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认识到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所有课程教师都参入进来,语文教师更要结合学科特点,领悟育人为先的作用,力争要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人为先;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所有课程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程有着文学与美德兼具的特点,其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目前,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和家长也常常错误的将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是品德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德育教化,实施育人为先教育的主要载体。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如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品德修养,这是语文教师的关注焦点之一。
一、育人为先理念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促进作用
育人为先是小学教育的生命,也是小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把育人为先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教育的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小学语文既是提升学生知识的基本课程,又是德育的载体,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特点,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充分挖掘语文中的德育内涵,去主动地教育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语文课文在思想内容、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有很多描写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的文章,也有很多描写祖国壮阔山河和文化科技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正能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会在思想道德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学科特点,其不同于思想道德课程,教师要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育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朗读教学进行育人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进行育人,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静静阅读,丰富情感的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领读,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跟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轮流朗读。小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情感表达出来,在内心深处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最后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例如:教师在讲解《卧薪尝胆》课文时,就在教授了生字和词汇后,就带领学生进行重点段落的朗读,“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读到这里,学生要想象勾践是如何克制自己,将自己和国家的耻辱全都埋在心底,又是如何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最终发愤图强重新建国的。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感受到了勾践忍辱负重的痛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自己能够明白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挫折都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二)设计合理情境进行育人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合理情境进行育人是必不可少。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其中所蕴涵的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就可以先播放关于彭德怀的视频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去感受伟人的事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让他们在感受到真实的战争残酷后,去感受彭德怀顽强的精神气节以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气节。
(三)通过课文的艺术形象进行育人
教师可以从小学语文课文挖掘出许多艺术形象,然后对这些艺术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引导小学生形成宝贵的道德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形象从文章中去感受、提炼作者的情感,然后将这种情感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例如:教师在讲解《卢沟桥烽火》的课文时,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抗日战争中悲壮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通过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新中国,才让我们有了今年的美好生活。学生在这些艺术形象的影响下感受到悲壮的战争,去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和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2]陈诚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育人之“道”[J].黑河教育,2018(03):34-35.
[3]赵国.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38.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人为先;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所有课程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程有着文学与美德兼具的特点,其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目前,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和家长也常常错误的将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是品德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德育教化,实施育人为先教育的主要载体。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如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品德修养,这是语文教师的关注焦点之一。
一、育人为先理念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促进作用
育人为先是小学教育的生命,也是小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把育人为先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教育的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小学语文既是提升学生知识的基本课程,又是德育的载体,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特点,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充分挖掘语文中的德育内涵,去主动地教育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语文课文在思想内容、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有很多描写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的文章,也有很多描写祖国壮阔山河和文化科技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正能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会在思想道德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学科特点,其不同于思想道德课程,教师要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育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朗读教学进行育人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进行育人,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静静阅读,丰富情感的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领读,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跟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轮流朗读。小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情感表达出来,在内心深处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最后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例如:教师在讲解《卧薪尝胆》课文时,就在教授了生字和词汇后,就带领学生进行重点段落的朗读,“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读到这里,学生要想象勾践是如何克制自己,将自己和国家的耻辱全都埋在心底,又是如何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最终发愤图强重新建国的。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感受到了勾践忍辱负重的痛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自己能够明白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挫折都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二)设计合理情境进行育人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合理情境进行育人是必不可少。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其中所蕴涵的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就可以先播放关于彭德怀的视频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去感受伟人的事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让他们在感受到真实的战争残酷后,去感受彭德怀顽强的精神气节以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气节。
(三)通过课文的艺术形象进行育人
教师可以从小学语文课文挖掘出许多艺术形象,然后对这些艺术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引导小学生形成宝贵的道德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形象从文章中去感受、提炼作者的情感,然后将这种情感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例如:教师在讲解《卢沟桥烽火》的课文时,就可以从中提炼出抗日战争中悲壮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通过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新中国,才让我们有了今年的美好生活。学生在这些艺术形象的影响下感受到悲壮的战争,去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和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2]陈诚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育人之“道”[J].黑河教育,2018(03):34-35.
[3]赵国.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