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关键词:树立榜样;预习;听课;兴趣;提问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中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进入了叛逆期,为了能让其不要与老师对立,硬碰硬,就要培养其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好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培养:
一 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学生要欣赏老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中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 培養自学预习的学习习惯
自学预习最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进行,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坚持每天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提高分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并做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中更仔细听老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路也会更明确,更有重点。
三 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着重听,一定要作笔记,但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记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听。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尤其是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听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上课时,还要积极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老师的反馈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
四 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且符合逻辑。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五 认真做作业、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做作业前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先复习。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就不会出现“遇到一道题不会就去翻课本”的情况。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搞清题意。这是作对题的关键的一步。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碰到不会的题,仔细思考,如对数学题,要仔细分析给出的已知、未知条件,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等式,从而解出答案。或回想老师解题的思路,试着把学过的知识点套用进去。如果不行,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别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目的、计划地做课外作业,比如可以写写观察日记或者心情日记,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自己认为比较有趣的故事写下来,无形中这样的习惯会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说话做事有条理,思考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与感想。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面对每天的预习、学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无论是什么好的方法,都贵在坚持,并且要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醒学生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发挥潜意识的作用,还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按照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自己,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关键词:树立榜样;预习;听课;兴趣;提问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中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进入了叛逆期,为了能让其不要与老师对立,硬碰硬,就要培养其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好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培养:
一 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学生要欣赏老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中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 培養自学预习的学习习惯
自学预习最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进行,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坚持每天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提高分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并做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中更仔细听老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路也会更明确,更有重点。
三 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着重听,一定要作笔记,但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记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听。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尤其是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听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上课时,还要积极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老师的反馈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
四 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且符合逻辑。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五 认真做作业、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做作业前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先复习。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就不会出现“遇到一道题不会就去翻课本”的情况。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搞清题意。这是作对题的关键的一步。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碰到不会的题,仔细思考,如对数学题,要仔细分析给出的已知、未知条件,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等式,从而解出答案。或回想老师解题的思路,试着把学过的知识点套用进去。如果不行,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别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目的、计划地做课外作业,比如可以写写观察日记或者心情日记,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自己认为比较有趣的故事写下来,无形中这样的习惯会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说话做事有条理,思考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与感想。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面对每天的预习、学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无论是什么好的方法,都贵在坚持,并且要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醒学生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发挥潜意识的作用,还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按照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自己,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