不说话,看天亮看日出。”打一物。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是稻草人,这时我就说:“同学们,你见过一望天际的田野吗?她像一位善变的少女,时而羞答答,她穿上绿色裙装,时而又大大方方披上金黄的大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于是,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诗人把它写成了美妙的诗,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正抱着精致的乐器低头吟唱,没有功夫到田野里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稻草人》,从中寻找答案。”我随着就板书课题,学生这时兴致高涨,很有兴趣地打开课本读起课文来。我通过巧用导语,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入手,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良好。
  二、创设情景,乐学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以教学情景促动学生的情感,以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借助插图,图文结合,领会意境。然后紧扣人物,体会心情,领会意境。教学中我一边播放忧婉的音乐,一边提问:“小女孩儿几次擦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结果在旧年的大年夜怎么样了?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想,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在我悠长的语调中,课堂中充满了浓郁的哀伤气氛。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已经在下面悄悄地抹眼泪。同学们感受到本来是欢乐幸福的大年夜,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学生已被我所创设的情景深深吸引,情感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
  三、走进生活,乐学语文
  真正的语文应该是走进生活的语文。我常常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走进生活,走出校园,真正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灵活,知识面也变得更加广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上一堂“认识秋天”的作文课,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真正认识秋天。我发现,学生写出的作文有血有肉,充满灵气,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教育者要让学生走进斑斓的生活.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让学生走进生活,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历练学习语文的能力,发掘其学习语文的潜在能力,进而让语文生活化,最终建立科学的生活语文教学观念。让生活走进语文,天地非常广阔,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乃至熔铸到一起,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学生定会“乐学”起来!
其他文献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  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  大海容留每一多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际。  ——题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有的同学打架,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学生总是想自己吃亏了,不行,绝对不行!然后你一言我一语,一个
期刊
一、尊重学生主体体验,预设情感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上,由于受到目前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把课堂目标锁定在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上,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必修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要重视预设课堂的情感目标。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需教师关注每一时空下学生的点滴生命律动,施以充分的呵护。特别是允许存疑。“疑者,觉悟机也”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承担起了学校德育的重任,提高教学的实效不仅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立人.发展”的要求。在从事多年的政治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尽管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但关键还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延伸、深化。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
期刊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学生上肢力量的项目,该项目对评价学生(大、中、小学生)上肢力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人对我校2014届高三体育生原地两脚平行开立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技术方法与原地两脚前后开立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技术方法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两种站立方式的优缺点,希望在投掷实心球项目的教学训练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过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也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当实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呢?笔者在教学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意识  在以往
期刊
小组管理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开展多样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小组目标的同时获得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小组竞争不仅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实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合理、公平竞争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急救主要是指院前急救,即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务人员或在场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救护,以维持病人基本生命特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2]。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有条件也有必要开展此类活动。  一、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能有效的减少学生生活中突发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综合实践基地课程项目比较多,而且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劳动实践课的锄头、野炊
期刊
—“排除多余条件”教学实录与评析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是: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类似“苹果有20个,第一周吃了7个,第二周吃了8个,问苹果少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容易认为“少了”就是“还剩”。教学中可将这两个错误观点设为起点,“顺应”学生的错误,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与提问,迫使学生去正确面对他们的错误观念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一、引言  词汇广度,又称词汇量,是衡量词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关词汇广度的研究侧重于接受性词汇,而对产出性词汇的关注相对少一些。研究产出性词汇主要有基于测试和基于文本两个方法。近来许多研究都使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来分析文本。由于以往的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发展中存在“高原现象”,所以本研究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重点关注产出性词汇的广度,旨在验证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广度发展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比较心烦的教学环节。因为在很多时候,教师总会觉得面对每一次的习作指导,真的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痛,如何指导好学生写作成了语文教学的软肋——去之可惜,食之无味。为什么会有这种尴尬的场面出现呢?原因是教师们觉得作文教学无话可说,无样可学。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教师!”这是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一句话。那么,大纲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