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后的美巴关系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在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
  [关键词]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美国,巴基斯坦,美巴关系
  [中图分类号]K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0-0043-05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1962.10.20—11.21)对美巴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深深影响了此后美巴关系的发展,本文力图在充分掌握原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后的美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揭示美巴关系发展的轨迹,并弥补国内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不足。
  
  一、暗潮涌动的美巴同盟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美国与巴基斯坦是盟友,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国”。一方面,美国给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1954—1965年间,美国直接向巴提供了6.72亿美元的防御物资以及近7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巴基斯坦还向美国外购了3500万美元的军事物资。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则在国际上声援美国;如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为美国辩护,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上支持美国。
  但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关系蜜月不在,出现了潜在的裂缝。
  1959年,西藏达赖分裂集团叛逃印度,中印两国又发生边界冲突。此时美国调整了南亚政策,美国政府认为中立的印度對中国的抗衡力量增加了,重新重视印度。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曾深深厌恶印度,说印度的“中立是不道德的”。但美国现在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中立主义了。美国在1959年制订的NSC5913/1文件开始重新评估印度问题,希望印度能为美国的亚洲战略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1959年5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马萨诸塞州参议员肯尼迪(John F.Kennedy)说:“我们应该积极地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制定一项以技术和农业援助为支持、对印度提供长期贷款的长远计划,从而使印度能够超越共产主义中国。”1959年12月,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访问印度获得了成功,其后他在讲话中多次使用了“我们不受约束的双方必须相互支持”这样的词句,并说在需要时美国准备援助印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958年开始,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援开始减少,到1961年几乎完全停止。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之后,美国的南亚政策调整的步伐更大,美国决心大规模地增加对印援助,以此换取印度加强亲美的趋向,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1961年4月,国务院提议,今后两年美国通过世界银行援印俱乐部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援助,支持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6月,世界银行援印俱乐部宣布,两年内将向印度提供总计为22.25亿美元的援助。
  然而,在印巴对立的情况下,美国加强美印关系必然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巴基斯坦政府反对美国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更反对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在巴基斯坦看来,对印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没有什么区别,美国和其他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能使印度将更多的资源用到购买武器上。1957年9月26日,巴基斯坦外长努恩(Malik Feroz Khan Noon)将一封信送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信中说,在印度攻击巴基斯坦时,美国要保证巴基斯坦的安全。另外,如果美国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那么那就必须以印度同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作为条件。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Mohammed Ayub Khan)在1961—1962年的许多演讲中,都表达了“对西方盟国”的失望之感,显然,“西方盟国”指的是美国。阿尤布汗表示:“如果将来印度进攻巴基斯坦,那么将不能依靠美国援助了。”
