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学生写作的“题材意识”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写作水平,须提高学生获取题材的能力,教给学生选择题材的方法。农村学生可以从农村自然田园之景、农村人文景观、自我生活、历史题材和新闻时事中获取写作题材,并在选材时做到熟、真、小、立、新等五点。
  关键词:写作教学;题材意识;选材方法
  “写作难”是很多学生的共同心声,而农村学校的学生“闻作色变”的畏惧心理更加突出,“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旧事常提、旧情常发”等写作困局现象较为明显。当下,许多农村学生没有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其作文选材常常是“雨中送伞”“夜里就医”“生日蛋糕”“病中补习”等老掉牙的题材,写不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写不出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写不出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
  造成农村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主要是“题材意识”的不足,其中既有农村地理区位劣势、信息资源匮乏、精神文化不丰富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学生题材获取上的不易,也有教师写作指导缺位、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反思和总结不深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不想选材、不会选材。所以,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写作水平,须提高学生获取题材的能力,教给学生选择题材的方法。
  一、题材的寻找和积累
  作文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艰辛创造。学生不但要善于观察、勤于阅读,不断地博观、厚积,还要有感于生活,有深刻的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相较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见闻固然受到限制,但只要勤勉努力地读书、读农村自然风景、读农村生活、读时代变化,读出身边独具特色的人、事、物,发现农村独具魅力的闪光点,不断增强乡土情感,那么乡土资源便会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和取之不竭的素材库。综观农村区位、文化、社会、生态,农村学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寻找写作题材。
  (一)农村自然田园之景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农村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森林田野、落日晚霞、村落炊烟……既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又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寄寓着太多的人生真谛。走进农村的自然原野,学生可以联想丘陵田野、游鱼鸣禽,可以联想竹林松涛、风雨雷电……只要细心体验,自然田园的万物都将是学生文思泉涌的不竭源泉。
  (二)农村人文景观
  一个古老的村庄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乡土建筑(民居、庙宇、古桥、祠堂等)、民间信仰文化、宗族制度文化、地方史迹、历史街区、古村落等等都是活化石。农闲时节,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谈笑风生,嬉笑争吵,由农村宗族关系带来的种种温情的称呼甚或调笑打诨,妙趣横生。至于在各种节日,多种活动更显民风之盛。这些都可以是写作题材中的“座上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公共设施、精神文化、物质水平、消费观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无不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官和情思的冲击,引动心灵的琴弦,激发出自己对乡土变化的憧憬和反思。
  (三)自我生活
  学校、家庭、社区是每一个农村学生体验最直接、感触最深刻的生活、生长园地。学校中的四季风物、嬉笑怒骂、欢腾捣蛋皆可成为作文题材。受农耕文化教育观念影响的农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留守农村、寄宿他家、眷念父爱母爱的感受,种菜、摘瓜、平地、追肥、插秧、收割、打场等农忙劳作……都是农村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为写真农村人、记真农村事、抒真农村情提供依据。
  (四)历史题材
  城乡区位优劣造成了城乡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但城乡学生共享华夏文明历史的权利是平等的,机会是均等的。璀璨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是写作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续宝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奇闻轶事、历史遗迹,以及文学珍品,可谓是浩瀚无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历史教材、课外阅读和本地人文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并通过故事新编式、历史点评式、人物组合式等艺术手法,对历史性题材进行想象和拓展,编写成一个情节完整自然、波澜起伏,形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故事,或者根据文章的需要,筛选名人的相关事迹,或充实文章内容,或作为论据论证观点。况且,一个古老的村庄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和活的教科书,古建筑、古民俗、古街古树古村落等等都是活化石,都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资料,如果能够通过直接参观、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开发丰富的历史素材,弄清地方历史文化与中国古代、近现代文化的关系,那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新闻时事
  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社会活动范围比较狭窄,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教学设施设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网络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农村学生,也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传媒获得国内外最新消息或观看反映时代色彩、充满时代气息的电影、电视剧,从中寻找材料给文章注入时代活水。
  二、选材的方法和要求
  (一)熟
  烂熟方能于心,只有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最熟悉的内容, 才容易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如果胡思硬写不熟悉的东西, 势必造成作文的枯燥、乏味、空泛。若是能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家乡生活和社会生活写真写实写出灵动,就是最佳选择。
  (二)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选材要从实际出发,在选材时一定要有真人真事作为原型, 即写出的人或事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找到影子,切不可脱离生活的原型而凭空编造。只有选材真实,笔下的人才能活灵活现,物才会栩栩如生,事才能生动感人。
  (三)小
  选材要从小处落笔,在小小的题材上深入开掘,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用深刻的思想意蕴给读者理性的启悟,进而实现小中见大的写作用意。
  (四)立
  站在时空对立的角度去思考農村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便会发现事事皆学问、景景皆文章。很多话题,都可依据“过去—现在—将来”的思路、“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或一天中的早、中、晚等时间顺序来选材写作;很多文章都可以依照不同环境、不同国别、不同岗位等空间思考体悟。依照时间纵向思考和空间的横向体悟,可以表现出不尽的历史沧桑和深刻的人生感慨。
  (五)新
  “文贵创新”,所选的写作材料要新鲜、新颖。农村里的新人新事、不被常人注意或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以及用矛盾对立手法挖掘出来的旧材料,都能翻出新意来。有时不妨变换一下角度,在选材上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农村是一个很广阔的空间,这里有秀丽山川、淳朴民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无穷无尽的趣事,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写作上的一个天然宝藏。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知觉、去思考所见所闻的对象和事物,定能让他们捕捉到写作的感觉,获得写作的题材。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科技档案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它是国家机构或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有效地促进国家、企业的科技发展,在档案
论文主要分析与一般影片的镜头调度相比而言,《漫长的婚约》镜头调度有什么特点和创新性,为什么此片的调度形式不但很好地体现了内容意蕴,还如此地吸引了全球观众,使其在商业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在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的同时,也面临适应社会发展、处理好人际关系、追求自我成长等更高的要求。美育通过丰富的审美活动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不断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进展,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给我国的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电力企业为了满足我国的
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学科。本文介绍了女子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并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
本文通过搜集包头第二热电厂厂用电情况的数据,统计各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厂用电分布情况,分析出各项影响厂用电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厂用电率的节能方案,并进行了节能效
有人说,像周晓枫《斑纹》这样的美文,教师不教倒好,一教反而会坏了学生的胃口。一些阅读鉴赏能力高的学生,也许在自读中确实能有“悠然心会,收获多多”的感觉,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属于“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的吧。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点灯”之责不能荒废。  笔者一贯信奉“识其人”“亲其人”能更好地引发学生“读其文”的兴趣。所以笔者总是喜欢让学生先认识课文作者的模样,再来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上
新媒体时代,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层出不穷,摄影艺术也进入了变革与发展的新阶段。论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摄影艺术的促进性作用,探讨了摄影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更好发展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义,也是对教师职业定位的准确特写。身为人民教师,其根本职责就是传道,如何通过老师的教授,加强学生道德涵养,指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