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长期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有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现象一: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学与不学一个样,与语文老师和语文课没多大关系,书上的反正不考。语文课上迫于老师压力敷衍了事,课余或自习课上学生用功更多的是英语、数理化。
现象二:农村初中生对语文和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在他们眼里,语文学习也就是机械繁琐的抄写、头昏脑胀的背诵再加上望而生畏的作文。语文课上无精打采,被动消极地抄抄写写,语文老师也只能滔滔不绝“满堂灌”。
现象三:语文学不了,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繁杂、天南地北,让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不知所措,学生更是一片茫然:不知学了什么、还能学些什么,对怎么学更渺茫;阅读没法学,听老师讲得多,笔记做得多,一到考试做阅读就发现都是无用功;写作“难于上青天”,写日记、作文练习、听老师讲作文技巧,结果却是对作文更加畏惧;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知为何物,老师都省略了,要命的是却还要考。
这三种现象中,学生轻视、厌学甚至放弃语文的消极氛围笼罩着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此情况下,我们眼中的新课程、教学新模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农村初中生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现象呢?
一、学习缺乏动力支撑,学习积极性低
农村的孩子就业压力不大,认为只要吃得苦,学不学也没有关系。读书无用论导致部分农村家长对学生读书不够重视与支持。另外一种现象,是部分学生家里经济压力大,导致学生不能安心读书。这些来自家庭以及周围社会舆论的消极影响使农村初中生学习目标意识淡漠,学习积极性低。
二、语文素养差,主动思考交流少
农村初中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课堂上表现为:不善于倾听,抓不住老师讲授的要点;回答问题声音小,说话无条理,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只喜欢随声附和的齐读,很少有人能用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写作水平低,厌恶作文,作文也多是胡编乱凑。同时,农村初中生学语文以被动接受为主,普遍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非常少。
三、学习途径单一,语文知识面狭窄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信息,上网查资料、图书室阅读本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对农村初中生来说还只是憧憬中的理想,学语文就是语文书加上一些练习题;另外,农村初中生多为留守学生,家庭辅导几乎为零,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还有就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落后。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语文知识面狭窄。
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呢?笔者认为:
1、提高学生对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
(1)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离不开语文。农村初中生轻视语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语文离生活太远,语文知识对农村生活似乎更无用处。语文老师得通过各种事例告诉他们,语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校园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演讲故事会、班级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标语手册,语文能力到处都可大显身手;农村生活同样离不开语文,对联书写、拟合同信件、读懂各种说明书,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完全可以学以致用,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各科离不开语文。英语的语法学习和汉语语法结合更轻松,英汉互译也需要对汉语词句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数理化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公式定理,而学好语文恰是正确理解与运用公式定理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连公式定理都理解不清的人如何学好数理化;政治历史等文字学科更是与语文息息相关,较强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显然有利于以说明议论性文字为主的政史学科的学习。语文老师教学中可广泛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3)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离不开语文课文。语文课文学习要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能力为主,不能“花枝招展”,追求面面俱到。语文练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是学生衡量学语文情况的主要标准,语文试题与课文学习脱节是造成学生轻视语文课的重要原因。眼下语文试题五花八门,作为农村语文老师最易“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的试题应以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切忌让各种打着创新幌子、追求标新立异的语文试题煎熬农村学生、迷惑老师自己。总之要学考结合,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看到自己语文的进步。
2、换位思考,备课多“备学生”。换位思考就是备课时多分析学生,多为学生着想,站在农村初中生的角度考虑:如果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怎样引导我们学习?如果我是学生,会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如果我是学生,哪些知识我已了解、哪些知识还渴望了解?如果我是学生,哪些是我熟悉和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换位思考,就会多为农村初中生考虑一些,多在一些学法的指导上考虑一些,多为未来的教学留一些空间,课堂上面对农村初中生方能游刃有余。
3、引导激趣,课堂少“灌知识”。把习惯当听众的农村初中生解放出来,并不是要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能言善辩,重要的是要将“灌知识”转变为引导、主动参与接受。教师语文课堂上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用耐心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气氛,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诸如齐读、同桌练习、板演等简单实用的课堂活动。一堂课,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围绕更切实的目标进行教学,如保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我们语文老师一贯追求的课堂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文段分析透彻,在眼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这些倒应该退居其次。
4、注重实效,练习勤“打基础”。对农村初中生来说,语文练习应牢牢抓住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而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要精选精练、注重实效。语文练习应重视书写、落实字词、关注诵读,作文从造句练习、片段模仿入手,日记不搞“一刀切”,更不要用文体字数等增加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同时,语文练习繁杂耗时,许多机械重复练习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老师应该注意对练习的选择和把握,减少机械练习,控制作业量。语文练习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提升兴趣、增强信心。
现象一: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学与不学一个样,与语文老师和语文课没多大关系,书上的反正不考。语文课上迫于老师压力敷衍了事,课余或自习课上学生用功更多的是英语、数理化。
现象二:农村初中生对语文和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在他们眼里,语文学习也就是机械繁琐的抄写、头昏脑胀的背诵再加上望而生畏的作文。语文课上无精打采,被动消极地抄抄写写,语文老师也只能滔滔不绝“满堂灌”。
现象三:语文学不了,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繁杂、天南地北,让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不知所措,学生更是一片茫然:不知学了什么、还能学些什么,对怎么学更渺茫;阅读没法学,听老师讲得多,笔记做得多,一到考试做阅读就发现都是无用功;写作“难于上青天”,写日记、作文练习、听老师讲作文技巧,结果却是对作文更加畏惧;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知为何物,老师都省略了,要命的是却还要考。
这三种现象中,学生轻视、厌学甚至放弃语文的消极氛围笼罩着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如此情况下,我们眼中的新课程、教学新模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农村初中生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现象呢?
