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雕塑一旦矗立,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旅游焦点,如同一棵摇钱树
潜山县的“第一名片”工程,如今饱受争议。
2011年11月,一篇名为《巍巍“皖公”立潜山》的报道,迅速蹿红各大门户网站。报道称一座高约30米的“皖公”雕像正矗立在安徽省潜山县城东大门,地处前往古南岳天柱山的必经之路。目前,雕像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总造价1800万元,其中雕像花费600万元。
该县城建局的一位副局长称,潜山县东大门入口,是潜山对外展示的第一张名片。由于地处三角地带,不便建设其他建筑,于是县里决定在此建设一个景点,最好能反映出潜山的特色。
提起潜山,人们想到更多的,可能仍是天柱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以及二乔、程长庚、张恨水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对于“皖公”,事实上,很多安徽人甚至潜山当地人都不知晓。
同在11月,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闹市街头,矗立起一座高24.15米、占地800平方米的宋庆龄雕像。这座耗资4亿的雕塑,被曝宋庆龄与郑州毫无瓜葛,一时间,人造景观泛滥广受诟病。
雕像何其多
近年来,一股造佛塑像之风席卷华夏大地。许多地方纷纷建造巨型雕塑,从规模到投资竞相攀比——雕塑也由数十米到百米不等,材质也已由清石发展至昂贵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造价少则数百万,多则数亿不等。
而一座雕塑一旦矗立,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旅游焦点,如同一棵摇钱树。
早前,宁波在修造弥勒大佛的一份材料里描述说,2006年10月,四川乐山大佛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接待海内外游客229.50万人次。此外,香港南山大佛和无锡灵山大佛的旅游收入也成为宁波艳羡的对象。
从“十五”期间开始,各地纷纷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有的地区提出“旅游立县”、“旅游立省”。各地大多从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型。在此转型期间,大多数地区、城市需要建构自己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而对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修建巨型雕塑似乎成了创造条件发展旅游的一条“捷径”。
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政绩的考虑,总之,近年来,各类佛像、名人塑像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从130米高的老子塑像,106米的炎黄二帝塑像,到168米高的河南鲁山大佛,耗资3000万元的刘邦塑像等。
在古代,无论是造佛亦或塑像,都是一件艰苦卓绝的巨大工程。一件雕塑的诞生,往往集中了当时技术最为精湛的工匠,需要有极高的雕塑、绘画和建筑等多方面的工艺水平,且耗时多年。中华文明数千年,留存至今的雕塑,屈指可数。而在工业化时代,雕塑变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产业——一些地区提供各类石制构件,而另一些地区则专门负责金属雕像的制造和安装,令造塑像变得轻而易举,但同时,也降低了雕塑的艺术价值。
据上海市规划部门调查显示,上海共有城市雕塑1034座,但市规划部门的普查结果发现,优秀作品只占10%,另有10%属劣质作品,80%作品水平平庸。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所原所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约旅游专家王兴斌向本刊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打着发展旅游的旗号,拿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来说事,争相造大像,一个比一个高,这股巨佛、巨像风不仅耗费了社会财富,而且助长了人在佛祖、圣人、名人面前自我矮化的卑微心理,与以民为本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文化内涵是关键
纵观国内各大雕塑,之所以屡遭质疑,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内涵。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曾精辟地指出,目前上海城市雕塑缺乏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作品缺乏个性,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雷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缺乏精品力作,没有出现能代表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城市雕塑。
而相对于国内的雕塑来说,国外的经验似乎更值得我们借鉴。
矗立在纽约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像,举世闻名,对于无数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都是自由的象征、摆脱旧世界的专制与压迫的象征,它的精神之源是法兰西政治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又比如,屹立在里约热内卢城郊山巅之上的耶稣基督雕像伸开双手,俯瞰全城,象征着对人类所怀有的无限怜悯和博爱,以及对人民获得独立的赞许和祝福。
这些承载着本土文化的雕塑,反映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同时,也艺术地记录了一个国家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杨桂华认为,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很多地方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在修建新的人造景观的时候,应当具有生态美,同时还应当有效地注入当地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人景和谐共生的旅游资源。
她强调,旅游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旅游产品,粗放开发的产品将被视为“劣品”。“精品性”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上,还体现在其利用价值上。精品性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为时间的变迁而降低或丧失其价值。
在我国近年来修建的诸多雕塑中,当然也不乏精品,矗立于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就是其一。
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书写了一首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沁园春·长沙》,而后成就了长沙橘子洲的响亮名号。长沙市为了表达纪念之情,同时也塑造一个旅游景观,而修建了这尊著名青年毛泽东雕像。
如今,来到长沙旅游,站在橘子洲头,吟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观赏着这尊青年毛泽东雕像,体会着长沙不一样的历史文化风情。
