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比照,阐述了东林小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介绍了该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08)11-0019-03
一、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内涵之比照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为人的未来发展打基础。而人是文化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在一定的文化中进行,文化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有着本质的联系。
因此,经常可以听到、看到有关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重塑的论谈。由此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是否同义?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苏鸿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文中指出:“学校文化不同于过去所理解的校园文化,过去所谓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中以学生的业余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定义失之狭隘,很难解释学校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则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关于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说法甚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整体性改革。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整体论的视野,必须谋求改革过程中学校、组织、个体三个层面以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而整合的有效机制是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倡导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我们比较认同苏教授的观点,“学校文化”涵盖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校园文化”则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可以看做是“学校文化”下的一个子系统。
二、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1、经营学校文化,树立品牌意识
说到经营,人们很自然就想到企业。在《财富》杂志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有197家,居世界首位。凡业绩辉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研究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美国蔚然成风,企业文化已达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程度。为什么美国企业如此看重企业文化呢?美国人有着独到见解: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样,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说,在未来的竞争中,学校如想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文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用心去经营,学校必须走整合发挥学校文化力的办学之路。从而实施品牌战略。我校通过CIS整体形象设计,提升观念文化。
(1)进行CIS整体形象设计。
我校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公司,从理念到学校标志,再到整体布局等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专业人员、学校管理层先进行交流、沟通,在对学校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公司提供了多套方案,然后呈现给全体教师,教师可以选择、可以修改、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参与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观念,同时他们与学校管理层形成共同的信念,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实际的行动意义。
(2)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不同的管理方式造就不同的学校文化,因此。管理层必须拥有先进的观念。每星期我们中心组学习时都组织干部学习《成功主管实战技巧与素养》等企业管理经验,每次由一名干部提前学习做主讲人,为大家讲课,最后还结合学校管理工作谈自己的心得和创意。管理的经验是相通的,通过学习,管理层干部增强了角色意识,提高了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开展管理研究,建设东林管理文化。
先进的观念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前提。
2、继承发展创新,形成校本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定的文化积淀,是一代代师生的传承,是全体成员以自己的言行、价值观、信念、气质和精神延续着这种文化。因此,我们不能彻底推翻原有的文化,而是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惟有这样建立在以学校内涵发展基础上的,同时又注意创新的校本文化,才能保持学校文化的生命活力,形成学校文化的鲜明个性。我校注重积淀东林文化底蕴,营造书香文化。
东林小学的前身是东林书院。已经有百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正是其生动的写照。随着新的学习观的形成,阅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任何学习的基础,而且“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醒,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中央教科所课堂教材研究所戴汝潜先生语)。阅读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有56%的家庭没有书房,59%的家庭藏书不足50册。其中儿童读物藏书在60册以下的占90%,让孩子回家做完作业做练习册的占55%,7%的孩子有市图书馆的借书证……面对这些现状,我们秉承先贤遗风,在学校营造书香文化,目标有二:一是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让校园到处有书香。师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发展思考性阅读,在广泛地阅读中长智慧:二是让书香飘出校园,飘进家庭和社区,亲子共读,享受阅读的乐趣。现在,我校班班有图书角,层层有图书廊。东林小学学生、教师必读书、选读书目已基本形成。各实验班正有计划地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课的研究,各项专题性读书活动经常开展。自从书香文化工程开展以来,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读有趣的故事,读世界经典名著,读人物传记,读诗词曲赋。很多同学家里建起了小书房。同学们的小手拉起了父母的大手,亲子共读乐融融。读书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享受。今年5月,我校举办了“东林首届读书节”。本届读书节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一至三年级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人人争当小小故事大王;四年级的同学登上演讲台一展风采;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辩论赛;每个年级举行了赛诗会、朗诵比赛、读书小报、家庭星级小书房评比。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了读书小标兵、读书指导好家长、星级小书房等。在活动中用高尚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
继承、发展、创新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经之路。
3、突破制度束缚,关注师生生命
学校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人的价值与意义、情感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体现人的生命的律动。然而,在功利化的浪潮下,现代学校倾心于知识和分数,师生沦落为分数、制度的奴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被边缘化。其实,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从根本上讲,需要我们重建一种关心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学校文化,通过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使学校焕发出生命活力。我校凸显以人为本思想,创设儿童文化。
孩子到学校里学习,是学习文化,它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对价值的追求。要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就以学校环境建设为例。今天人们的课程观在发生着变化,那就是不仅关注显性课程,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潜在课程,学校环境就是一种潜在校本课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他们不易感觉到的,因而是自觉自愿的,是容易接受的。”以墙壁为例,我们常说要让墙壁会“说话”是成人要说还是孩子要说?说的是儿童的话还是成人的话?我们对三年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对教室现有环境不满意。我们进行了实验,请每个学生进行设计,由孩子自己选出满意的方案。孩子们创意无限:白墙壁上绘上了图案、废物利用设计出了失物招领箱、壁挂小书夹、“请给我们排排队”的提示语……正如欧洲现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的创办人雷迪所指出的,学校“不应成为一块人工造成的地方,专靠书本做媒介,而不与生活相通连。学校应成为一个真实的、实际的、儿童能在该处发现自己的小世界。”
提升人的主体性,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想只要用心去经营学校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一百所学校就会有一百所学校的特色,一百所学校就是一百个品牌。
