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测定观察与血管损伤的关系,探讨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测定血浆t-PA、PAI-1,同时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并加以分析.结果KD患儿组的t-PA、PAI-1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PAI-1、t-PA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在恢复期CAL组PAI-1、t-PA持续增高,与NCA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的t-PA与PAl-1的比值明显低于NCAL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溶系统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纤溶指标t-PA水平升高、PAI-1的大幅度升高及低t-PA/PAl-1(比值)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纤溶系统功能的削弱,与冠状动脉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探讨川崎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岁月蹉跎,季节轮回,回首依旧是旧时模样。  ——题记  天边晨光熹微,院儿里的蔷薇开了,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你站在常青树下,初晨的日光为你的背影蒙上一层模糊的光晕。  回身,只见你张开手臂,眼角漾开细细的皱纹,笑着迎向我。我快步奔去,鞋尖踢起一片尘土,模糊了视线,轻轻落在你的满头银丝间。伴随着初晨的日光,记忆便一点一点荡开。  一  小时候总爱投入你温暖的怀抱。  儿时的小院,青砖红瓦,墙
期刊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要点为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拓展问题.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延伸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知识.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问题,使学生感觉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就是回答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