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别从科研思维、科研管理、科研手段、科研对象、科研实施等5个方面对农业科研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五个科研”转型,使农业科研管理更适合时代需要,更趋于科学合理,更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研;转型;科研思维;管理;手段;对象;实施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12-01
我国有着逾5 000年的文明历史,可到今天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水平、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国家。特别是全球进入科技和信息发达的21世纪之时,我国农业科研该如何应对新时代新形势巨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传统农业迅速转型为现代农业,则是摆在所有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管理工作者面前一大必解的重大课题。随着当前形势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部门应顺势而进,抓住有利时机,将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及管理工作尽快推向纵深。笔者认为,要想尽快转型,必须从农业科研入手,加快“五个科研”的转型,以“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整体推进,在21世纪中叶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代先进农业国家的水平。
1 科研思维转型
俗语讲:“思路决定出路。”一件事情只有决策思路正确,具体措施落实有效到位,加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我国农业生产历来讲究的是农耕文化、精耕细作、传统产业、人海战术、不计成本。而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无污染、易操作。自古至今,一切产业发展的历程均已说明,产业要发展,科研必先行。我国农业产业一直以来,一方面受传统产业观念的深度影响而固守传统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认为老祖宗的办法不会错,有的是劳动力,小富即安,不必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又欠发达,农业基础地位长期不被重视,农业科研也是如此,政策性科研经费长期投入少,使得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基础设施及科研手段等方面远不如农业发达国家。至此造成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缺乏创新,科研成果的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就目前我国农业现状而言,想要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突破农业科研困境之藩篱,首要的是对农业科研工作思维观念实现转型:一是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研转型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各级政府要实实在在地为农业科研加大政策性投入和项目支撑;三是政府对“三农”政策的实施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四是持之以恒地为业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科研管理转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体制分类改革在2015年底必须到位。那么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必将随之转型,以适应新体制下的科研工作,使科研成果效益达到最大化。科研管理工作的转型,一是使每名科研工作者牢固树立国家责任大局意识,中国梦的实现是所有国人的事情,更是科研工作者承担的重责。只有科技强盛、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国防永固、国泰民安,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可能早日到来。二是严明政管与科研职责同等重要。改革开放前科研单位重政管轻科研,而后则是重科研轻政管。重政管难出成果,重科研则无大局国家责任意识。致使科研人员无责重利,唯利而驱,假成果、假论文層出不穷,甚至专家、院士也连连造假,科研院所腐败案例叠出。因此,只有双管齐下、政科同抓,才更有利于科研成效持久强盛。三是树立科研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目前在大多数科研人员中对这3个观念都存在一定偏向。有的唯钱,有的既唯钱又唯利,还逐名。在某些专家、院士身上体现更为浓厚,甚至超越法规管理制度之上。四是切实坚持党性原则,给有真才实学、出真成果、创高效益、贡献突出的专家予以重奖;而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处重罚,扬科研领域之正气。五是真正落实科研人员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确保他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
3 科研手段转型
科研单位能否持续出成果,尤其是有市场竞争力的大成果,科研手段极为重要,必须做到转型。一是科研人才的转型。能否出成果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才。科研人才不但需思维敏锐,具有非凡的专业才能,而且要将以前只顾名利不讲民族利益、人生价值观念的人才转变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更具创新研究的原动力,更具长远研究目标和崇高理想信仰。二是科研的设施仪器要随时俱进更新。管理者要敢于投入科研经费,善于合理科学及时使用科研设施,以适应科研时效的需求。三是科研工作要有科学合理和结合行业实际的科研计划。以前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大多数单位基本上是按照领导的需求来开展研究,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规划。俗语说:“泥巴萝卜吃一节洗一节”。农业科研也应像其他高端科研一样,必须确定自己的短、中、长3期研究目标规划,逐期实施才能出大成果。
4 科研对象转型
此前,科研单位的一切经费支出均由国家全额拨款,科研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未与成果效益密切挂钩,因而是否出成果或所出成果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关系不大。现在科研单位分类改革后,财政拨款与个人收入密切相联。因此,必须转换科研对象,一是科研对象是“三农”,在思想行动上必须与之相联,只有“三农”产生了效益,科研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二是时刻使科研人员明确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不能出成果或出好成果的危机感。三是必须把成果效益与每个人的福利待遇切实挂钩,才能使科研单位发挥出更好、更大、更长远的作用。
5 科研实施转型
科研项目每个环节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坚决改变以前上级指派谁承担或谁争取到了项目就由谁实施,任何人无权干涉,完全不管是否适合、方案是否最佳以及项目方案的可行性的做法。因此,要实现科研实施转型,一是所有项目必须由研究所班子集体和所学术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而非某一权威专家任意决断实施。二是所有项目要因人而施,只有最适合的人才能主持承担,并确定目标和责任。三是所外研究基地的合理选择和补偿经费标准应由集体决定,而非主持人独自决策,以避免私情关系。四是整个项目研究过程必须由科管人员随时跟踪进度,分期分段考核汇报,及时纠正实验偏差。五是必须考证实施方案与试验结果必须基本一致,若差距较大,项目主持人必须说明充足理由,直至承担相关责任,确保项目研究成功。
6 参考文献
[1] 詹丽香.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工作转型升级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0):141-144.
[2] 严少华,李德新.农业科研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1(5):23-25.
[3] 牛立平,郝玲玲,卫志祥,等.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发展转型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种业 2011(4):18-20.
