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品格也各具特色。花有几样红,人物各不同。有的尊老爱幼,有的恪尽职守,有的言行一致,有的勤俭持家,有的乐于奉献……不过,事由人生,人因事显,我们要想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就必须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典型事例,并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生动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使之呼之欲出。
一、选好写作对象
在周围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自己熟悉的,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以及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还有,如路上的清洁工、路边的修车者、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等。写作实践中,如果我们选写陌生的人,就很难写具体,写生动,因为自己不熟悉他,对他的了解也不够。相反,如果我们挑选自己特别熟悉的人来写,那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这主要是由于彼此朝夕相处,知根又知底,当然就能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得十分具体,十分逼真了。
比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就是她非常熟悉的人物,而不是仅有一面之交的三轮车夫,所以作者笔下的人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因为特别熟悉寿镜吾先生,所以鲁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先生的形象,令人难忘。再如海伦·凯勒在七岁时便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所以生动地刻画了“再塑生命的人”。
再请看学生佳作《为弟弟画像》一文的精彩片段——
弟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每到星期天,他就会捧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迅速地飞奔回家里,冲进小屋,跳到床上,如同饥饿的蜜蜂扑在鲜花上一样,贪婪地吮吸书中的营养。那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故事,早让他掉到书里去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弟弟还是欲罢不能,妈妈只好把他拉到餐桌边上,嗔怪道:“你可真是个小书迷。”
因为与弟弟朝夕相处,所以非常熟悉其个性特征,从而再现了弟弟喜欢读书的可爱形象,真实又生动。
二、活用三种方法
写作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身边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或印象最深的人物,然后灵活选用下面的三种方法:
1.一事反映一品质。
即通过一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反映某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性格品质,这是最常用的写人技法。一般来说,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总是多如牛毛,不可能全部写进作文里去,这就需要你从中筛选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事例,使人读后对所写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你与他的交往过程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再想一想哪件事最能体现他的品格,那么就选取这件事来写。叙事时要灵活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清楚地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了解事情的全貌,完成对笔下人物的认知。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先是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然后,作者围绕“父亲”这个人物记叙了“望父买橘”这件小事,尤其是详写了“父亲”买橘的经过,细致刻画了“父亲”跨过铁道买橘时的外貌和动作特点,展现了父亲买橘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最后交代父亲在信中反映的现状,人物形象鲜明而感人。
2.多事反映一品质。
为了使笔下人物某个方面的性格品质更加突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几件典型的事例,但不要把几件极为相似的事罗列起来。写这几件事的时候,我们还要分清主次,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要详写典型突出的事例,而略写其他的事例。
比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十分善良,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这得益于“多事反映一品质”的写法:一是老王给我们带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二是老王送我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没钱看病;三是老王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人着想;四是老王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表感谢。而作者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并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这就使得老王的品格鲜明突出。
再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按时间顺序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比如文章第2、3 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 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3.多事反映多品质。
有时,我们所要写的人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并且要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就要选取较多的事例,从不同侧面展现人物的各种精神风貌,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使其呼之欲出,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分清哪一件事是中心事件,哪些事件是陪衬的次要事件,继而安排好材料之间的顺序,处理好事例的详与略。
例如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他先是从修改文字、日常交往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而后从对待治学的态度方面,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又如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详写了中心事件“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突出地表现了“长妈妈”的真诚、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的优秀品格,却略写了“长妈妈称呼的来历”“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妈逼吃福橘”“长妈妈‘大’字睡相”“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等五件次要事件,表现了长妈妈的粗俗、饶舌多事、无知而麻木的人格缺陷,在作者抑扬情感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长妈妈身上真实而复杂的精神品质,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展开细致描写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写哪个人,采用哪种形式写人,只要你能够善于观察,并把这个人在某件事中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写清楚,就会让所写人物鲜活生動,要学会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展开细致描写,让人物活灵活现,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例如《邓稼先》一文中叙述“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这时候,邓稼先说了一句“我不能走”,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再请欣赏作家刘绍棠《榆钱饭》片段:
