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为我们回答了社会主义最终能否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这两个问题。“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一经产生就激励和指导了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坚定了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两个理论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的作用,现在这两个理论对于坚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当今世界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畏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呢、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其实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现今仍然存在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有继续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替代资本主义。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提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做了研究,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他们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最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任何一种社会中生产关系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确立的,这种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当这种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时,就落后于生产力,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会出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给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首先,这一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来说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他们在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是来说是实行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资本家只看到利润而看不到供求关系,这样的生产是具有盲目性的。但是在生产力上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与无政府状态下的社会无计划相矛盾。其次,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者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时期,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劳动力是生产的通用形式。劳动者一无所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维持自己的生活,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工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严重,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时无产阶级就不得不起来反抗。当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社会革命就此发生。
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既然说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那资本主义为何还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何时才能替代资本主义。为了说明这两个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到,“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两个决不会”,说明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两个必然”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决不会” 则是从生产力角度给我们解释为何社会主义现在还没有取代资本主义、何时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两个必然”中包含着“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是“两个决不会”的最终结果。它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两个必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这种新事物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种旧事物,具有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以前,资本主义是不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这讲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长期性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长期的斗争准备,要悉心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以容纳更多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样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就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必然要在现实生活中适当调整生产关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调整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关系的调整,终归还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它并没有根本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属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是不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它还是会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1871年,无产阶级进行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存在72天,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完结。此后,无产阶级的运动也一直在继续探索,无产阶级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带来重创。但是东欧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历史中的暂时曲折,此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解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虽然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力量还不够强大,但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社会主义有信心、对历史规律有信心,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当今世界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畏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呢、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其实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现今仍然存在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有继续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替代资本主义。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提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做了研究,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他们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最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任何一种社会中生产关系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确立的,这种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当这种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时,就落后于生产力,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会出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给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首先,这一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来说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他们在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是来说是实行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资本家只看到利润而看不到供求关系,这样的生产是具有盲目性的。但是在生产力上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与无政府状态下的社会无计划相矛盾。其次,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者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时期,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劳动力是生产的通用形式。劳动者一无所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维持自己的生活,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工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严重,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时无产阶级就不得不起来反抗。当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社会革命就此发生。
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既然说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那资本主义为何还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何时才能替代资本主义。为了说明这两个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到,“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两个决不会”,说明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两个必然”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决不会” 则是从生产力角度给我们解释为何社会主义现在还没有取代资本主义、何时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两个必然”中包含着“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是“两个决不会”的最终结果。它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两个必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这种新事物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种旧事物,具有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以前,资本主义是不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这讲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长期性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长期的斗争准备,要悉心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以容纳更多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样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就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必然要在现实生活中适当调整生产关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调整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关系的调整,终归还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它并没有根本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属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是不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它还是会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1871年,无产阶级进行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存在72天,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完结。此后,无产阶级的运动也一直在继续探索,无产阶级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带来重创。但是东欧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历史中的暂时曲折,此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解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虽然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力量还不够强大,但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社会主义有信心、对历史规律有信心,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