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防范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暴力;不良事件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是精神科常见不良事件,是一种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处置的精神科紧急情况。现将我院2012年至2014年10月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中发生的28起暴力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資料
男性 18例,占64.29%,女性 10例,占35.71%;年龄17-50岁,平均28.5;文化程度:高中10例,中专4例,初中9例,小学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1例,躁狂症6例,抑郁症3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
1.2方法
从2012年1月—2014年10月上报护理部的所有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中发生暴力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暴力行为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2 结果
2.1 暴力行为与工作人员年限(见表),暴力行为与工作人员年龄段统计
年龄(岁) 例数(比例)
小于或等于20 4(14.29%)
21—29岁 18(64.29%)
大于或等于40 6(21.42%)
2.2暴力行为发生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8例,行为指向自身的6例,指向他人的15例,指向物体的7例。
3、原因分析
3.1精神症状是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患者受精神症状,如存在幻听、幻视等感知觉障碍的影响突然冲动;精神科住院患者多,封闭式管理,活动空间小,患者易发生摩擦、矛盾、争吵。
3.2暴力行为多发生在男性患者,表现多为冲动伤人、毁物、不易听劝、好胜、争强,可能是男性患者脾气暴躁、易怒、易冲动、破坏性大,女性暴力多指向自身,以自伤、自伤为主,女性悲观消极情绪更明显。
3.3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或接触方式方法,如言语生硬、训斥、强迫、不尊重患者有关;
3.4患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因缺乏家庭的关心,经济困难,情绪不稳,不接受治疗护理,不安心住院;
3.5医护人员对暴力行为的预见性不足,主要是低年资的年轻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患者之间的矛盾未及时化解患者的矛盾或解决纠纷。
4、防范措施
4.1认真落实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凡新入院患者均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率应达100%),评估为高风险患者,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记录,同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每周评估护理措施效果,直至评估分值不再为高风险;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高风险患者的管理,高风险患者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重点交班,重点病人重点管理;
4.2,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如进食、服药、危险物品的检查等,注重细节管理,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杜绝危险因素;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与联系,满足患者的心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与面对,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4.3加强走道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及患者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对不安心住院的患者应多关心体贴,多主动为其分忧解难,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对不合理的要求积极给予引导,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冲动行为严重的患者,可行冲动干预。
4.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情绪;加强精神疾病症状表现的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认识了解精神症状表现,并学会识别和应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病人应专人看护,患者应在监控视线范围内,注意与患者接触的方式方法,不要强迫、训斥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4.5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并汲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暴力行为的征兆评估与安全警示教育,强化大家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定期组织防暴技能练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暴技巧,保障患者或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段英,对住院精神患者探视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草药,2010,27:220-221
[2]何锡芳,对住院精神患者的护理及探视控制[J].现代护理,2014,01:59-60
[3]易成进,浅谈住院精神患者安全管理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117-118
[4]高洁,王喜艳,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3,26:240-241
[5]付欣,任海靖,刘红,等.精神科护士暴力行为防范知识与技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07-1508
关键词: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暴力;不良事件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是精神科常见不良事件,是一种十分危急、必须立即处置的精神科紧急情况。现将我院2012年至2014年10月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中发生的28起暴力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資料
男性 18例,占64.29%,女性 10例,占35.71%;年龄17-50岁,平均28.5;文化程度:高中10例,中专4例,初中9例,小学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1例,躁狂症6例,抑郁症3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
1.2方法
从2012年1月—2014年10月上报护理部的所有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中发生暴力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暴力行为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2 结果
2.1 暴力行为与工作人员年限(见表),暴力行为与工作人员年龄段统计
年龄(岁) 例数(比例)
小于或等于20 4(14.29%)
21—29岁 18(64.29%)
大于或等于40 6(21.42%)
2.2暴力行为发生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8例,行为指向自身的6例,指向他人的15例,指向物体的7例。
3、原因分析
3.1精神症状是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患者受精神症状,如存在幻听、幻视等感知觉障碍的影响突然冲动;精神科住院患者多,封闭式管理,活动空间小,患者易发生摩擦、矛盾、争吵。
3.2暴力行为多发生在男性患者,表现多为冲动伤人、毁物、不易听劝、好胜、争强,可能是男性患者脾气暴躁、易怒、易冲动、破坏性大,女性暴力多指向自身,以自伤、自伤为主,女性悲观消极情绪更明显。
3.3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或接触方式方法,如言语生硬、训斥、强迫、不尊重患者有关;
3.4患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因缺乏家庭的关心,经济困难,情绪不稳,不接受治疗护理,不安心住院;
3.5医护人员对暴力行为的预见性不足,主要是低年资的年轻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患者之间的矛盾未及时化解患者的矛盾或解决纠纷。
4、防范措施
4.1认真落实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凡新入院患者均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率应达100%),评估为高风险患者,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记录,同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每周评估护理措施效果,直至评估分值不再为高风险;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高风险患者的管理,高风险患者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重点交班,重点病人重点管理;
4.2,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如进食、服药、危险物品的检查等,注重细节管理,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杜绝危险因素;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与联系,满足患者的心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与面对,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4.3加强走道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及患者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对不安心住院的患者应多关心体贴,多主动为其分忧解难,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对不合理的要求积极给予引导,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冲动行为严重的患者,可行冲动干预。
4.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情绪;加强精神疾病症状表现的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认识了解精神症状表现,并学会识别和应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病人应专人看护,患者应在监控视线范围内,注意与患者接触的方式方法,不要强迫、训斥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4.5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并汲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暴力行为的征兆评估与安全警示教育,强化大家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定期组织防暴技能练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暴技巧,保障患者或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段英,对住院精神患者探视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草药,2010,27:220-221
[2]何锡芳,对住院精神患者的护理及探视控制[J].现代护理,2014,01:59-60
[3]易成进,浅谈住院精神患者安全管理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117-118
[4]高洁,王喜艳,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3,26:240-241
[5]付欣,任海靖,刘红,等.精神科护士暴力行为防范知识与技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07-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