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叉开腿骑在树杈上。
作家先是勾勒“丫姑”黑油油的大辫子、雪白的牙齿,又描绘她“合抱”“爬树”“叉腿”“骑”等动作行为,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人物形象。
一、选好写作对象
在周围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自己熟悉的,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以及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还有,如路上的清洁工、路边的修车者、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等。写作实践中,如果我们选写陌生的人,就很难写具体,写生动,因为自己不熟悉他,对他的了解也不够。相反,如果我们挑选自己特别熟悉的人来写,那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这主要是由于彼此朝夕相处,知根又知底,当然就能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得十分具体,十分逼真了。
比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就是她非常熟悉的人物,而不是仅有一面之交的三轮车夫,所以作者笔下的人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因为特别熟悉寿镜吾先生,所以鲁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先生的形象,令人难忘。再如海伦·凯勒在七岁时便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所以生动地刻画了“再塑生命的人”。
再请看学生佳作《为弟弟画像》一文的精彩片段——
弟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每到星期天,他就会捧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迅速地飞奔回家里,冲进小屋,跳到床上,如同饥饿的蜜蜂扑在鲜花上一样,贪婪地吮吸书中的营养。那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故事,早让他掉到书里去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弟弟还是欲罢不能,妈妈只好把他拉到餐桌边上,嗔怪道:“你可真是个小书迷。”
因为与弟弟朝夕相处,所以非常熟悉其个性特征,从而再现了弟弟喜欢读书的可爱形象,真实又生动。
二、活用三种方法
写作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身边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或印象最深的人物,然后灵活选用下面的三种方法:
1.一事反映一品质。
即通过一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反映某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性格品质,这是最常用的写人技法。一般来说,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总是多如牛毛,不可能全部写进作文里去,这就需要你从中筛选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事例,使人读后对所写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你与他的交往过程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再想一想哪件事最能体现他的品格,那么就选取这件事来写。叙事时要灵活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清楚地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了解事情的全貌,完成对笔下人物的认知。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先是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然后,作者围绕“父亲”这个人物记叙了“望父买橘”这件小事,尤其是详写了“父亲”买橘的经过,细致刻画了“父亲”跨过铁道买橘时的外貌和动作特点,展现了父亲买橘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最后交代父亲在信中反映的现状,人物形象鲜明而感人。
2.多事反映一品质。
为了使笔下人物某个方面的性格品质更加突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几件典型的事例,但不要把几件极为相似的事罗列起来。写这几件事的时候,我们还要分清主次,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要详写典型突出的事例,而略写其他的事例。
比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十分善良,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这得益于“多事反映一品质”的写法:一是老王给我们带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二是老王送我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没钱看病;三是老王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人着想;四是老王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表感谢。而作者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并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这就使得老王的品格鲜明突出。
再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按时间顺序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比如文章第2、3 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 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3.多事反映多品质。
有时,我们所要写的人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并且要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就要选取较多的事例,从不同侧面展现人物的各种精神风貌,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使其呼之欲出,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分清哪一件事是中心事件,哪些事件是陪衬的次要事件,继而安排好材料之间的顺序,处理好事例的详与略。
例如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他先是从修改文字、日常交往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而后从对待治学的态度方面,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又如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详写了中心事件“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突出地表现了“长妈妈”的真诚、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的优秀品格,却略写了“长妈妈称呼的来历”“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妈逼吃福橘”“长妈妈‘大’字睡相”“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等五件次要事件,表现了长妈妈的粗俗、饶舌多事、无知而麻木的人格缺陷,在作者抑扬情感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长妈妈身上真实而复杂的精神品质,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展开细致描写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写哪个人,采用哪种形式写人,只要你能够善于观察,并把这个人在某件事中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写清楚,就会让所写人物鲜活生動,要学会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展开细致描写,让人物活灵活现,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例如《邓稼先》一文中叙述“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这时候,邓稼先说了一句“我不能走”,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再请欣赏作家刘绍棠《榆钱饭》片段:
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叉开腿骑在树杈上。
作家先是勾勒“丫姑”黑油油的大辫子、雪白的牙齿,又描绘她“合抱”“爬树”“叉腿”“骑”等动作行为,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