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
二、如何处理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和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和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一个特色,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出发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日益突现出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对新课标的质疑。比如,过分强调活动,但事实上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如怎样开,开设条件缺乏,开展用途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设某些活动等,而且认为忽略知识体系,教无章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如课程专家赵占良所说:“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应当追求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教研组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对每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分别去考虑。价值不高的就不要做。
三、怎样看待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借助于动画技术,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做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普遍的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
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对于一些平常的课通常可见的就是运用PPT进行制作,教师制作这些课件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这种课件常常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
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归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
(石家庄实验中学)
一、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
二、如何处理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和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和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一个特色,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出发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日益突现出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对新课标的质疑。比如,过分强调活动,但事实上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如怎样开,开设条件缺乏,开展用途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设某些活动等,而且认为忽略知识体系,教无章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如课程专家赵占良所说:“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应当追求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教研组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对每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分别去考虑。价值不高的就不要做。
三、怎样看待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借助于动画技术,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做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普遍的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
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对于一些平常的课通常可见的就是运用PPT进行制作,教师制作这些课件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这种课件常常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
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归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
(石家庄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