潜山县的“第一名片”工程,如今饱受争议。
2011年11月,一篇名为《巍巍“皖公”立潜山》的报道,迅速蹿红各大门户网站。报道称一座高约30米的“皖公”雕像正矗立在安徽省潜山县城东大门,地处前往古南岳天柱山的必经之路。目前,雕像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总造价1800万元,其中雕像花费600万元。
该县城建局的一位副局长称,潜山县东大门入口,是潜山对外展示的第一张名片。由于地处三角地带,不便建设其他建筑,于是县里决定在此建设一个景点,最好能反映出潜山的特色。
提起潜山,人们想到更多的,可能仍是天柱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以及二乔、程长庚、张恨水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对于“皖公”,事实上,很多安徽人甚至潜山当地人都不知晓。
同在11月,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闹市街头,矗立起一座高24.15米、占地800平方米的宋庆龄雕像。这座耗资4亿的雕塑,被曝宋庆龄与郑州毫无瓜葛,一时间,人造景观泛滥广受诟病。
雕像何其多
近年来,一股造佛塑像之风席卷华夏大地。许多地方纷纷建造巨型雕塑,从规模到投资竞相攀比——雕塑也由数十米到百米不等,材质也已由清石发展至昂贵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造价少则数百万,多则数亿不等。
而一座雕塑一旦矗立,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旅游焦点,如同一棵摇钱树。
早前,宁波在修造弥勒大佛的一份材料里描述说,2006年10月,四川乐山大佛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接待海内外游客229.50万人次。此外,香港南山大佛和无锡灵山大佛的旅游收入也成为宁波艳羡的对象。
从“十五”期间开始,各地纷纷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有的地区提出“旅游立县”、“旅游立省”。各地大多从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型。在此转型期间,大多数地区、城市需要建构自己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而对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修建巨型雕塑似乎成了创造条件发展旅游的一条“捷径”。
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政绩的考虑,总之,近年来,各类佛像、名人塑像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从130米高的老子塑像,106米的炎黄二帝塑像,到168米高的河南鲁山大佛,耗资3000万元的刘邦塑像等。
在古代,无论是造佛亦或塑像,都是一件艰苦卓绝的巨大工程。一件雕塑的诞生,往往集中了当时技术最为精湛的工匠,需要有极高的雕塑、绘画和建筑等多方面的工艺水平,且耗时多年。中华文明数千年,留存至今的雕塑,屈指可数。而在工业化时代,雕塑变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产业——一些地区提供各类石制构件,而另一些地区则专门负责金属雕像的制造和安装,令造塑像变得轻而易举,但同时,也降低了雕塑的艺术价值。
据上海市规划部门调查显示,上海共有城市雕塑1034座,但市规划部门的普查结果发现,优秀作品只占10%,另有10%属劣质作品,80%作品水平平庸。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所原所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约旅游专家王兴斌向本刊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打着发展旅游的旗号,拿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来说事,争相造大像,一个比一个高,这股巨佛、巨像风不仅耗费了社会财富,而且助长了人在佛祖、圣人、名人面前自我矮化的卑微心理,与以民为本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文化内涵是关键
纵观国内各大雕塑,之所以屡遭质疑,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内涵。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曾精辟地指出,目前上海城市雕塑缺乏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作品缺乏个性,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雷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缺乏精品力作,没有出现能代表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城市雕塑。
而相对于国内的雕塑来说,国外的经验似乎更值得我们借鉴。
矗立在纽约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像,举世闻名,对于无数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都是自由的象征、摆脱旧世界的专制与压迫的象征,它的精神之源是法兰西政治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又比如,屹立在里约热内卢城郊山巅之上的耶稣基督雕像伸开双手,俯瞰全城,象征着对人类所怀有的无限怜悯和博爱,以及对人民获得独立的赞许和祝福。
这些承载着本土文化的雕塑,反映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同时,也艺术地记录了一个国家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杨桂华认为,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很多地方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在修建新的人造景观的时候,应当具有生态美,同时还应当有效地注入当地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人景和谐共生的旅游资源。
她强调,旅游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旅游产品,粗放开发的产品将被视为“劣品”。“精品性”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上,还体现在其利用价值上。精品性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为时间的变迁而降低或丧失其价值。
在我国近年来修建的诸多雕塑中,当然也不乏精品,矗立于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就是其一。
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书写了一首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沁园春·长沙》,而后成就了长沙橘子洲的响亮名号。长沙市为了表达纪念之情,同时也塑造一个旅游景观,而修建了这尊著名青年毛泽东雕像。
如今,来到长沙旅游,站在橘子洲头,吟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观赏着这尊青年毛泽东雕像,体会着长沙不一样的历史文化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