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实验作为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生物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开展切实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真正受益者。然而,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接下来做一探讨。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经常遇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条件限制。主要是实验仪器设备的不齐和实验材料的不全。例如“血型”这节内容,尽管学生非常有兴趣,但是碍于没有材料,也就无法展示给学生更多东西,达不到既定教学目标。学校在这方面应力争完善实验条件,不能让学生因设备、材料不齐而无法开展实验。
2.实验时间和空间限制。生物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譬如季节性或者地域性,这就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材料难以准备充分。比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课,讲桃花是因为它的结构完整,但是在讲这一节的时候,往往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无法找到教材所需的实验素材。
3.教师实验态度有待提高。有些实验做的过程比较复杂或所需时间比较长,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不做实验,以为这样既省力又省心。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实践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的形式主要有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性实验及制作实验等,当然每种形式的实验所考察的重点也各有千秋。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真正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组织计划、操作实验并得出结论。怎样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尽管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课本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距离较大,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有效运用好教材,组织、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变演示性实验为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比如,学习植物分类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动手为校内的植物挂牌,当学生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就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2.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这个过程的开始,就是实验原材料的准备,参与过程要从这里开始。所以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要舍弃实验员提前把所有实验材料准备好的过程,真正放权交还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准备。比如,关于鼠妇的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部分学生会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去找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下面,翻开叶子它们就会很快爬走。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体验,学生对“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知识点无形中就加深了印象。同时,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原材料去做实验感觉肯定是不同的,更有成功的体会。
3.将情感体验融入实验教学。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更要学习各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渗透情感道德教育,这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与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人发展。如,强调爱惜生命、学会探索、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体会实验教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唤醒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巩固生物学习成果。
4.有效拓展课外生物活动。要想更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积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有效拓展课外生物活动,这样可以持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所以,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经过开展课外活动,初中生可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和转化理论为实践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这片广阔的天地,组织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成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引导采写生物日记,记录学习所思所想。此外,教师应及时关注报刊杂志上的生物科技动态,并及时向学生宣讲传达,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学会关注生物科学动态。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事业得到扩展,在知识、能力、兴趣和思想方面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5.实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活跃,否则思考就难以开展和深入。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要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归纳分析并验证假设,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得出结论后,也应要求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思维更深入、更慎密、更深刻。
总而言之,通过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实践,给笔者的最大体会是一个“勤”字,它包括五个方面:勤于观察,勤于实验,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记。它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反思,这样才能在思考中不断领悟、提高。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经常遇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条件限制。主要是实验仪器设备的不齐和实验材料的不全。例如“血型”这节内容,尽管学生非常有兴趣,但是碍于没有材料,也就无法展示给学生更多东西,达不到既定教学目标。学校在这方面应力争完善实验条件,不能让学生因设备、材料不齐而无法开展实验。
2.实验时间和空间限制。生物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譬如季节性或者地域性,这就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材料难以准备充分。比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课,讲桃花是因为它的结构完整,但是在讲这一节的时候,往往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无法找到教材所需的实验素材。
3.教师实验态度有待提高。有些实验做的过程比较复杂或所需时间比较长,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不做实验,以为这样既省力又省心。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实践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的形式主要有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性实验及制作实验等,当然每种形式的实验所考察的重点也各有千秋。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真正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组织计划、操作实验并得出结论。怎样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尽管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课本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距离较大,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有效运用好教材,组织、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变演示性实验为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比如,学习植物分类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动手为校内的植物挂牌,当学生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就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2.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这个过程的开始,就是实验原材料的准备,参与过程要从这里开始。所以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要舍弃实验员提前把所有实验材料准备好的过程,真正放权交还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准备。比如,关于鼠妇的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部分学生会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去找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下面,翻开叶子它们就会很快爬走。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体验,学生对“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知识点无形中就加深了印象。同时,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原材料去做实验感觉肯定是不同的,更有成功的体会。
3.将情感体验融入实验教学。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更要学习各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渗透情感道德教育,这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与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人发展。如,强调爱惜生命、学会探索、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体会实验教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唤醒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巩固生物学习成果。
4.有效拓展课外生物活动。要想更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积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有效拓展课外生物活动,这样可以持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所以,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经过开展课外活动,初中生可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和转化理论为实践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这片广阔的天地,组织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成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引导采写生物日记,记录学习所思所想。此外,教师应及时关注报刊杂志上的生物科技动态,并及时向学生宣讲传达,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学会关注生物科学动态。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事业得到扩展,在知识、能力、兴趣和思想方面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5.实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活跃,否则思考就难以开展和深入。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要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归纳分析并验证假设,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得出结论后,也应要求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思维更深入、更慎密、更深刻。
总而言之,通过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实践,给笔者的最大体会是一个“勤”字,它包括五个方面:勤于观察,勤于实验,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记。它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反思,这样才能在思考中不断领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