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皂回来啦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从而为他们走向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故事:
  新学期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哇,好香呀!原来是班级洗手池的那一排水龙头下都新系上了一块香皂。新奇的孩子们首先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告诉了我。此后,他们每次洗手都会抹上香皂,洗完手后举起双手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手多干净呀,你闻闻看,香着呢……”
  这本是一件令我欣喜的事。可仅仅过了一周,那些系在水龙头上的香皂就被很快用完了,别的班级可都还剩下很多呢。很明显,孩子们一定是把香皂“挪作他用”了。于是,在孩子们再次洗手的时候,我偷偷地做了一回“侦查员”。我发现很多孩子将手淋湿后就不停地用手搓香皂,边搓边玩,有的孩子甚至直接将水龙头打开用水冲香皂。哦,怪不得我们班的香皂用得这么快呢。面对孩子们的淘气,我想:能不能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会爱惜与节约呢?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妙招,并悄悄地告诉了班级的生活老师。
  第二天早晨,不断地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们班的盥洗室里的香皂少了很多。”“对对,我刚才洗手的时候都没有抹到香皂。”……听了孩子们的话后,我只平静地回答说:“嗯,我知道了。”等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来了以后,我请大家安静下来,并说一说发现盥洗室里的什么东西少了。大家的回答很一致:“香皂。”然后开始大声地猜测香皂被谁拿走了。正当大家议论纷纷却毫无结果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说:“老师知道香皂哪去了,而且还知道香皂为什么不见了。”孩子们听我说完后立刻安静下来,几乎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似乎想马上知道香皂去哪了。我轻轻地说:“香皂们是自己逃走的。”这时,我看到很多孩子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于是我继续说:“香皂们忍受不了啦!忍受不了小朋友们使劲儿地搓它们的身体,更忍受不了小朋友们将它们的身体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它们觉得小朋友们一点儿都不爱惜它们,所以就很伤心地离开了。”话说到这里,已经有很多孩子低下了头,满脸涨得通红。班级里静悄悄的,静得略显伤感。我接着说:“不过呀,值得高兴地是还有两块香皂没有离开,它们告诉老师说愿意给小朋友们一次机会,它们相信小朋友从今天起就会开始学着爱惜它们的。当然啦,那些逃走的香皂离开前也告诉老师说如果小朋友们学会爱惜香皂的话就会在下个星期回来。”“真的吗?”孩子们露出了一份喜悦与期待。“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想一想到底该怎么做吧。”突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对其他孩子说:“我下次洗手的时候再也不玩香皂啦。”“我,我只是觉得它淋湿了以后搓起来滑滑的,可没想到伤害了它。”又一个小男孩轻轻地站起来低着头小声地说着……就这样,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上课时那样请他们保持安静,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想法与表达。
  渐渐地,我发现班级里仅剩的那两块香皂消失的速度变慢了。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刚走进班级孩子们就围过来向我欢呼着:“老师,香皂回来啦!香皂回来啦!”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既为孩子们学会了爱惜和节约感到高兴,又为自己积累了一份教育经验而感到快乐。
  是啊,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都会遇到像故事中那样的种种事情。看似不值得一提,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意义非凡。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用心去发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就一定能见证孩子们的点滴成长,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扬帆起航!
其他文献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我想,这就是气度的力量,大度能忍总有人敬。  一步先登车而
人从出生时就有了生物学的性别差异,与此同时,社会对于不同性别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期待。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儿童从出生后就有着被期待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比如,大多数人眼中,男孩要勇敢、坚强、大方,他们可以捣蛋或不守规矩,穿素色的衣服,打扮要像男子汉一样;女孩要温柔、细心,体贴,她们不能调皮捣蛋,要乖巧听话,但她们可以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一样。  在父母的期待和教导下,孩子们渐渐知道了“我
儿子张煜霖今年三周岁九个月,在我眼中他乖巧、懂事、性格温和,虽然平时也淘气、任性,但只要晓之以理,他也能马上改掉不足。我特别注意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但不知自己的教育是否得法。近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这份文件中我获得一些教育启示。  一、做孩子生活中的支持者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