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打破,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独有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富有生机的课堂。学生是生机的源泉,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着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尝试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自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果更显得事半功倍。
1.让学生多读,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要点
有人说,读书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理。无论是何种学科,都离不开一个读字。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让学生自己读史。课前老师将学习要求板书在黑板上。比如学习本课的历史知识所要达到的目的、知识要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建议,甚至重点,难点都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要点。
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1 合理安排读的时间
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2/3左右,只有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觉得历史读之有味读之受益。
1.2 告诉学生必须读懂的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大字、小字、插图、引文、注释、表格等具体内容,而小字、引文、注释一般属于不考察的内容,只有大字、插图、表格才是列入考点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粗读与精读之分。对于粗读的内容可以不必掌握,对于精读的内容,就必须认真理解,读懂读通,然后在此基础上读熟记住。
1.3 阅读中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比较与迁移
① 古今知识的比较与迁移。比如在学习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以及维新派的变法思想进行比较充分认识其各自不同的地位。②中外知识的比较与迁移。比如巴斯德的名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学者有自己的祖国。”与飞机设计师冯如拒绝高薪聘请,携飞机回到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2.多让学生质疑,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文学家韩愈的观点。马卡连柯说,“教师的课堂艺术就在于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抉掖”。古今中外的学者教育家无不以注重“解惑”、“点拨扶掖”的作用,这种“点拨”和“解惑”就是以学生的质疑为前提的。
学生在阅读自学以后,肯定有不少的疑点,教师在安排2/3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以后,剩下的1/3的时间也应该交给学生,而这个时间就是学生质疑的时间。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把自己的点拨与示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在讲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事件放在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因为一次革命的爆发,都有其固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内因素、国外因素,以及人文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中国的经济是处于入超的地位。政治因素,是国外列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国外因素,列强在经济上、政治上对中国的入侵,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国内因素,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国土的分崩,战争赔款的增加,人民负担的加重,导致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必然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革命的爆发不可避免。再加上洪秀全在远离清朝国都的广西成立了“拜上帝教”发展教徒,武装群众,这样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了。
根据老师的点拨,学生以老师点拨回路为蓝本,运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北伐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俄、日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质疑才会有意义,教师的解惑与点拨才算真正的交给了学生读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自主地分析其原因,了解其原因。
3.多让学生总结记忆,记住历史
学生读懂了一篇课文,了解了一定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以后学生并不一定对课文的内容就完全掌握了,这里还有一个归纳总结记忆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最佳的记忆方法呢?
3.1 让学生归类总结记忆
中学生正值热情似火的美好时代,他们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在教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这个内容时,让学生通过激情的诵读,同样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记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记住李鸿章的卖国嘴脸。
3.2 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加强记忆
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许多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有着各种必然的联系,这也是考察學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原因、性质、任务、结果、影响等方面有什么差别?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从归纳比较中加强记忆。
3.3 让学生把线索与事件相结合进行记忆
历史教学有着明晰的线索,学生对历史线索把握以后,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背诵记忆,就如顺着线索之藤再摸事件之瓜。当学生找到这个香甜之瓜,并占为己有的时候,学生怎么不欣喜若狂,兴趣大增呢!
总之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千万不要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想清哪个知识点适合哪种记忆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灵活运用。因为学法不一定是老师说出来的,要启发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和记忆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
1.让学生多读,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要点
有人说,读书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理。无论是何种学科,都离不开一个读字。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让学生自己读史。课前老师将学习要求板书在黑板上。比如学习本课的历史知识所要达到的目的、知识要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建议,甚至重点,难点都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要点。
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1 合理安排读的时间
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2/3左右,只有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觉得历史读之有味读之受益。
1.2 告诉学生必须读懂的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大字、小字、插图、引文、注释、表格等具体内容,而小字、引文、注释一般属于不考察的内容,只有大字、插图、表格才是列入考点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粗读与精读之分。对于粗读的内容可以不必掌握,对于精读的内容,就必须认真理解,读懂读通,然后在此基础上读熟记住。
1.3 阅读中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比较与迁移
① 古今知识的比较与迁移。比如在学习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以及维新派的变法思想进行比较充分认识其各自不同的地位。②中外知识的比较与迁移。比如巴斯德的名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学者有自己的祖国。”与飞机设计师冯如拒绝高薪聘请,携飞机回到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2.多让学生质疑,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文学家韩愈的观点。马卡连柯说,“教师的课堂艺术就在于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抉掖”。古今中外的学者教育家无不以注重“解惑”、“点拨扶掖”的作用,这种“点拨”和“解惑”就是以学生的质疑为前提的。
学生在阅读自学以后,肯定有不少的疑点,教师在安排2/3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以后,剩下的1/3的时间也应该交给学生,而这个时间就是学生质疑的时间。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把自己的点拨与示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在讲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事件放在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因为一次革命的爆发,都有其固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内因素、国外因素,以及人文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中国的经济是处于入超的地位。政治因素,是国外列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国外因素,列强在经济上、政治上对中国的入侵,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国内因素,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国土的分崩,战争赔款的增加,人民负担的加重,导致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必然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革命的爆发不可避免。再加上洪秀全在远离清朝国都的广西成立了“拜上帝教”发展教徒,武装群众,这样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了。
根据老师的点拨,学生以老师点拨回路为蓝本,运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北伐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俄、日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质疑才会有意义,教师的解惑与点拨才算真正的交给了学生读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自主地分析其原因,了解其原因。
3.多让学生总结记忆,记住历史
学生读懂了一篇课文,了解了一定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以后学生并不一定对课文的内容就完全掌握了,这里还有一个归纳总结记忆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最佳的记忆方法呢?
3.1 让学生归类总结记忆
中学生正值热情似火的美好时代,他们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在教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这个内容时,让学生通过激情的诵读,同样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记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记住李鸿章的卖国嘴脸。
3.2 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加强记忆
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许多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有着各种必然的联系,这也是考察學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原因、性质、任务、结果、影响等方面有什么差别?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从归纳比较中加强记忆。
3.3 让学生把线索与事件相结合进行记忆
历史教学有着明晰的线索,学生对历史线索把握以后,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背诵记忆,就如顺着线索之藤再摸事件之瓜。当学生找到这个香甜之瓜,并占为己有的时候,学生怎么不欣喜若狂,兴趣大增呢!
总之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千万不要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想清哪个知识点适合哪种记忆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灵活运用。因为学法不一定是老师说出来的,要启发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和记忆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