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就是解决教师上课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如何作出合适的教学设计都值得教师认真思考。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探讨备课应注意的问题和备课的方法。
  [关键词]拓宽视野;文本解读;因“材”施教;研究学情
  记得前不久参加远程培训,课程专家在班级沙龙里发了一个关于“请谈谈您从教以来上得最成功,最得意的一堂语文课或者你理想中成功的语文课”的论题。此帖一出,引起众多教师关注。有教师说:“要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享受课堂”,有教師说:“教师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并且要有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其实,不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课前要做充分准备,即“备课”。备课就是解决教师上课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备不备课,怎样备课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备课的体会和认识。
  一、要有宽阔的视野,大量占有材料
  记得本学期听课,年级组教师上《古代文化常识》,用PPT展示了元宵节很多习俗。教师重点提到了赏花灯,吃元宵,却跳过了“迎厕神”。而学生似乎对此很感兴趣,紧追着问:“老师,什么是迎厕神,厕神是不是管厕所的啊?”学生的提问顿时让老师语塞尴尬了,只能无奈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课后我查到了再告诉大家。”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备课一定要有宽阔的视野,大量占有材料。课堂上讲的可能只是冰山露出的1/8,但背后更深的7/8我们也要去涉猎、消化、整合到自己的备课内容中,也就是预设课题要大于生成课堂,这样才能应对万千变化的课堂教学。
  有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自己如果只有可怜的一两杯水,那么可能连自己的饥渴都解决不了,又哪能顾及几十个学生呢?在深刻检讨反思后,我在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特意查找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资料评论,在课堂上还真派上了用场。在归纳小说主题时,有学生在概括完“抨击了沙俄专制制度对人的残害”后,说现实中的我们都是“套中人”。这种说法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反对,说沙俄制度是反动的,我们并没有被反动的东西束缚,我们不是“套中人”。由于课前进行了较全面的备课,于是我引领学生探讨“套子”指的是什么,那么生活中有“套子”吗?我们需要“套子”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不同的“套子”?这些探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课堂的高潮。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想上得酣畅淋漓,让学生沉醉其中,教师游刃有余,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广博涉猎,广泛吸收,开阔视野,占有大量资料。
  二、正确解读文本,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简单地做教参的传声筒
  在教学中,教师们不难发现,语文里有很多问题是存在争议的。譬如《滕王阁序》中,“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在教参里的翻译是:“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起舞的彩凤。”从翻译里看,教参把“龙”和“凤”都看作了名词作状语,“像蛟龙”“像彩凤”。而我们如果把“腾”和“起”视作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作“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使蛟龙腾飞,使彩凤起舞”又有何不可呢?正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和“泣”的用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盲目跟从已有的结论,而要有自己的见解。
  同样,在教学中,常听到身边有一些教师说:《记念刘和珍君》上得自己快发疯了,鲁迅的文章怎么这么难上啊?问是否有同感。还有老教师说:《陈情表》上得好无趣无味,不晓得为什么评价说“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其实,笔者认为,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自己心智完全投入的过程。教师自己必须首先要和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能首先把自己当作读者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而不是仅把自己当作老师走进教参的话,相信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阅读体验,没有和作品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仅被教参牵着鼻子走,那么教学无疑就会变成“贴标签式”的教学。
  角度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便有不同的理解。诸如《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的是排满,流言家看的是宫闱秘事”。如果被教参束缚了手脚,把生动的课文内容变得单一化,格式化,最后留给学生的只能是抽象的结论。所以,教师首先要自信,要养成自己和文本对话的习惯,把握自己阅读文本的感受、疑惑,这有可能也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感受和疑惑。在此基础上再去参考教参及其他的资料,要学会把教参当作帮手而不是呼吸的空气,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能透彻到位。
  三、关注不同文体的文本,确立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上《雨霖铃》,中途把诗歌的翻译展示在PPT上,让学生体会诗意。对此做法,我颇不赞同。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字词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翻译,而且要做到清清楚楚,字字落实。而诗歌不是文言文,它是另一种文学样式,另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短小精悍,含蓄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在“易尽”里望见了“无限”。所以,诗歌教学应该重点让学生去感受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意蕴美和暗示性。如果要求学生翻译诗歌,诗歌这泓泉水瞬间就变干涸,这与教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孔子曾说“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是指学生的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我认为“因材施教”这个成语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特点,不管是行文结构还是语言风格还是艺术手法。譬如小说和戏剧在某种程度上很相像,要分析人物形象,要感知作品主题,要注意环境描写,要理清情节结构,但戏剧其动作性语言、潜台词等独有的特点却又是小说所不具备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所以我们不能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来处理所有的教材文本,这样会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上有失偏颇。
  四、要研究学情,确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备课必须考虑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课时不够用,规定两课时的课文往往要上三课时,一个学期都处于赶课的状态。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没能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没能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情。譬如在上《祝福》、《归去来兮辞》、《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时,在以前的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归园田居(其一)》、《鸿门宴》里都有过作者介绍,这种知识就不需要教师再次重复,只要学生回答即可。又如必修一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必修二的《囚绿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教师就不需要像上新课一样面面俱到。笔者认为,教师备课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极其必要的。学生知道的,可以少讲,学生不知道的,需要多讲;区分哪些是学生熟悉易于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哪些是学生厌恶抵触的。总之,教师不要将自己放在“我想教什么”“我想讲什么”的基础上,而是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点拨引导,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实效,学生学习有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教学是表演,那么备课便是剧本。好的剧作离不开好的剧本。要讲求课堂实效、要提高教学质量、要促进教师自身成长、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请从备课做起。
其他文献
文与可、苏轼二人共同开创了“湖州竹派”.文与可操韵高洁,淡泊功名,一心读书作画,胸有成竹、形神兼备的墨竹画法令苏轼无限钦佩.高风亮节的文与可和内心纯净的苏轼彼此相知,
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由前驱盐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和TiO2溶胶直接混合,经干燥、热处理制备了含TiO2的复合羟基磷灰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复合TiO2对HA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
<正>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能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学习等多种习惯,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自主发展,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不可或缺。合理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蕴育出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3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只有当学
[摘 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初涉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而诵读是文言文入門教学的利器。首先,诵读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次,诵读能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再次,诵读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关键词]诵读;文言文;入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30-01  说到古文诵
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使用率却不高。如何提高期刊的使用率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认为改进书架的选择、现刊排架、读者规范管理、过刊装订借阅等
[摘 要]开展关于动作符号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术,并运用到实战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对动作符号学习的内涵、微课视角下的动作符号学习方式、微课视角下的动作符号分类、微课视角下的动作符号学习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动作符号;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