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现今多数人阅读鲁迅文章偏重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现象,选取人教版必修一的散文篇目《记念刘和珍君》,着重研讨第五部分,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知识点的细分,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派的残忍,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用语言本体之工具完成内在情感之升华,完成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向构建。
  关键词:经典;反语;语言本体;内在精神
  本文选取人教版必修一的散文篇目《记念刘和珍君》,着重研讨第五部分,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分析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派的残忍,感受烈士的英勇无畏。
  一、还原事件
  《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首先记叙了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经过,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主要使用短句,制造一种紧张激烈的情境,营造一种悲愤抑郁、言语断续、难以言说的效果。
  段棋瑞执政府在《临时执政府令》中指出:极少数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如徐谦、李大钊、易培基等)“啸聚群众”“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袭击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持木棍,袭击军警,各大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
  段棋瑞执政府满口谎言,说学生是“暴徒”,说军警是“正当防卫”,鲁迅先生在看似平白的叙述中揭示了他们说谎的证据。
  首先请看刘和珍被枪击的句子:
  ①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背部”说明开枪人在刘和珍的后面,刘和珍没有觉察到。请愿队伍去之前已埋伏了杀手,有人从背后偷偷开枪,暗箭难防。“斜穿心肺”中“斜”表明是从侧面开枪的,“穿”说明子弹有很强大的力量,也说明开枪者就在附近,是种近距离的射杀。
  看张静淑中弹的句子:
  ②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
  “中了四弹”,当时游行请愿的人非常多,而一个人在一瞬间就中了四弹,说明军警很多,政府军制镇压很疯狂。“手枪”一般是军官拿的,士兵持的是长枪、步枪,军官参与其中,不仅指挥屠杀,还亲自动手杀人,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行动。
  看杨德群中弹的句子:
  ③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表明子弹是从上向下斜穿,“从上向下”只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敌人居高临下,二是直接用枪抵着她的肩膀射击,不可能是平射。“头部及胸部”,杨德群君受的是重伤,她应该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而这个士兵还要攻击她,而且这两个地方都是要害部位,说明杀人者是要置人于死地。
  鲁迅先生在记叙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经过中,选用短句,多用口语“穿、被击、死”,但恰如黄河口的水那样,貌似平静的河面下,实则暗流汹涌,漩涡不断,简单准确却又犀利无比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所谓文人和政府”的论调,这根本就是一场屠杀,一场虐杀,揭露了反动派的嘴脸,还世人以真相。
  鲁迅先生这种“言浅而意深”的写作风格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④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药》
  这里的叙述性语言是描述刑场上围观的麻木的观众,他们因好奇而争着看杀人的场面,先生用“伸”“捏”“提”这些动词,形象传神地将看客们的冷漠、麻木不仁,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二、体悟悲愤
  第五部分的第三自然段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先说伤亡情况,再对段政府以辛辣地讽刺。主要使用的是长句,长句更适合评论,语言信息更丰富。
  ⑤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加点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從容”,“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先生称之为“八国联军”。“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中国军队与八国联军相互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
  反语是“运用跟本义相反的词语表达本义,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反语有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而里面的这层意思则是说话者的真正意思。”①
  “文明人、伟绩、武功”表面都是含赞美义的褒义词语,但在这个语境中是褒词贬用,“文明人”相当于“野蛮人”,“伟绩”和“武功”相当于“血债”,这些反语揭露了中外反动派的野蛮,猛烈抨击了执政府的残暴行径。
  “不幸”表面是在为反动派失望、伤心,实则是指出他们的罪有应得;“几缕”表面写淡刘和珍等烈士的英勇牺牲,但实际上以小衬大,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更加卑劣凶残。
  鲁迅先生曾说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②。的确,在先生的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先生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⑦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拿来主义》
  ⑥句中“算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进步”运用反语,“活人替代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盛,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
  ⑦句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媚外求荣的借口,实则是“贫乏”;“大度”不是“慷慨大方”,而是对民族利益的无耻出卖和背叛。
  第三自然段反语的运用,在本质上提示了中国军人与八国联军的罪恶与暴行,也从而突出了“三个女子”血战前行的“伟大”!
  学习回归语言本味,从关键词入手,真正深入到作品的内核中去,用语言本体之工具去领会人文内在之精神,把阅读的工具性的”知识点“找出来,引导学生明白地学,扎实地练,在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才能感受先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注释:
  ①张萌著《反语认知的心理学研究》
  ②鲁迅《两地书》
  参考文献:
  [1][阿根廷]博尔赫斯著.倪华迪译.论经典[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3]彭榕.《中学师生对鲁迅小说需求状况的分析》.
  [4]张晏.《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阅读教学的“黑洞”》.