一、学习缺乏动力支撑,学习积极性低
农村的孩子就业压力不大,认为只要吃得苦,学不学也没有关系。读书无用论导致部分农村家长对学生读书不够重视与支持。另外一种现象,是部分学生家里经济压力大,导致学生不能安心读书。这些来自家庭以及周围社会舆论的消极影响使农村初中生学习目标意识淡漠,学习积极性低。
二、语文素养差,主动思考交流少
农村初中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课堂上表现为:不善于倾听,抓不住老师讲授的要点;回答问题声音小,说话无条理,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只喜欢随声附和的齐读,很少有人能用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写作水平低,厌恶作文,作文也多是胡编乱凑。同时,农村初中生学语文以被动接受为主,普遍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非常少。
三、学习途径单一,语文知识面狭窄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信息,上网查资料、图书室阅读本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对农村初中生来说还只是憧憬中的理想,学语文就是语文书加上一些练习题;另外,农村初中生多为留守学生,家庭辅导几乎为零,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还有就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落后。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语文知识面狭窄。
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呢?笔者认为:
1、提高学生对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
(1)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离不开语文。农村初中生轻视语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语文离生活太远,语文知识对农村生活似乎更无用处。语文老师得通过各种事例告诉他们,语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校园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演讲故事会、班级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标语手册,语文能力到处都可大显身手;农村生活同样离不开语文,对联书写、拟合同信件、读懂各种说明书,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完全可以学以致用,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各科离不开语文。英语的语法学习和汉语语法结合更轻松,英汉互译也需要对汉语词句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数理化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公式定理,而学好语文恰是正确理解与运用公式定理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连公式定理都理解不清的人如何学好数理化;政治历史等文字学科更是与语文息息相关,较强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显然有利于以说明议论性文字为主的政史学科的学习。语文老师教学中可广泛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3)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离不开语文课文。语文课文学习要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能力为主,不能“花枝招展”,追求面面俱到。语文练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是学生衡量学语文情况的主要标准,语文试题与课文学习脱节是造成学生轻视语文课的重要原因。眼下语文试题五花八门,作为农村语文老师最易“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的试题应以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切忌让各种打着创新幌子、追求标新立异的语文试题煎熬农村学生、迷惑老师自己。总之要学考结合,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看到自己语文的进步。
2、换位思考,备课多“备学生”。换位思考就是备课时多分析学生,多为学生着想,站在农村初中生的角度考虑:如果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怎样引导我们学习?如果我是学生,会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如果我是学生,哪些知识我已了解、哪些知识还渴望了解?如果我是学生,哪些是我熟悉和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换位思考,就会多为农村初中生考虑一些,多在一些学法的指导上考虑一些,多为未来的教学留一些空间,课堂上面对农村初中生方能游刃有余。
3、引导激趣,课堂少“灌知识”。把习惯当听众的农村初中生解放出来,并不是要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能言善辩,重要的是要将“灌知识”转变为引导、主动参与接受。教师语文课堂上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用耐心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气氛,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诸如齐读、同桌练习、板演等简单实用的课堂活动。一堂课,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围绕更切实的目标进行教学,如保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我们语文老师一贯追求的课堂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文段分析透彻,在眼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这些倒应该退居其次。
4、注重实效,练习勤“打基础”。对农村初中生来说,语文练习应牢牢抓住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而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要精选精练、注重实效。语文练习应重视书写、落实字词、关注诵读,作文从造句练习、片段模仿入手,日记不搞“一刀切”,更不要用文体字数等增加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同时,语文练习繁杂耗时,许多机械重复练习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老师应该注意对练习的选择和把握,减少机械练习,控制作业量。语文练习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提升兴趣、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