责任编辑:潘静波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08)11-0019-03
一、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内涵之比照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为人的未来发展打基础。而人是文化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在一定的文化中进行,文化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有着本质的联系。
因此,经常可以听到、看到有关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重塑的论谈。由此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是否同义?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苏鸿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文中指出:“学校文化不同于过去所理解的校园文化,过去所谓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中以学生的业余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定义失之狭隘,很难解释学校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则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关于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说法甚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整体性改革。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整体论的视野,必须谋求改革过程中学校、组织、个体三个层面以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而整合的有效机制是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倡导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我们比较认同苏教授的观点,“学校文化”涵盖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校园文化”则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可以看做是“学校文化”下的一个子系统。
二、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1、经营学校文化,树立品牌意识
说到经营,人们很自然就想到企业。在《财富》杂志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有197家,居世界首位。凡业绩辉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研究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美国蔚然成风,企业文化已达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程度。为什么美国企业如此看重企业文化呢?美国人有着独到见解: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样,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说,在未来的竞争中,学校如想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文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用心去经营,学校必须走整合发挥学校文化力的办学之路。从而实施品牌战略。我校通过CIS整体形象设计,提升观念文化。
(1)进行CIS整体形象设计。
我校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公司,从理念到学校标志,再到整体布局等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专业人员、学校管理层先进行交流、沟通,在对学校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公司提供了多套方案,然后呈现给全体教师,教师可以选择、可以修改、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参与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观念,同时他们与学校管理层形成共同的信念,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实际的行动意义。
(2)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不同的管理方式造就不同的学校文化,因此。管理层必须拥有先进的观念。每星期我们中心组学习时都组织干部学习《成功主管实战技巧与素养》等企业管理经验,每次由一名干部提前学习做主讲人,为大家讲课,最后还结合学校管理工作谈自己的心得和创意。管理的经验是相通的,通过学习,管理层干部增强了角色意识,提高了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开展管理研究,建设东林管理文化。
先进的观念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前提。
2、继承发展创新,形成校本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定的文化积淀,是一代代师生的传承,是全体成员以自己的言行、价值观、信念、气质和精神延续着这种文化。因此,我们不能彻底推翻原有的文化,而是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惟有这样建立在以学校内涵发展基础上的,同时又注意创新的校本文化,才能保持学校文化的生命活力,形成学校文化的鲜明个性。我校注重积淀东林文化底蕴,营造书香文化。
东林小学的前身是东林书院。已经有百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正是其生动的写照。随着新的学习观的形成,阅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任何学习的基础,而且“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醒,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中央教科所课堂教材研究所戴汝潜先生语)。阅读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有56%的家庭没有书房,59%的家庭藏书不足50册。其中儿童读物藏书在60册以下的占90%,让孩子回家做完作业做练习册的占55%,7%的孩子有市图书馆的借书证……面对这些现状,我们秉承先贤遗风,在学校营造书香文化,目标有二:一是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让校园到处有书香。师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发展思考性阅读,在广泛地阅读中长智慧:二是让书香飘出校园,飘进家庭和社区,亲子共读,享受阅读的乐趣。现在,我校班班有图书角,层层有图书廊。东林小学学生、教师必读书、选读书目已基本形成。各实验班正有计划地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课的研究,各项专题性读书活动经常开展。自从书香文化工程开展以来,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读有趣的故事,读世界经典名著,读人物传记,读诗词曲赋。很多同学家里建起了小书房。同学们的小手拉起了父母的大手,亲子共读乐融融。读书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享受。今年5月,我校举办了“东林首届读书节”。本届读书节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一至三年级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人人争当小小故事大王;四年级的同学登上演讲台一展风采;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辩论赛;每个年级举行了赛诗会、朗诵比赛、读书小报、家庭星级小书房评比。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了读书小标兵、读书指导好家长、星级小书房等。在活动中用高尚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
继承、发展、创新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经之路。
3、突破制度束缚,关注师生生命
学校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人的价值与意义、情感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体现人的生命的律动。然而,在功利化的浪潮下,现代学校倾心于知识和分数,师生沦落为分数、制度的奴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被边缘化。其实,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从根本上讲,需要我们重建一种关心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学校文化,通过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使学校焕发出生命活力。我校凸显以人为本思想,创设儿童文化。
孩子到学校里学习,是学习文化,它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对价值的追求。要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就以学校环境建设为例。今天人们的课程观在发生着变化,那就是不仅关注显性课程,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潜在课程,学校环境就是一种潜在校本课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他们不易感觉到的,因而是自觉自愿的,是容易接受的。”以墙壁为例,我们常说要让墙壁会“说话”是成人要说还是孩子要说?说的是儿童的话还是成人的话?我们对三年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对教室现有环境不满意。我们进行了实验,请每个学生进行设计,由孩子自己选出满意的方案。孩子们创意无限:白墙壁上绘上了图案、废物利用设计出了失物招领箱、壁挂小书夹、“请给我们排排队”的提示语……正如欧洲现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的创办人雷迪所指出的,学校“不应成为一块人工造成的地方,专靠书本做媒介,而不与生活相通连。学校应成为一个真实的、实际的、儿童能在该处发现自己的小世界。”
提升人的主体性,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想只要用心去经营学校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一百所学校就会有一百所学校的特色,一百所学校就是一百个品牌。
责任编辑: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