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果一味地只是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丝毫都没有学习的欲望,那教授起来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停留在玩乐上,一旦涉及教学内容时,学生一样无精打采、阳奉阴违。因此,除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外,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即可通过自学完成许多的教学内容。
所谓“内动力”,就是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它包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信心理想、竞争心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保护培养,激活这种积极性,“用心去发现,用心火去点燃心火”,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应像一名出色的导演一样,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引导“演员”进入角色,使之自觉地、全身心地、如饥似渴地投入紧张的思维活动之中,并逐步能够会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呢?
1 上好信息技术入门课,是调动学生内动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并认真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那么如何设计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呢?笔者利用现有的各种现代的教育教学设备和手段,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如看VCD、听歌、上网、打益智游戏、打文章、聊天、画画等)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欲望。并且将以往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如贺卡、报纸、作曲、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告诉他们这是之前的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他们马上觉得信息技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与各种教学活动中
长期以来,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就应该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加备课、讲课、辅导、评价、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为此,在课堂上,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产生一名“小组长”,让他们带好头,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集体学习,研究任务,做好“方案”。“小组长”不一定固定,有能者为之。如学生对任务有疑问,可以发动大家上网查阅,教师不必急于主动“解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小组长”上讲台,鼓励他们努力上出有特色的一课。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小组长”给有困难的学生做辅导;任务完成后,每组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组间展示评比,鼓励学生主动评价,发表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最好进行总结和反思。
事实上,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学知识、自我提高能力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比如,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或者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甚至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比别的学生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强于其他学生,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信息素质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他们还要求“会学”;他们不满足于“听讲”,还要求自己来看书、议论、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停留在玩乐上,一旦涉及教学内容时,学生一样无精打采、阳奉阴违。因此,除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外,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即可通过自学完成许多的教学内容。
所谓“内动力”,就是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它包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信心理想、竞争心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保护培养,激活这种积极性,“用心去发现,用心火去点燃心火”,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应像一名出色的导演一样,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引导“演员”进入角色,使之自觉地、全身心地、如饥似渴地投入紧张的思维活动之中,并逐步能够会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呢?
1 上好信息技术入门课,是调动学生内动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并认真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那么如何设计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呢?笔者利用现有的各种现代的教育教学设备和手段,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如看VCD、听歌、上网、打益智游戏、打文章、聊天、画画等)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欲望。并且将以往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如贺卡、报纸、作曲、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告诉他们这是之前的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他们马上觉得信息技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与各种教学活动中
长期以来,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就应该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加备课、讲课、辅导、评价、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为此,在课堂上,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产生一名“小组长”,让他们带好头,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集体学习,研究任务,做好“方案”。“小组长”不一定固定,有能者为之。如学生对任务有疑问,可以发动大家上网查阅,教师不必急于主动“解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小组长”上讲台,鼓励他们努力上出有特色的一课。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小组长”给有困难的学生做辅导;任务完成后,每组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组间展示评比,鼓励学生主动评价,发表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最好进行总结和反思。
事实上,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学知识、自我提高能力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比如,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或者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甚至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比别的学生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强于其他学生,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信息素质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他们还要求“会学”;他们不满足于“听讲”,还要求自己来看书、议论、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