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吸引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潜在的创造性,以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1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1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各大高校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进行了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按照工作实绩拉开差距。
1.2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2.1激励机制中学术权力发挥不足,民主管理氛围尚未形成。大学是一种按照科层制方式组织起来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并存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成为大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权力,二者的冲突和协调贯穿于大学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但是我国大学受官本位思想、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属于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权力模式,学术权力处于边缘化。
1.2.2激励制度不够科学、合理。首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和更新流动机制。其次,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再次,薪酬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未能很好的与绩效管理挂钩。最后,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
1.2.3教师激励形式单一、固化,缺乏灵活性与人文关怀。高校激励机制的方式单一,表现在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激励不足。职称评定和进修培训中论资排辈的现象普遍存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流于形式、考核奖励中的轮流坐庄,既抑制了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又抑制了教职工的创新动力。青年教职工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而所得相对较少。
2关于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建议
2.1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贯穿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全过程,是教师激励机制实施的重要部分。教师聘任制的要义是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则考核聘用人。其核心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打破“铁饭碗”。
2.2增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体系要满足以下要求:
2.2.1考核标准要完善。由于各学科存在差异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获得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
2.2.2突出学生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体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最有权利也最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2.3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一般对业绩像教师工作量、出勤率以及教学科研成果等一般可以采用定量的考核指标,量化各项考核指标。
2.2.4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缺少反馈的考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反馈报告中,我们不仅要列出申请者的优势所在,更为关键的是,也应该明确指出申请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2.3制定丰富多样的激励制度,强化激励功能
2.3.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人力资本积极性的产生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个体自觉与自动的行为。经济学规律表明:当物质激励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物质激励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有时甚至起不到激励的效用。
2.3.2制定丰富灵活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必须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满足个人需要。教师作为个体,必定有不同层次的多种需求,并且这些需求随着工作经历、年龄增长、知识丰富和被满足的程度而发生变化。如果奖酬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2.4设立合理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培训不但是高校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教师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想在科学技术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所以高校教师的培训激励是实现大学战略目标的一个关键。政府和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改变缺少培训资金的现状。制定完善的高校教师培训计划。不断促进教师自有知识体系的更新,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
2.5消除“官本位”思想,提高学术权利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通过制度创新和校内体制改革,实现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明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建立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机制。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协调机制,形成有机的分工、合作与制约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集权,焦伟.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江苏高教,2007,(1).
[2]林娜.人力资源开发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3,(6).
[3]高允奔.浅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1,(6).
[4]陶加煜.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化工,2010,(1).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1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1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各大高校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进行了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按照工作实绩拉开差距。
1.2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2.1激励机制中学术权力发挥不足,民主管理氛围尚未形成。大学是一种按照科层制方式组织起来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并存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成为大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权力,二者的冲突和协调贯穿于大学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但是我国大学受官本位思想、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属于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权力模式,学术权力处于边缘化。
1.2.2激励制度不够科学、合理。首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和更新流动机制。其次,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再次,薪酬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未能很好的与绩效管理挂钩。最后,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
1.2.3教师激励形式单一、固化,缺乏灵活性与人文关怀。高校激励机制的方式单一,表现在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激励不足。职称评定和进修培训中论资排辈的现象普遍存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流于形式、考核奖励中的轮流坐庄,既抑制了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又抑制了教职工的创新动力。青年教职工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而所得相对较少。
2关于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建议
2.1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贯穿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全过程,是教师激励机制实施的重要部分。教师聘任制的要义是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则考核聘用人。其核心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打破“铁饭碗”。
2.2增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体系要满足以下要求:
2.2.1考核标准要完善。由于各学科存在差异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获得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
2.2.2突出学生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体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最有权利也最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2.3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一般对业绩像教师工作量、出勤率以及教学科研成果等一般可以采用定量的考核指标,量化各项考核指标。
2.2.4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缺少反馈的考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反馈报告中,我们不仅要列出申请者的优势所在,更为关键的是,也应该明确指出申请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2.3制定丰富多样的激励制度,强化激励功能
2.3.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人力资本积极性的产生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个体自觉与自动的行为。经济学规律表明:当物质激励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物质激励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有时甚至起不到激励的效用。
2.3.2制定丰富灵活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必须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满足个人需要。教师作为个体,必定有不同层次的多种需求,并且这些需求随着工作经历、年龄增长、知识丰富和被满足的程度而发生变化。如果奖酬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2.4设立合理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培训不但是高校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教师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想在科学技术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所以高校教师的培训激励是实现大学战略目标的一个关键。政府和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改变缺少培训资金的现状。制定完善的高校教师培训计划。不断促进教师自有知识体系的更新,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
2.5消除“官本位”思想,提高学术权利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通过制度创新和校内体制改革,实现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明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建立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机制。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协调机制,形成有机的分工、合作与制约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集权,焦伟.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江苏高教,2007,(1).
[2]林娜.人力资源开发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3,(6).
[3]高允奔.浅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1,(6).
[4]陶加煜.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化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