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三全育人”路径的重要内容。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研究艺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特色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艺术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文艺人才。
【机 构】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基金项目】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度调研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三全育人”路径的重要内容。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研究艺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特色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艺术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文艺人才。
其他文献
当代瑞士剧作家兼导演米洛·劳的纪实剧场关注社会事件和热点新闻,旨在使戏剧呈现过程本身成为真实,并促使公众对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揭露与反思。他的作品以真实历史文献为创作依据,将电影技巧融入戏剧舞台,以其独特新颖的艺术审美和剧场风格,为当代西方纪实戏剧带来了新的创作范式。
民国时期,对蹦蹦戏的批评见于《申报》《戏世界》《娱乐》《立言画报》《北洋画报》《金刚钻》《罗宾汉》等,共计200余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分别为蹦蹦戏剧史研究、剧种比较、剧本评点、演出评论、蹦蹦戏接受批评。这些批评呈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是“守旧派”以京剧、昆曲的艺术水准衡量蹦蹦戏,斥责其“不入流”,表演放荡,应予以取缔;另一派则是肯定了蹦蹦戏通俗化、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价值,并客观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良建议。这些批评文章对蹦蹦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也是我们研究民国蹦蹦戏的重要资料。
祝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越剧研究院成立,同时也祝贺戏曲产教联盟的工作拓展!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戏曲政策不断地推进,戏曲振兴工程广泛地涵摄了中国戏曲诸多领域,将国家对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的多项工作给予持续推进。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产生良好影响,戏曲工作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依然存在,长期的困难进一步呈现出来。例如,2020年进一步推进的戏曲院团改革工作、戏曲界高度关注的戏曲教育工作等等,其难度也尤为明显。
随着时代变迁,音乐产业迈入互联网时代,音乐传播介质完成了从实体唱片到数字音乐的转变,音乐平台涌现,为数字音乐用户、音乐人、作品三者提供了连接。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是长尾理论的典型印证。在长尾理论视域下,音乐平台的现实困境在于“创作背离初衷,歌曲质量下跌”、“免费资源易得,侵权现象频生”、“需求把握不足,满足程度不够”。而“鼓励创作,提高门槛”、“版权保护,维护权益”、“加强融合,满足用户”是音乐平台运营的新策略。
明代职业戏班作为戏剧演出的重要班社组织,贯串了整个明代戏剧发展史。由于它数目庞大、演员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泛,其演剧活动自然就盛况空前了。具体表现为:在剧目上涵盖了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人改本戏文、新编传奇等剧作,在演剧形式上涉及全本戏、节本戏、折子戏、饶戏等形式,在演出类型上包含了时令节候、婚嫁寿诞、丧葬祭祖、祀神酬愿、进学赴试等事项。对此,考述明代职业戏班的演剧活动,有助于揭示明代演剧的整体面貌,进而推进明代戏剧的深入研究。
基于60年代经典科幻《人猿星球》系列电影改编的《猩猿崛起》三部曲在延续了前作中人/猿对立与冲突的剧情框架下,传达出鲜明的当代文化症候。种族与流行病意指是影片的中心叙事驱动。与前作相比,影片的种族身份书写体现出更丰富的协商、交流和融合,影射出后“9·11”时代的世界权力格局对西方文化价值的挑战。影片的“猿流感”与失语症的疾病叙事则传达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对“他者”的殖民想象和文化焦虑。而片尾人类后裔与猿族和平共处的画面也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投射出种族矛盾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对科技未来的思考。
昆汀·塔伦蒂诺的新作《好莱坞往事》延续了其一贯的流行文化互文和拼贴风格,将黄金时代好莱坞的影像记忆穿插于曾经的都市景观想象中,打造出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人文景观。透过人物视点,曾经的都市风景被呈现为一幅流动的“电影绘图”,浸润着浓厚的物恋想象。通过展现昔日的电影辉煌,影片呼唤着迷影精神的延续。而影片对女性形象的两极化书写则体现了劳拉·穆尔维的“幻想地形学”,在怀旧景观的衬托下,勾起了一种独特的物恋幻想空间。
板头曲中的筝乐艺术以南阳地区为主要聚集地,集中体现着河南筝派的筝乐艺术精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筝坛中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板头曲中的筝乐艺术题材丰富、曲目众
《荆钗记》现存全本按照故事情节的差异可以划分为“舟中会”与“观中会”两种体系。明万历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古本荆钗记》虽然采取了“观中会”的情节设置,却在全本之前附上以“舟中会”结构的《李卓吾批评补刻舟中相会旧本荆钗记》八出,以“旧本”作为“古本”的参照。本文即以李卓吾评本为例,比较“舟中会”与“观中会”在情节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两种情节设置的得与失。总的来说,“舟中会”这一情节设置的优点是符合情节发展逻辑,突出了婆媳之谊;缺点是降低了人物在爱情中的自主性,淡化了男女情爱。“观中会”这一情节设置的优点是人物的
女扮男装现象仅在初唐到盛唐时期短暂兴盛过一段时间,但唐代特殊的政治氛围与这样有别于前代的性别观念的同时出现,使研究者们对于女扮男装现象在唐的出现所代表的社会内涵充满兴趣,并且不断结合新出土的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已有的考古材料与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学概念,可以帮助了解唐代墓葬壁画中女扮男装现象表现出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空间的入侵性与当时女性“男性化反抗”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