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志们,我们为什么要帮别人出资,又要选钢材呢?第一,这玩意交易资金量大,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也大,而资金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优势,我们不缺钱;第二钢材好保质,好保量。不像别的商品比如蔬菜大豆等又分季节性,又不好保存,还容易变量。钢材可以说是目前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保质产品。第三呢钢材这玩意也易存放,好监管。等等吧,所以啊,所以选择钢材非常的合适。我们给市场出资,交易资金量大,销售额也高,收益呢也非常稳定,只要风险可控,应该说是非常好的项目……”
以上是某国企内部会议的某领导同志的发言。
好吧,上面的话就是我说的。归纳得不全面干练,但我相信代表了一大部分进入钢贸行业的国企的心态。
说到根源,一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的国企倒也不是完全凭着钱多。一些大央企由于业务的拓展,自身的建设就需要很多材料供应,于是便专门成立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集团的采购,时间一长钢材便慢慢被筛选出来了。再加之钢贸商的迎合,于是带动更多国企进入。
目前市场上的国企参与的操作大概有以下几类:
为钢贸商或钢厂出资,定期收益;
自己不出资,只在中间做监管,收取一定费用;
不出资,只是参与其中,相当于变相为交易提供担保;
建仓库(一般和别的方式共同进行);
自购钢材销售。
实际演变到最后,最常见的是国企凭借着自身的信用和招牌,拿着银行的钱,以货物销售的名义,为下游企业进行融资,自己从中赚取差价。
当然,我也不会撇清钢贸企业。对钢贸企业来说,银行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货慢,迫切需要更专业、效率更快的出资方来做这个事。放眼当今中国,除了银行最有钱,还有谁?
那当然就只有大型国企了。银行慢那是因为银行还有其他业务。而国企呢,发现这个赚钱就可以单独划一个部门甚至再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相当于影子银行。
以左图为例,举例来说一般的操作模式,钢贸商A和B是一家;
“国企2” 为核心,他是出资方。但是为了方便出款,以及将来在账务上体现交易对手是国企,所以他需要让钢贸商再找一家国企做为对手来交易。这里面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1敢做,我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1”相当于在这里拿自己的招牌,做了个类似担保的业务。从自身来说,我收到钱了留下利润,余下付给上家,货我收到了再付给下家,至于别的我不参与。不花钱,能挣钱何乐而不为。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2钱都敢出,我一分不损失,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3”通常在这里不与主线发生业务,但一般是国企2会支付一定的费用,我的货你得给我看好了,丢了你得赔。
仓库:有时候就是国企3自己的,有时候也会是钢贸商A的(别人不知道);
钢厂: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了,可能前一两笔真去买点货,好让后面的国企3有活干,去监管。但是后期钢贸商根本不把钱拿去买货。
知道了怎么办?
国企1知道了,关我屁事,我只是过一笔账;
国企2知道了,问下怎么回事吧,真要是没货我也不怕,到时候找国企1要就好了,他们跑不掉的;
出事了怎么办?
国企2:国企1你还钱,要么你还货给我!
国企1:滚,你们谈好的项目,钱我没花一分,找我要毛。A给我货,我就给你货,A还我钱,我也会还你钱。
如果左图再加上担保公司,再加上联保互保公司参与,哪怕就是一单出事还不上款了,最后连带倒霉的就好多家。这时候所谓创新的联保互保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链条毒药了。
或者货是有,但同时又被钢贸商再压给银行或是别的国企,再其中加上担保公司,扯上仓库……你说这事怎么处理?这锅粥糊透了,大家还得硬着头皮等着吃不肯散去,也不能散去……
一直在说国企干好了是奇迹,干不好是常态,这话虽有偏颇,但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以上叙述是将多家国企经历融合一起,各位权且当作是故事来看,切勿对号入座。
以上是某国企内部会议的某领导同志的发言。
好吧,上面的话就是我说的。归纳得不全面干练,但我相信代表了一大部分进入钢贸行业的国企的心态。
说到根源,一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的国企倒也不是完全凭着钱多。一些大央企由于业务的拓展,自身的建设就需要很多材料供应,于是便专门成立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集团的采购,时间一长钢材便慢慢被筛选出来了。再加之钢贸商的迎合,于是带动更多国企进入。
目前市场上的国企参与的操作大概有以下几类:
为钢贸商或钢厂出资,定期收益;
自己不出资,只在中间做监管,收取一定费用;
不出资,只是参与其中,相当于变相为交易提供担保;
建仓库(一般和别的方式共同进行);
自购钢材销售。
实际演变到最后,最常见的是国企凭借着自身的信用和招牌,拿着银行的钱,以货物销售的名义,为下游企业进行融资,自己从中赚取差价。
当然,我也不会撇清钢贸企业。对钢贸企业来说,银行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货慢,迫切需要更专业、效率更快的出资方来做这个事。放眼当今中国,除了银行最有钱,还有谁?
那当然就只有大型国企了。银行慢那是因为银行还有其他业务。而国企呢,发现这个赚钱就可以单独划一个部门甚至再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相当于影子银行。
以左图为例,举例来说一般的操作模式,钢贸商A和B是一家;
“国企2” 为核心,他是出资方。但是为了方便出款,以及将来在账务上体现交易对手是国企,所以他需要让钢贸商再找一家国企做为对手来交易。这里面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1敢做,我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1”相当于在这里拿自己的招牌,做了个类似担保的业务。从自身来说,我收到钱了留下利润,余下付给上家,货我收到了再付给下家,至于别的我不参与。不花钱,能挣钱何乐而不为。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2钱都敢出,我一分不损失,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3”通常在这里不与主线发生业务,但一般是国企2会支付一定的费用,我的货你得给我看好了,丢了你得赔。
仓库:有时候就是国企3自己的,有时候也会是钢贸商A的(别人不知道);
钢厂: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了,可能前一两笔真去买点货,好让后面的国企3有活干,去监管。但是后期钢贸商根本不把钱拿去买货。
知道了怎么办?
国企1知道了,关我屁事,我只是过一笔账;
国企2知道了,问下怎么回事吧,真要是没货我也不怕,到时候找国企1要就好了,他们跑不掉的;
出事了怎么办?
国企2:国企1你还钱,要么你还货给我!
国企1:滚,你们谈好的项目,钱我没花一分,找我要毛。A给我货,我就给你货,A还我钱,我也会还你钱。
如果左图再加上担保公司,再加上联保互保公司参与,哪怕就是一单出事还不上款了,最后连带倒霉的就好多家。这时候所谓创新的联保互保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链条毒药了。
或者货是有,但同时又被钢贸商再压给银行或是别的国企,再其中加上担保公司,扯上仓库……你说这事怎么处理?这锅粥糊透了,大家还得硬着头皮等着吃不肯散去,也不能散去……
一直在说国企干好了是奇迹,干不好是常态,这话虽有偏颇,但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以上叙述是将多家国企经历融合一起,各位权且当作是故事来看,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