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模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活”起来,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1 借助多媒体,激“活”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但是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生动可感的画面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探索欲强烈,兴趣被激活,学习便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学习课文《林海》一文时,课前笔者先告诉学生,将带他们到大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学生们兴致盎然,接着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火车,在火车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旅途的美景。同时,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火车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坐上了火车,来到了大兴安岭。学生们又从屏幕上看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大兴安岭的岭真奇啊,大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学生置身于大兴安岭的美景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兴致高涨、聚精会神,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2 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进行新课的学习,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教师只注重书本,注重讲授,学生则只注重“收听”,缺乏动手空间和视觉空间。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怎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呢?但是,借助多媒体则能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它不仅优化教学过程、扩大知识面、打破时空界限、开阔视野,还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的运用,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牵动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长城》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文中重点的字、词、句都整合到课件中,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3 借助多媒体,点化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商讨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特点。而多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理解为“抖动”,光理解这些还不够。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翠绿、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发亮的新叶……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用“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难点被破,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借助多媒体,延伸知识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段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总之,恰如其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玄辛庄小学)
1 借助多媒体,激“活”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但是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生动可感的画面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探索欲强烈,兴趣被激活,学习便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学习课文《林海》一文时,课前笔者先告诉学生,将带他们到大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学生们兴致盎然,接着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火车,在火车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旅途的美景。同时,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火车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坐上了火车,来到了大兴安岭。学生们又从屏幕上看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大兴安岭的岭真奇啊,大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学生置身于大兴安岭的美景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兴致高涨、聚精会神,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2 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进行新课的学习,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教师只注重书本,注重讲授,学生则只注重“收听”,缺乏动手空间和视觉空间。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怎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呢?但是,借助多媒体则能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它不仅优化教学过程、扩大知识面、打破时空界限、开阔视野,还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的运用,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牵动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长城》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文中重点的字、词、句都整合到课件中,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3 借助多媒体,点化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商讨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特点。而多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理解为“抖动”,光理解这些还不够。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翠绿、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发亮的新叶……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用“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难点被破,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借助多媒体,延伸知识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段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总之,恰如其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玄辛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