  1961年5月,肯尼迪政府的副总统约翰逊(Lvndon Johnson)访问南亚时来到巴基斯坦,与阿尤布汗进行会谈。阿尤布汗期望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向印度施加压力,但约翰逊却说:“把影响尼赫鲁的能力归结到美国身上,这却是我无法确定的。”5月20日发表的公报基本上没有陈述什么,甚至巴基斯坦关心的克什米尔问题也没有提,巴基斯坦政府显然很失望。
  在经济援助上,肯尼迪政府对巴基斯坦也很冷淡。1961年6月5至7日,世界银行援巴俱乐部首次开会,美国只承诺提供1.5亿美元,西德和英国分别也只提供2500万美元和196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及此前世界银行向印度提供援助的十分之一。对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有点绝望。
  1961年7月11日至13日,阿尤布汗首次以总统的身份访问华盛顿。肯尼迪说,美国无意于向印度提供武器。如果中印边界冲突发生了,印度要求美国提供武器援助时,美国将与阿尤布协商。对于这次访问,阿尤布后来在自传中说:“我只希望美国能意识到不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的潜在危险,不要匆忙开始向印度提供大规模的武器供应。”
  1962年10月13日,国务卿腊斯克与巴基斯坦外长博格拉(Mohammed Ali Bogra)在华盛顿会面,腊斯克(Dean Rusk)再度表示无法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向印度施加压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美巴关系已经十分微妙,美巴同盟产生了潜在的裂痕。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使潜在的裂缝彻底显露出来,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期间美巴交涉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期间,巴基斯坦政府不满意美国未遵守诺言就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危机。
  针对印军蚕食中国领土、向中国挑衅的行动,1962年10月20日,我人民解放军在中印边界有争议的地段进行了全面的反击。对于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美国是喜出望外的。10月24日,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科默尔(Robert Komer)给近东和南亚助理国务卿塔尔波特(Phillips Talbot)的备忘录中说:中印战争是“10年来至关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我们与印度的关系中,我们可能有一个重大收获的黄金时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大张旗鼓地紧急向印度调运大批军事物资。摆在美国决策者面前的问题是:巴基斯坦政府对美国援印会有何种看法?巴基斯坦会不会趁机进军印控克什米尔?美国迫切希望知道巴基斯坦的态度。
  10月26日,美国驻巴大使麦克瑙(Walter P.McConaughy)拜会阿尤布汗,敦促他“对印度作出同情和克制的姿态”。大使肯定地说,哪怕巴基斯坦私下对印度作出保证,那么也可能让印度人在克什 米尔问题上“更容易服从和更有灵活性”。阿尤布汗冷淡地说,巴基斯坦不会妨碍印度人,但他拒绝了向尼赫鲁送去“没有帮助、也没有必要的”保证。阿尤布汗还要求美国利用这种机会迫使印度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10月28日,肯尼迪致信给阿尤布汗,通知他美国决定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并向巴基斯坦保证,对印度提供的军事援助,美国绝不会允许印度用来反对巴基斯坦。此外,肯尼迪要求阿尤布汗保证不会在此时采取对印度的军事行动,从而能使印度把部署在印巴边境上的军队调去对付中国军队。
  同时,巴基斯坦驻美大使阿赫默德(Aziz Ahmed)应召前往会见美国近东和南亚助理国务卿塔尔波特,被告知美国决定给予印度军事援助。阿赫默德说,美国是在没有兑现1961年7月肯尼迪在华盛顿会见阿尤布汗时亲自作出的“事先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只是通知巴基斯坦有关美国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决定,不等于磋商。
  对于肯尼迪政府不遵守诺言、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前未与阿尤布磋商的这件事,深深冒犯了重视荣誉的阿尤布汗,美国驻巴大使麦克瑙相信阿尤布汗从未原谅过美国人。其实,这不仅仅是没有协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美国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危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阿尤布汗认为美国不必要援助印度,因为战争不会持久。阿尤布汗在10月28日的日记里记下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意图不是占领大片印度领土。由于地形的限制,中印边界冲突的规模受到了限制。假如中国的目标更大,这场冲突会开始得更早。因为受气候条件限制,12月份大雪就会布满喜马拉雅山区,军事行动就要停止。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英给予印度的军事援助最终将会用来对付巴基斯坦。布托(Z.A.Bhutto)也认为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打破了次大陆力量的平衡,使得力量均衡向有利于印度的方向倾斜。
