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国时期,对蹦蹦戏的批评见于《申报》《戏世界》《娱乐》《立言画报》《北洋画报》《金刚钻》《罗宾汉》等,共计200余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分别为蹦蹦戏剧史研究、剧种比较、剧本评点、演出评论、蹦蹦戏接受批评。这些批评呈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是“守旧派”以京剧、昆曲的艺术水准衡量蹦蹦戏,斥责其“不入流”,表演放荡,应予以取缔;另一派则是肯定了蹦蹦戏通俗化、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价值,并客观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良建议。这些批评文章对蹦蹦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也是我们研究民国蹦蹦戏的重要资料。
【基金项目】
: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民国时期的河北评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Q2021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对蹦蹦戏的批评见于《申报》《戏世界》《娱乐》《立言画报》《北洋画报》《金刚钻》《罗宾汉》等,共计200余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分别为蹦蹦戏剧史研究、剧种比较、剧本评点、演出评论、蹦蹦戏接受批评。这些批评呈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是“守旧派”以京剧、昆曲的艺术水准衡量蹦蹦戏,斥责其“不入流”,表演放荡,应予以取缔;另一派则是肯定了蹦蹦戏通俗化、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价值,并客观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良建议。这些批评文章对蹦蹦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也是我们研究民国蹦蹦戏的重要资料。
其他文献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建设是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项目。本文以“百工录”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为实例,探讨传统工艺非遗技艺的数字化记录、再现及其教学资源转化的路径,通过可编撰、可再生、可利用、可共享的传统技艺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再造非遗技艺教学的数字化流程,重构传统工艺“经验教学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培养儿童体验传统文化、探索艺术、增强民族使命感的重要场所。针对儿童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互体验,是近几年儿童非遗文化发展的重点。本文以苏州非遗馆桃花坞展区为例,从儿童情感化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将苏州非遗文化元素与儿童行为特征、心理特点进行连接与转化,进而实现从感官到情感的综合体验。在不改变原有展陈方式的条件下,进行针对儿童的非遗文化体验实践,旨在帮助推动非遗文化在儿童用户中的“活态”传承。
对新疆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图案进行转化设计有利于延续在地文脉.文章通过设计实践和反思探讨了模戳印花布图案转化设计的基本路径,包括前期研究、主题转化、项目设计.前期研
北宋初年,欧阳修就指出:“南朝人士气尚卑弱,字两工者,率以纤劲清媚者为佳。”南朝频繁改朝换代,国势不振,窦息的《述书赋》中南朝的书家145人,但留传下来的楷书作品极少,难得一见。加上南朝禁碑,故碑版极少存世,因而愈加珍贵,其中《吕静超墓志》就是其中之一。《吕静超墓志》,高37.5厘米,宽49.5厘米,志文只有17行可以辨认,后边模糊,最后--两行已无法认读,每行19字。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916年11月出土于浙江绍兴螭阳之谢坞,出土后即断裂为三,残蚀过半。由于南朝碑刻传世甚少,故出土以后即引起社会的极大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经过九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学院已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
吴山明(1940--2021),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当代中国画坛重要领军者,浙派人物画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先生1940年10月27日生于浙江浦江。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吴山明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界的名家巨匠、浙派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画教育的一代领军者。
十二月的杭州虽然初雪未见,但天气已经非常寒冷。可即便如此,当我一走进这个会场,看到这么多老面孔、老朋友,内心却是觉得十分温暖。首先,我必须向大家致歉,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今天会议的主旨内容,只因为杨小青老师大约在两周以前的深夜给我打了一通电话,我这才知道即将有大概这么一场关于越剧的研究会议,并且是由杨老师出席主持这项工作。
省内各地的戏曲专家和领导齐聚杭城,共同见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越剧研究院的挂牌组建,共同发出组建长三角戏曲产教联盟的筹建倡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上级部门和各兄弟艺术院校、戏曲院团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样一个讨论,以高校的平台,基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几十年的培育戏曲人才经验,探讨新背景下戏曲、社会、人才的对策与思路,无疑对戏曲的传承发展是极为有意义和
当代瑞士剧作家兼导演米洛·劳的纪实剧场关注社会事件和热点新闻,旨在使戏剧呈现过程本身成为真实,并促使公众对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揭露与反思。他的作品以真实历史文献为创作依据,将电影技巧融入戏剧舞台,以其独特新颖的艺术审美和剧场风格,为当代西方纪实戏剧带来了新的创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