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收集32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本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34.4%),病情稳定14例(43.7%),进展7例(21.9%).不良反应:痤疮样皮疹21例(65.6%),腹泻5例(15.6%),恶心反应6例(18.8%),轻度肝功能损害3例(9.4%),重度肝功能损害1例(3.1%).吉非替尼在部分放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

其他文献
缺血性脑损害可导致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1],如中风和脑外伤.最近有研究显示阿片类可减弱谷氨酸盐和缺氧诱发的神经死亡,而吗啡是广泛用于临床急性和慢性疼痛的阿片类药物,吗啡预处理可否诱发脑神经元的缺血耐受力,我们使用大鼠的小脑薄片,在体外以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作一探讨。
乙酰胆碱(Ach)是脑内经典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M型和N型胆碱受体,与大脑的多种高级神经功能有关.研究发现,脑缺血时Ach释放异常增加,若干胆碱酯酶抑制剂对神经元有损害作用[1].也有研究表明Ach可加强谷氨酸(Glu)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变性,且这种作用是通过M型胆碱受体来实现的.Glu和Ach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有放大的协同作用[2].脑内突触前N型胆碱受体激活后也能够增加包括Glu在内的多种
近年来,我国课改和教改的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在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重难点往往集中在对生本课堂的构建方面.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本构建工
新形势下,毋庸讳言,传统经典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一部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些糟粕杂糅在人文的思想和情感的思辨当中.思辨性阅读的一个重要外显特征,是
已经证明芬太尼能很好地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副反应.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N-4噻吩基衍生物,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10倍,而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与芬太尼近似、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阿片类镇痛药.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国内刚刚开始用于临床,本研究旨拟探讨其用于抑制国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剂量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写作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写出内容丰满的习作来.在习作完成后,创设交际情境,实现习作的交际功能,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原来就是真实的生活,是交际不可缺少的重要
目前将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强烈主张单独应用空腹血糖(FBG)定义糖代谢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极力推荐对无症状高血糖人群应用标准化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空腹和负荷后2 h血糖来定义一个个体是否存在任何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测定FBG或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