  11月5日,阿尤布汗写信答复肯尼迪。信中对肯尼迪的关于印度不会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来对付巴基斯坦的保证表示感谢,也表示这时不会在克什米尔采取行动。但他对美国要求的向印度做出保证的做法表示惊讶,指出现在的形势是印度威胁着巴基斯坦的安全。
  在阿尤布汗向肯尼迪表示不满的同时,巴基斯坦国内的游行示威接连不断,反美情绪高涨。11月12日,科默尔对肯尼迪说:“当巴基斯坦人看到利用美国作为反印的手段随中印边境的硝烟升起而消失时,他们真正受到了感情的折磨。”
  美国在中印边界冲突中对印度明显的倾斜态度给了巴基斯坦以极大刺激,它感到美国这个盟友在它和印度的抗衡中并不可靠。巴基斯坦一位前外交官指出:“我们吹嘘的跟美国的关系在威慑印度的时候不会有任何价值。”科默尔在11月17日告诉国务卿腊斯克,情况表明“巴基斯坦正在考虑对改变它与西方的同盟关系,该政策已明显在考虑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及中央条约组织中撤出,同时与共产党国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事实证明科默尔的认识是对的。
  
  三、战后初期美巴关系的恶化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突然宣布:中国军队单方面停火;并从1962年12月1日起,从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宣告结束。但美英两国却并未停止向印度提供武器援助。1962年12月29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召开会议,决定给印度1.2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1963年,肯尼迪政府表示为印度提供空中保护伞。1964年,美国又宣布要在今后5年给印度提供5亿至5.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1962年10月到1965年印巴战争前,美国向印度提供7600万美元的军援和400万美元的信贷。
  美国对印军援让巴基斯坦上下义愤填膺。11月22日,阿尤布汗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巴基斯坦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认为,一旦印度进攻巴基斯坦,美国也不会遵守诺言援助它。巴基斯坦最好的选择是改变单纯依靠美国的安全战略,作出新的安全部署。同一天,巴基斯坦召开国民议会特别会议,素以亲美而著称的外交部长博格拉公开作出了如下宣示:“如果巴基斯坦发现它作为《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不再符合国家利益,巴基斯坦将会毫不犹豫地退出这兩个条约。”为了增加他这个宣示的分量,他透露了中巴外交的新进展:“(同中国的)边界谈判进展令人满意。”
  于是,巴基斯坦政府大幅调整外交政策,加快了同苏联、尤其是中国的友好关系进程,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向不结盟政策的回归。1962年12月26日,巴基斯坦与中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边界问题谈判已“取得原则协议”。1963年1月,中巴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3月,中巴两国正式签署关于边界问题的协议。
  对于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转变,美国是非常不满意的。美国驻印大使加布尔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不高兴地说:“一个美国的坚定反共的盟国因为对一个中立主义国家的不满而与中国共产党人交易,这真是历史的嘲弄。”1962年11月下旬,肯尼迪总统派遣的哈里曼南亚考察团行将到达巴基斯坦时,肯尼迪给哈里曼(Averell W.Har-riman)发去了私人电报,要他向阿尤布汗转达这样的看法:“巴基斯坦必须认识到,想要维持一个富有成效的巴美关系,某些事情是不能够越雷池一步的。如果巴基斯坦真的那样做的话,它就会损害对整个自由世界的严肃承诺。”
  1963年8月29日,中巴两国签署《航空协定》。8月30日,巴基斯坦同苏联签订价值为1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协定,还宣布将巴基斯坦驻古巴外交机构提升为大使馆。8月31日,肯尼迪政府第一次公开表示对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不满,下令暂停为达卡机场扩建而提供430万美元的援助项目。
  1963年9月3至5日,美国副国务卿鲍尔(George W.Ball)来到巴基斯坦,讨论两国的分歧。在会谈中,阿尤布汗警告说:“如果美国的政策发生变化,如果美国想挤压巴基斯坦,那将是困难的。巴基斯坦是贫困的,但也是自尊的。然而,巴基斯坦并没有愚蠢到要失去最好朋友的地步。”对于这次会谈,知情者说:“在巴基斯坦同美国的关系中,乔治·鲍尔的访问标志着历史性的转折,若不是破裂的话。巴基斯坦在冷战中没有改变立场,然而它在《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存在纯粹是象征性的了。假如巴基斯坦没有脱离这两个条约,那仅仅是为了避免让美国公开难堪。”
