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化为动力 难点成为亮点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对第三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上所作的一节现场示范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个人的教学观点及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以给致力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线老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三维目标;核外电子;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6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应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指派,受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委托,笔者参加了第三届 “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并作了一节现场示范课——《核外电子排布》,该课例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荣获本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类一等奖。本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再到研讨,一轮又一轮,经过了无数次的打造。这其中倾注了太多人的期望,融会了太多人的智慧。现总结如下,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研究课标,确立教学重心
  众所周知,课标(即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可以说,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课标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研究课标将有助于确立课堂教学的重心。下面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确立为例,谈谈本节课的设想。
  《核外电子排布》的必修课标: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的选修课标: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鲁科版高中化学2(必修)有关核外电子排布内容呈现了三点知识: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结合必修课标要求,很显然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在必修教学中是不作为基本要求的,教材对于这一点处理得非常得当,以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研讨的方式予以呈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应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应作为本节课的知识教学的难点。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运动)的“事实”,因此本节课有关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应略讲,不宜过多讲解。
  二、重视教学设计,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能够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功能。要使教材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就要懂得艺术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
  《核外电子排布》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活动较难开展,三维目标较难全面落实等等,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障碍。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难开展并非不能开展,难落实并非不能落实,障碍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肯思考,善钻研,教学设计得当,障碍就会化为动力,难点就会成为亮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面对理论性很强的一节内容,如若就理论讲理论,照本宣科,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试想,对学习内容已经丧失兴趣的学生,又怎会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本节课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在整合教学资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笔者的成功授课奠定了基础。
  导入的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复习回顾”方式,大胆创新,使用了《原子物理学》教学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视频,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兴趣,第一时间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落实在原子结构的演变环节上,本环节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讲述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当学生的心情还未从“历史回眸”中平静下来时,笔者的一句启发:“走完了这段历史,难道我们仅仅是记住了几位科学家的名字?看到了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各种感言,是笔者始料不及的,他们的感言,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有的学生说:“科学的探索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我们追求真理的心不变,成功必能实现”;有的学生说:“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矛盾的解决过程。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学会大胆质疑”。我想,这是学生心灵最深处呐喊。倘若没有这一环节的设置,又怎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笔者整合了鲁科版、人教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内容,选择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核电荷数为1—5的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较为顺利地探究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避免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
  显然,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教学“活”起来,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四、合理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一个或一系列好的问题设计几乎等于一堂好课。好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起思考、讨论;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要点;同时引来师生共鸣,使师生超水平发挥,课堂充溢创造氛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令新奇的思维不断诞生。
  在“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环节的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笔者在最初授课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迹?
  2. 电子的绕核运动有没有规律?
  实际教学中,却遇到了尴尬,课堂上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所以然来。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下课后,笔者问了几个学生,才知道,原来学生对于核外电子的运动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只知道核外电子是绕核运动的。在下次授课时,笔者在这两个问题前,又加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中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猜想电子的绕核运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并演示了激光灯的红点快速运动的情形。学生很快从中得到了启示,设想出了许多形象的电子绕核运动的情形。如有的学生设想:“如果假设太阳是核外电子,天空中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太阳,而是无数个太阳”,甚至有的同学设想:“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倘若我们是氢原子核,看到的就不是一个电子在运动,而是无数个电子在运动”。笔者顺势补充说明:“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的绕核运动就好象一层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这就是我们将要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学习的——电子云”,很自然地衔接了选修教材。有了形象的电子运动情形,后面两个问题便可顺利的解决。   在“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环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顺利的探寻出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规律,笔者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几个问题:
  1. 铍原子比锂原子多一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并未排在第三层,也未排在第一层,这说明什么?
  2. 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每层最多容纳多少个电子?与电子层序数n有什么关系?
  3. 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次外层呢?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的思维沿着问题的方向展开,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注重知识衔接,体现螺旋上升
  知识的呈现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新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螺旋上升,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编写的这一特点,切忌一竿子插到底。
  本节课在设计上,设想并实现了五点衔接:
  1. 与初中教材中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衔接;
  2. 与化学1所贯彻的“性质预测”方法观的衔接;
  3. 与本节教材第一部分“原子结构”知识的衔接;
  4. 与本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衔接;
  5. 与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知 识的衔接。
  注重了知识的衔接,也定能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本节课在层次上的清晰,要归功于恰当衔接点的准确把握。
  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练习设计上,让学生全部书写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简单重复的劳动,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
  2.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会给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但与此同时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提问的对象随意性较强。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30
  [2] 王磊,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5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4     今年上半年,我作为一名高三化学老师有幸参加了全市组织的高三化学教学观摩研讨课,亲眼目睹了各位老师的课堂风采,受益匪浅,其中有一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此介绍给各位,与大家共享。  一、教学
I lived in the country until I was ten years old. I will never forget those days.  My grandparents live in the country. They are both farmers. My grandpa is a kind man. He often took me to the farm. T
“初学预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  ——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  董棨的这句话说的是:书画初学者要把握笔墨技法的要义与规律,第一步必须临摹古人的作品;只有了解了古人笔意后,才能融入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进而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国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也将“师古人”作为学习中国画的第一个阶段。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学习传统和临摹古人的重要性。  绘画初学者须从临摹做起,自然与中国画艺术
“Mr. Smith, if you like a different type of nose, we have a large selection1.”  “史密斯先生,如果您想要一個不一样的鼻子,我们这里有很多款式供您选择。”  “I think this nose is too small.”  “我觉得这个鼻子太小了。”  “Small noses are very fashionabl
摘要:2015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尝试与核心素养的考查接轨,紧密结合实际考查化学素养、能力与观念,凸显实验探究与学科价值,体现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框架下探究其与科学素养、化学素养、能力与观念培养的一致性统整,建立以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力和观念为中心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与观念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化学能力;观念  
摘要:课堂上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师生合作的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多种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这一化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化学课堂上“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看待、分析身边遇到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同时能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文章以《硫酸》课堂诊断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实验;课堂;绿色化学;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
Do you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Do you know how cartoons3 are made?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制作的吗?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a fun festival—International Animation Day. October 28th is International Animat
摘要:新课程下书本实验更具魅力,本文利用书本上三个实验作为平台结合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关键词:Na与水反应;银镜反应;乙醇催化氧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3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教材、新课改的基本要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funny guy named Lenny. Lenny was an inventor. He invented all kinds of contraptions2. His house looked like a mess3, but he had some really cool things.  从前有一个有趣的家伙叫莱尼。莱尼是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兴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2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