[4] 罗志强.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工会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36-37.
关键词 农业科研;转型;科研思维;管理;手段;对象;实施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12-01
我国有着逾5 000年的文明历史,可到今天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水平、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国家。特别是全球进入科技和信息发达的21世纪之时,我国农业科研该如何应对新时代新形势巨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传统农业迅速转型为现代农业,则是摆在所有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管理工作者面前一大必解的重大课题。随着当前形势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部门应顺势而进,抓住有利时机,将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及管理工作尽快推向纵深。笔者认为,要想尽快转型,必须从农业科研入手,加快“五个科研”的转型,以“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整体推进,在21世纪中叶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代先进农业国家的水平。
1 科研思维转型
俗语讲:“思路决定出路。”一件事情只有决策思路正确,具体措施落实有效到位,加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我国农业生产历来讲究的是农耕文化、精耕细作、传统产业、人海战术、不计成本。而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无污染、易操作。自古至今,一切产业发展的历程均已说明,产业要发展,科研必先行。我国农业产业一直以来,一方面受传统产业观念的深度影响而固守传统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认为老祖宗的办法不会错,有的是劳动力,小富即安,不必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又欠发达,农业基础地位长期不被重视,农业科研也是如此,政策性科研经费长期投入少,使得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基础设施及科研手段等方面远不如农业发达国家。至此造成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缺乏创新,科研成果的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就目前我国农业现状而言,想要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突破农业科研困境之藩篱,首要的是对农业科研工作思维观念实现转型:一是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研转型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各级政府要实实在在地为农业科研加大政策性投入和项目支撑;三是政府对“三农”政策的实施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四是持之以恒地为业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科研管理转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体制分类改革在2015年底必须到位。那么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必将随之转型,以适应新体制下的科研工作,使科研成果效益达到最大化。科研管理工作的转型,一是使每名科研工作者牢固树立国家责任大局意识,中国梦的实现是所有国人的事情,更是科研工作者承担的重责。只有科技强盛、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国防永固、国泰民安,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可能早日到来。二是严明政管与科研职责同等重要。改革开放前科研单位重政管轻科研,而后则是重科研轻政管。重政管难出成果,重科研则无大局国家责任意识。致使科研人员无责重利,唯利而驱,假成果、假论文層出不穷,甚至专家、院士也连连造假,科研院所腐败案例叠出。因此,只有双管齐下、政科同抓,才更有利于科研成效持久强盛。三是树立科研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目前在大多数科研人员中对这3个观念都存在一定偏向。有的唯钱,有的既唯钱又唯利,还逐名。在某些专家、院士身上体现更为浓厚,甚至超越法规管理制度之上。四是切实坚持党性原则,给有真才实学、出真成果、创高效益、贡献突出的专家予以重奖;而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处重罚,扬科研领域之正气。五是真正落实科研人员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确保他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
3 科研手段转型
科研单位能否持续出成果,尤其是有市场竞争力的大成果,科研手段极为重要,必须做到转型。一是科研人才的转型。能否出成果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才。科研人才不但需思维敏锐,具有非凡的专业才能,而且要将以前只顾名利不讲民族利益、人生价值观念的人才转变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更具创新研究的原动力,更具长远研究目标和崇高理想信仰。二是科研的设施仪器要随时俱进更新。管理者要敢于投入科研经费,善于合理科学及时使用科研设施,以适应科研时效的需求。三是科研工作要有科学合理和结合行业实际的科研计划。以前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大多数单位基本上是按照领导的需求来开展研究,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规划。俗语说:“泥巴萝卜吃一节洗一节”。农业科研也应像其他高端科研一样,必须确定自己的短、中、长3期研究目标规划,逐期实施才能出大成果。
4 科研对象转型
此前,科研单位的一切经费支出均由国家全额拨款,科研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未与成果效益密切挂钩,因而是否出成果或所出成果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关系不大。现在科研单位分类改革后,财政拨款与个人收入密切相联。因此,必须转换科研对象,一是科研对象是“三农”,在思想行动上必须与之相联,只有“三农”产生了效益,科研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二是时刻使科研人员明确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不能出成果或出好成果的危机感。三是必须把成果效益与每个人的福利待遇切实挂钩,才能使科研单位发挥出更好、更大、更长远的作用。
5 科研实施转型
科研项目每个环节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坚决改变以前上级指派谁承担或谁争取到了项目就由谁实施,任何人无权干涉,完全不管是否适合、方案是否最佳以及项目方案的可行性的做法。因此,要实现科研实施转型,一是所有项目必须由研究所班子集体和所学术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而非某一权威专家任意决断实施。二是所有项目要因人而施,只有最适合的人才能主持承担,并确定目标和责任。三是所外研究基地的合理选择和补偿经费标准应由集体决定,而非主持人独自决策,以避免私情关系。四是整个项目研究过程必须由科管人员随时跟踪进度,分期分段考核汇报,及时纠正实验偏差。五是必须考证实施方案与试验结果必须基本一致,若差距较大,项目主持人必须说明充足理由,直至承担相关责任,确保项目研究成功。
6 参考文献
[1] 詹丽香.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工作转型升级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0):141-144.
[2] 严少华,李德新.农业科研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1(5):23-25.
[3] 牛立平,郝玲玲,卫志祥,等.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发展转型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种业 2011(4):18-20.
[4] 罗志强.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工会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