  1963年11月,肯尼迪被暗杀。巴基斯坦政府派外交部长布托出席葬礼。葬礼完毕之后,约翰逊说,如果巴继续与中国发展关系,那么美巴问将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布托说,巴基斯坦政府有自己的公共关系,他无法描述“对印度的感情”,美国加强印度军事力量把巴基斯坦逼到了墙角。布托与继任总统约翰逊这番对话,自然也恶化了双边 关系。
  到此,美巴关系已经无法逆转。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受到了隆重欢迎。1964年7月1日,阿尤布汗写信给约翰逊,信中说,美国对印度的军援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巴基斯坦将被迫重新考虑作为盟国的义务。而约翰逊却对巴基斯坦大使说,如果巴基斯坦要重新考虑同美国的关系,那么美国除重新评估同巴方的关系外别无选择。1965年3月和4月,阿尤布汗成功地访问了中国和苏联。约翰逊政府马上予以报复,推迟原定于1965年4月阿尤布汗对美国的访问和原定7月召开的世界银行援巴俱乐部会议。1965印巴战争爆发后,美国干脆切断了对印巴两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此举貌似公平,实则对巴基斯坦打击很大,因为印巴两国对美援的依赖大为不同,巴军几乎全部武器都是美制的,而印军美制武器不超过武器总数的10%。因此,1965年印巴战争后,美巴两国关系进入历史的最低点。
  
  四、美巴关系剧变的原因分析
  
  美巴两国由同盟走向疏远,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美国调整了南亚政策,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援助、特别是中印边界冲突中美国未遵守诺言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所致。但实际原因可要复杂得多。
  首先,美巴两国虽是同盟,但在结盟的根本目标上截然不同,导致同盟基础很不牢固,从而埋下了冲突的伏笔。对巴基斯坦来说,与美国结盟是为了从美国那里获得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增强抵抗印度、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而对美国的决策者来说,美巴结盟的目的是利用巴基斯坦的领土从事收集中苏国家情报的活动,并形成遏制共产主义的包围圈。由于美巴两国目的不同,曾产生过多次分歧。1954年巴基斯坦参加《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时曾极力将条约的防务范围扩大到反对来自各个地区的侵略,而不局限于共产主义,目的是为抵御印度入侵提供保障。但遭到美国的反对,这表明东南亚条约组织仅反对共产主义侵略。显然,美巴两国这种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同盟是不稳定的,当一个国家的利益影响到另一国国家利益时,亲密的盟友就会成为争吵的对手。
  其二,印度因素在美巴关系中的影响。由于印强巴弱,美国当初选择巴基斯坦结盟是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益之计,美国没有放弃过拉拢印度的努力。杜勒斯极其厌恶尼赫鲁和印度的不结盟运动,他也是美巴同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他在1954年初却在国会呼吁继续援助印度,他認为如果印度在同中国的经济竞争中失败了,就会将3.5亿人丢给共产主义。那么全世界共产主义的人口将达到12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可以说,只要美国不彻底倒向巴基斯坦,而继续奉行印巴平衡战略,那么巴基斯坦对美国就会有所戒心,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巴基斯坦调整政策就势在必然。
  最后,美巴同盟给巴基斯坦带来的某些消极后果也是美巴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美巴同盟恶化了巴苏关系。1960年5月的U-2飞机事件使巴基斯坦面临困境,赫鲁晓夫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威胁巴基斯坦说,我们已经专门在地图上把白沙瓦用红线圈起来,言外之意是要对白沙瓦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此外,美巴同盟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巴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在1956年10月中东战争中,巴基斯坦没有支持埃及。事后,埃及总统纳赛尔拒绝巴基斯坦军队参加将部署在西奈半岛上的联合国军队,也拒绝接待巴基斯坦总理访问埃及。所以,当美国大力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和经济援助时,巴基斯坦所得要超过所付出的代价,巴基斯坦自然可以容忍美巴同盟的代价。然而,当美国的援助大幅削减时,巴基斯坦就不得不重视美巴同盟对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和代价了,那么巴基斯坦的对外政策必然作出调整,以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作者简介 常县宾,男,1978年生,河南新乡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生。
   责任编辑 王公悫
