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在面临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小学生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
一、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质量观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这样的理解,新时期的教学质量观应包括三个方面:全体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和学力发展观。
全体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全面发展观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每一种品质的发展都影响其他各育的发展,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力,就没有积淀文化知识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创新超越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继续深造的能力。为实现“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和主动地参与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得以优化完善。
学力发展观。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以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力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教学是质变量变的过程,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还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改变
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提高教的水平,必须了解学的性质、学的过程。骆伯巍说:“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及作业变易的过程。”我一直认为这是对的,并以之指导我的教学行为。但是现在通过学习哲学和新课程理念,并把哲学和新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之后,才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骆伯巍的学习定义中恰恰缺少人的精神世界。认同这一观点的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存在着缺陷:其一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求引起学生“行为变化”和“作业变易”,只求质的变化而没有注意量的积累,只求达到教学目标而忽视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其二是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重心灵素养的陶冶,只看到学生外显的可测的行为变化而没有关注学生内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能力倾向上的改变,而心灵的改变势必是缓慢的、渐进的。归根到底,是违反了事物量变质变规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语文不但有很强的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不但要看教學的结果,更要看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行为是普遍联系的,实施教学行为要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三种关系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教师通过传播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资源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怎样做到“教”而后“不教”却不甚了了。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教学也就谈不上高效。
唯物辩证法观点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许多复杂的联系。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我把教学行为当中的诸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三类:(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3)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即不同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显而易见,教学行为中包含着三对基本矛盾,即教师和教学资源的矛盾;学生和教学资源的矛盾;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它们的运动变化是推动教学行为发展的基本动力。教学行为中的主要矛盾是,也只能是体现着教和学之间矛盾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学行为三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总而言之,将来的汉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场,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一、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质量观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这样的理解,新时期的教学质量观应包括三个方面:全体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和学力发展观。
全体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全面发展观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每一种品质的发展都影响其他各育的发展,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力,就没有积淀文化知识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创新超越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继续深造的能力。为实现“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和主动地参与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得以优化完善。
学力发展观。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以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力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教学是质变量变的过程,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还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改变
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提高教的水平,必须了解学的性质、学的过程。骆伯巍说:“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及作业变易的过程。”我一直认为这是对的,并以之指导我的教学行为。但是现在通过学习哲学和新课程理念,并把哲学和新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之后,才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骆伯巍的学习定义中恰恰缺少人的精神世界。认同这一观点的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存在着缺陷:其一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求引起学生“行为变化”和“作业变易”,只求质的变化而没有注意量的积累,只求达到教学目标而忽视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其二是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重心灵素养的陶冶,只看到学生外显的可测的行为变化而没有关注学生内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能力倾向上的改变,而心灵的改变势必是缓慢的、渐进的。归根到底,是违反了事物量变质变规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语文不但有很强的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不但要看教學的结果,更要看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行为是普遍联系的,实施教学行为要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三种关系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教师通过传播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资源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怎样做到“教”而后“不教”却不甚了了。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教学也就谈不上高效。
唯物辩证法观点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许多复杂的联系。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我把教学行为当中的诸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三类:(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3)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即不同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显而易见,教学行为中包含着三对基本矛盾,即教师和教学资源的矛盾;学生和教学资源的矛盾;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它们的运动变化是推动教学行为发展的基本动力。教学行为中的主要矛盾是,也只能是体现着教和学之间矛盾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学行为三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总而言之,将来的汉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场,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