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下面,笔者将从文化是什么、课程文化的内涵、建构学校课程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出发,浅谈如何用丰厚的课程文化构筑孩子生命成长的基石。
关键词: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一、文化是什么?
说到文化,我们不禁要问,文化是什么?台湾龙应台这样说: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二、课程文化的内涵
课程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对于课程和文化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传统上认为课程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新课程改革赋予课程自主的文化内涵与逻辑,改变了课程工具化的角色。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方式,是现代学校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式。一句话,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
三、建构学校课程文化
(一)确立课程文化的建设目标
1、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并不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教师参与,拓宽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研能力。
3、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强校的发展戰略。
(二)铸造课程文化的主导力量
课程文化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直接关联的学校文化,其主导力量应是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因此,为使学校课程文化得以高效构建,必须铸造以校长与教师为主体的主导力量。校长是课程管理者,更是课程的专业引领者。当然,构建课程文化仅仅靠校长的专业引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价值认同和努力实践,靠教师团队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三)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以课程为载体的,只有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其内在潜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以紫岩学校为例,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自主研发出具有紫岩特色的、符合课程改革总体思想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如:《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将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汉赋等精编成册,形成一套系统教材。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教学日常化
首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提出“国家课程开足,不增加课时;校本课程开够,不减少课时”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其次,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保证校本课程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同时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有老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该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研究经常化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教材,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甚至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实施课程时留下了许多空白,因此,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成了每个课程项目负责人的共识。课程项目负责人带领本项目组老师,经常观摩课堂教学,探索教学模式;交流经验,推广成功做法;撰写文章,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校本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三)课程活动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根据每项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程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和平台。如:一年一度的古诗文经典诵读节,孩子们或吟、或唱、或舞、或演,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经典,感受着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体育运动会,孩子和家长一起滚铁环、跳绳,操场上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纯纯的欢乐……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的学习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成长又是悄无声息的!
(四)课程管理规范化
为了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学校建立课程文化领导组织机构,拟定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课程开发与实施奖励条例》《教学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和制度使课程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如:⑴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价。从老师的教学方式、研究能力、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依据行政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实际接受效果,每学期上交的关于校本课程的文章。
⑵对学生的评价。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针对学生的考核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激发兴趣,鼓励为主的原则;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缪永留.让课程服务于儿童的生命成长——扬州市竹西小学课程文化建设纪实[J].华夏教师,2015(08):13.
【2】谭克,刘正兴.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奠基孩子一生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7-10.
四川省德阳市 青衣江路小学校 陈春玲
关键词: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一、文化是什么?
说到文化,我们不禁要问,文化是什么?台湾龙应台这样说: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二、课程文化的内涵
课程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对于课程和文化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传统上认为课程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新课程改革赋予课程自主的文化内涵与逻辑,改变了课程工具化的角色。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方式,是现代学校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式。一句话,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
三、建构学校课程文化
(一)确立课程文化的建设目标
1、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并不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教师参与,拓宽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研能力。
3、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强校的发展戰略。
(二)铸造课程文化的主导力量
课程文化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直接关联的学校文化,其主导力量应是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因此,为使学校课程文化得以高效构建,必须铸造以校长与教师为主体的主导力量。校长是课程管理者,更是课程的专业引领者。当然,构建课程文化仅仅靠校长的专业引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价值认同和努力实践,靠教师团队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三)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以课程为载体的,只有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其内在潜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以紫岩学校为例,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自主研发出具有紫岩特色的、符合课程改革总体思想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如:《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将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汉赋等精编成册,形成一套系统教材。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教学日常化
首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提出“国家课程开足,不增加课时;校本课程开够,不减少课时”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其次,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保证校本课程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同时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有老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该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研究经常化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教材,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甚至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实施课程时留下了许多空白,因此,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成了每个课程项目负责人的共识。课程项目负责人带领本项目组老师,经常观摩课堂教学,探索教学模式;交流经验,推广成功做法;撰写文章,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校本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三)课程活动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根据每项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程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和平台。如:一年一度的古诗文经典诵读节,孩子们或吟、或唱、或舞、或演,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经典,感受着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体育运动会,孩子和家长一起滚铁环、跳绳,操场上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纯纯的欢乐……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的学习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成长又是悄无声息的!
(四)课程管理规范化
为了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学校建立课程文化领导组织机构,拟定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课程开发与实施奖励条例》《教学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和制度使课程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如:⑴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价。从老师的教学方式、研究能力、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依据行政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实际接受效果,每学期上交的关于校本课程的文章。
⑵对学生的评价。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针对学生的考核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激发兴趣,鼓励为主的原则;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缪永留.让课程服务于儿童的生命成长——扬州市竹西小学课程文化建设纪实[J].华夏教师,2015(08):13.
【2】谭克,刘正兴.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奠基孩子一生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7-10.
四川省德阳市 青衣江路小学校 陈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