其他文献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视物联网(IoT)数据,试图更好地监控和诊断运营问题并预测维护需求。事实上,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中创建的实时数据将超过25%,而实时IoT數据将占到其中的95%以上。  随着IoT数据的快速增长,工业工程师和分析师们常常对由不同工业控制系统和感应器产生的庞大机器数据感到无所适从。  Splunk公司 IoT 产品营销和商业分析总监 Seema Haji在接受本报记
相比往年,今年戴尔集团的科技峰会主题似乎不那么好确定。因为,今年戴尔有太多想说的话题和成果分享。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如此谈到:现在是AI时代,人和机器的协作是戴尔不得不说的话题;同时,从公有云、私有云到混合云,企业都需要多云战略,这也是不得不谈的话题;此外,从核心到边缘计算,戴尔又有许多软件定义的新解决方案,这里包含了众多行业的应用场景。戴尔同样想把这样新成果与伙伴们
“北洋”最初是一个地域概念。1861年,清政府根据地域管辖范围,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1870--1895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被人们称为北洋势力,“北洋”成为李鸿章的代名词。此后袁世凯继任期间,结成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北洋势力”遂被确指为袁世凯及其北洋集团。民国建立后,北洋人物自称为“北洋派”。1918—1919年间,梁启超、孙中山、李
1910年10月初,上海公共租界发现鼠疫病例,由于“不卫生”的华人被视为疾病蔓延的温床,外人市政当局采取了带有明显种族偏见的检疫措施,华洋关系骤然紧张,引发了多起华人下层民众的街头骚动。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华人精英提出自主检疫的主张,与外人进行协调和谈判,同时努力说服普通民众和平抗争,迫使外人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在此后的检疫和救治过程中,华人精英一丝不苟,普通民众主动配合,不但让外人刮目相看,
[摘要]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治上趋于保守。在大的社会气候不利于妇女地位改善的十年里,就业妇女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具体表现在:女性就业人数的增加,职业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待女性就业的观念开始发生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业妇女,地位  [中图分类号]K1 K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2—0067—0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摘要]大业五年(605年)发生的隋炀帝西巡途中的“大斗拔谷事件”,长期以来一直令人困惑不解。本文在对相关史料进行全面地分析,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揭示了这一灾难事件的真相,并用新材料对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补正。  [关键词]隋炀帝,西巡,大斗拔谷,河西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5-0027—05    大业五年(605年),
智能制造工厂已经不再是图纸上的符号,而是越来越多企业的探索和实践。  麦肯锡指出,数字化制造技术将会改变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研发、供应链、工厂运营到营销、销售和服务。设计师、管理者、员工、消费者以及工业实物资产之间的数字化链接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并彻底刷新制造业的版图。  其中,5G凭借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等多种优势,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在爱立信南京工厂,5G创新应用在真实生产场景中落地,
19世纪是中国人历史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传统华夏文明正统史观随着“天下”空间架构的裂变与文明谱系的夷夏错位而走向消亡,人们以新的世界眼光探索中西文明由对立而走向“大同”的历史趋势,并在历史的变易观念中注入竞争进化意识。    (摘自《复旦学报》2006年第1期作者王立诚)
数字化转型,2020年度热词。  企业不是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就是在准备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云计算被视为各企业及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云计算的载体,企业数据中心也正受到内外两股变革力量的影响。  在2020绿色计算产业峰会上,国内超融合领先厂商SmartX与中信建投证券联合发布了证券行业首家鲲鹏 国产超融合生产级私有云案例,成为信创行业落地的关键一步。  信创与行业变革交汇  越来越多的
关于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毛泽东当年多次判断其起因主要是蒋介石相信日军即将进攻苏联。对于毛的这一判断,迄今,相关论著或者完全回避,不予论及,或者语焉不详,不能把问题说透。原因无非两点:其一,没有弄懂日苏与国共三国四方之间的战略关系;其二,没有从蒋介石那里找出相关的证据。本文将着重提出并回答这两个问题。关于此次反共高潮的结束,通常判定为7月中下旬,从现象上看,这一论点可以成立。其实,接下来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