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借鉴Levchenko(2007)的做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制度质量的一般均衡框架,基于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分化形态--正式与非正式制度,阐述了制度性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以及两种制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个仅包含两个互相贸易地区的模型中,如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质量简单地正相关,则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将获得制度依赖型产品的出口优势。然而,比较优势的归属会以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方式为转移,当且仅当制度占优的地区正式制度质量足够好,或制度占劣的地区正式制度质量足够差时,此前的结论才能继续成立。在经验分析中,基于Nun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放条件下异质性企业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19AJL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Levchenko(2007)的做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制度质量的一般均衡框架,基于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分化形态--正式与非正式制度,阐述了制度性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以及两种制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个仅包含两个互相贸易地区的模型中,如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质量简单地正相关,则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将获得制度依赖型产品的出口优势。然而,比较优势的归属会以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方式为转移,当且仅当制度占优的地区正式制度质量足够好,或制度占劣的地区正式制度质量足够差时,此前的结论才能继续成立。在经验分析中,基于Nunn(2007)回归模型的拓展形式,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制度质量与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式制度质量的提升将显著促进契约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尽管非正式制度的这一效应并不明显,但二者的联合作用仍得到了强有力的统计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将海外投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分解为母公司数量、家族规模和跨行业投资三个边际,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由贸易协议中的负面清单,对美国海外投资的行业壁垒强度进行了测算,结合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细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检验了投资壁垒对海外投资企业增长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壁垒强度越高,从事海外投资的母公司数量越少,平均规模越大;较高的投资壁垒在提升母公司平均规模的同时也减少了投资机会,母公司平均规模的提升倾向于提高家族规模,而投资机会的减少则倾向于降低家族规模,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引致投资壁垒强度对家族规模的影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有关中美贸易的李嘉图—穆勒模型与广义价值论分析框架的比较,认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会使中美两国共同受益,但中国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美国;而中国具有比较劣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短期内会在增进中国贸易利益的同时使美国的贸易利益减少,但这种贸易利益的再分配完全是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结果,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与自给自足相比仍然是提高的,当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导致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发生逆转时,新的自由贸易模式会使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再度提高,美国实际人均收入并不会受到"永久性
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强度上升显著推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这一方面是由于外资进入强度上升带来的正向工资溢出效应,推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人均工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外资进入强度上升通过产品市场份额挤占和劳动力市场竞争两种机制带来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拉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人均产值。因此,我国急需改变引进外资模式,避免引进外资对本土制造业企业竞争力造成损害。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投入服务化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来源服务投入水平对中国制造业TFP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和渠道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在技术改进驱动下中国制造业TFP普遍提升;在国内投入服务化"挤出效应"作用下,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TFP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规模效应是国内投入服务化影响中国制造业TFP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内投入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抑
基于新—新经济地理的前沿领域,本文在出口企业的异质性进入成本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先驱者—跟随者"模式,提出了基于异质性理论的企业生产率跟随者优势假说。运用Blinder-Oaxaca的因素分解模式研究出口跟随者相比先驱者的生产率优势程度,发现先驱者的经验值或存活率越高,出口企业的跟随优势越明显;跟随者生产率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在欧美地区优势大于其他各目标区域,在亚洲目标区域跟随者生产率优势并不明显;先驱者企业更容易通过俘获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不够完善的监管部门来降低进入成本,故在成熟完善的发达国家市场中
本文构建了外资研发嵌入、技术创新表现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逻辑框架,利用中国2003—2016年省级统计资料,在测度各省份外资研发嵌入指数和技术创新表现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2SLS模型、GLS模型和Sobel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上述逻辑框架。研究发现:第一,外资研发嵌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这种促进效果在中东部地区更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不明显;第二,技术创新表现在外资研发嵌入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异质性明显,其中,市场创新绩效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技术进步方向发挥调节作用;第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制造业企业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扩张通过国际利率联动机制引致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贸易产生了较强的传递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利润率、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地区)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贸易的影响受到企业金融脆弱性和全球价值链嵌入状况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独立
环境、出口和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研究三者综合关系的"波特假说"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在识别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主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出口行为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对三类"波特假说"进行系统检验,即检验环境规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何种类型的环境规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环境规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间接促进企业出口,达到优化环境和发展贸易的双赢目标?研究发现,"弱波特假
本文以企业进入开发区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07年度企业—国家层面高度细化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目标市场选择与偏好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存在啄序;企业在融资约束缓解后倾向于向市场潜力较高的经济体出口;对市场潜力指标的分析发现,目标市场的人口规模、可变成本如运输成本是决定企业出口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出口市场人均收入水平不会对企业出口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进口国政府治理水平、港口效率等对出口市场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子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多产品企业、大中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