  [5]温立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
其他文献
作家秦岭的乡村题材小说,总能让读者在现实与历史的相互关照中获得对中国乡村的纵深认知和广角观察,这是他与某些作家“快餐式”反映乡村现实的明显不同。他的中篇近作《借命时代的家乡》(《中国作家》2014年第12期)以西部干旱的“家乡”为背景,让“借命”叙事环绕在历史阵痛和时代变革之间,一幅别开生面的农村世相风俗画顿时展现开来,再度给予我们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和对乡村社会的深深思索。  借命,曾经是中国农村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及人物形象的角度重新分析了《祝福》的意蕴:作者用叙述视角完成了对回乡新知识分子的批判,他们囿于现状,完成不了妇女解放的重任;用人物形象昭示了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广大妇女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顽固而强大的封建礼教相抗衡的。  关键词:祝福;叙述视角;人物形象  《祝福》采用了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为旁观者的“我”见证了祥林嫂丧夫后被转卖另嫁又丧夫失子的悲惨遭遇。在小说中“我
期刊
摘要:“艺术时空”何为?简言之,“艺术时空”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相互摩荡更迭,使得时空变幻,忽今忽昨,一此一彼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典范。笔者以为如此之手法是诗人有意布下的一张有力的网,一张一弛,紧紧地网住读者的神思,网住读者的情感。  在千百年的诗海中,将笔者紧紧网住的便是张耒的一首《初见嵩山》。此诗结构颇有些灵动通透之感。虽是开门见“山”,可此山非入云之山,而是诗人入怀之山。寥寥几笔中,一虚一实间,
期刊
摘要:《大卫,不可以》是一本风靡世界近二十年的经典儿童绘本。因为书中描写了大卫各种令大人抓狂的叛逆行径,所以常让成年人不知该不该、该如何给孩子讲述这本绘本。本文从文本解读和绘本讲述技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得出《大卫,不可以》是一本符合儿童心理、能够帮助儿童释放内心压力、建立安全感的好绘本的答案。  关键词:绘本解读;讲故事技巧;儿童心理  《大卫,不可以》是一本让家长有些害怕去触碰的书,因为作品中
期刊
摘要:诗人排序问题体现出选诗者张为在诗歌方面的审美观念和个人独特的选诗标准,然而从文本本身来看,张为的诗人排序并不一定合理。本文以广大教化派为例,从张为个人审美倾向和所选诗人的诗歌质量两方面来详细分析存疑最大的杨乘、张祜、羊士谔、元稹排序问题。  关键词:《诗人主客图》;广大教化派;诗人排序;存疑  张为生于唐末,生平事迹不可考。可从其诗歌创作中去揣摩其诗歌思想,进而体会其诗歌审美倾向。从《全唐诗
期刊
摘要:吴付刚散文集《纸背上的倾诉》收入了不少记游散文,真实记录了他行走之旅的见闻和感受,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记游散文鲜少描写远离尘嚣的原生大自然,关注的是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景点,表达自己对历史文化的个性感悟和思索,体现出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游记;散文;行走;文化;历史  贵州青年作家吴付刚散文集《纸背上的倾诉》,集子一共八辑,内容题材丰富,有抒写乡情的,有怀人记事的,有
期刊
摘要:以王国维提出的“词以境界为上”这一评词标准作为探讨对象,从何谓“有境界”、“有境界”之必需、词之“境界”深浅、“境界”之独异四个方面,探求境界之妙处。  关键词:《人间词话》;境界;高格;标准  王国维《人间词话》开篇就提纲挈领地提出了全书最核心的理论观点:“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里的“格”,指的是标格或等次。王国维的话说明,有境界才能产生
期刊
一部优秀的外文作品需要的不只是其本身的优秀,还有译者的优秀,基于这两点,很难找出好的哲学家传记,而《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则满足了以上两点。对于维特根斯坦生平的最翔实、最深刻的解读与王宇光极为漂亮流畅传神的翻译构成了本书。  从副标题“天才之为责任”的翻译就已经让人赞叹不已。“The duty of genius”直译应为天才的责任,但是却译为作为天才的责任。因为本书所说的维特根斯坦正是一个
期刊
摘要:《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基于自己19岁的亲生经历写成,是川端青春文学的杰作。本论文以《伊豆舞女》为中心,从‘我’与熏子初见、倾心、离别三个阶段出发,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川端康成早期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人生经历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社会下层女性为中心,描写她们的纯洁内心与不幸的遭遇。童年经历亲人离世(3岁丧父,4岁丧母,8岁、11岁、16
期刊
四十五岁的,曾名满天下,主掌名州的苏轼,平生第一次经历了牢狱之灾,第一次成为谪官,也是第一次来到黄州。此时的心情如何?“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初到黄州》)双脚沾上黄州的土地的苏轼没有消沉、张狂或愤懑,而是轻松愉悦的,他幽默地调侃自己落魄至此只因一“口”,这一“口”字此时是含义复杂的,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