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矿区属于《广东雪山嶂铜多金属整装勘查区》的第六小区,是一个以金矿为主,兼有锰、铅、锌、银、铜的多金属矿区。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据,结合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新发现和总结本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矿体、矿石特征等资料,浅析本矿区的成矿机理。
关键词:金多金属;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成矿机理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北北东向恩平-新丰断裂带北段东侧,东西向大席圩断层北侧,燕山二期(中侏罗世)麻笼嶂向斜南翼。区域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中统、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中上统、白垩系下统。
受北东及北西组构造活动的影响,区内发育的麻笼嶂向斜呈盆式褶皱出现,轴向北西—南东,轴线呈微缓的“S”状弯曲,轴面近直立,褶皱具波状挠曲向槽心伸展。岩层倾角边部较陡15°~30°,槽部较缓10°~15°,局部被次级褶皱所复杂化,在北西端岩层倾角较陡。
岩浆活动相对弱,仅见燕山期花岗岩。南部外围发育燕山一期(侏罗系上统)的石背穹窿,穹窿以石背花岗岩为中心,向东、南、西三方向倾伏,唯其北部受大席圩断层的破坏,三叠系上统红卫坑组地层逆冲超覆。
区域变质作用较强烈,砂岩普遍经受片岩化变质。此外富钙岩层的矽卡岩化作用亦较发育。本区及附近金属矿化作用不太强烈,但区域上有大中小型矿床,其中以铁矿为主,其次有锰、金、钼、锡、铜等。铁、锡、铜矿化。
区域矿产较多,连平县大顶铁矿、黄岭铁矿、留洞铁矿、大湖铜矿、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
2.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地处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恩平-新丰断裂带北段东侧,东西向大席圩断层北侧,燕山二期(中侏罗世)麻笼嶂向斜南翼。分布范围以老地层寒武系中统高滩组(∈2g)、上统水石组(∈3s)、泥盆系春湾组(D2c)、石炭系下新统大湖组(C1d)、忠信组(C1z)为主,次为中侏罗统麻笼组(J2m)、第四系(Q)。
构造:矿区位于麻龙嶂向斜的南西翼,区内出露的地层总体上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出露于北东部的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高滩组,属麻龙嶂向斜的核部地层,往南西依次为中泥盆统春湾组至下石炭统大湖组、忠信组。局部地层产状受次级褶皱和断裂影响不稳定。
矿区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两组,其中北东向断裂主要有F1、F2两条、北西向断裂主要有F3、F4两条、东西向有F5。
F1金坑断裂带,逆断层,为主干断裂,北东向延伸贯穿全区东南部,南东侧发育一组连续性较好的小角度斜交的次级压性或剪切断裂或节理,有金矿化含硫化物石英脉或金矿化含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硅化蚀变破碎岩充填。F2断裂为正断层,为主干断裂,北东向延伸贯穿全区中部,南西至北东自狗堂矿段寒武系中统高滩组地层逐渐变宽。F3细坳断裂带,为逆断层,由1/1万高磁异常推断而来,总体呈北西至南东走向,沿主要正异常带与负异常带中心部位,贯穿矿区中部。F4断裂为逆断层,总体呈北西向沿寒武系高滩组地层与中泥盆统春湾组地层界线发育,贯穿矿区中部,于荷树坪顶矿段处被F1断裂错断,至矿区东部呈近东西向。F5断层是规模最大的断层,出露于东区北部,西起石灰坑、东至马坑头,断续在矿区出露长约3km,宽一般为1m~ 5m,最宽处可达10m,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倾角60°~ 82°,主要为断层角砾岩,两侧围岩有破碎,F5断层及周围未见明显矿化蚀变现象。
岩浆岩:本矿区内尚未发现有岩浆岩体出露。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矿区已知含矿层金属矿物主要有锰、金及铜铅锌银,其中金、铅锌常见共(伴)生。含矿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东部狗堂地段至荷树坪顶地段的中寒武统高滩组与中泥盆统春湾组接触层位附近碎屑岩中,空间分布上严格受区内F1、F2断裂带两条主干断裂构造控制。已知含矿层均赋存于这两条断裂带或旁侧的次级断裂或受其制约的层间滑动剪切蚀变带中。矿体地表浅部常见风化淋积型锰矿化叠加,尤其是陡倾的次级断裂带中锰淋滤富集性更明显。
含矿层硅化蚀变较强,含矿层基本为含金属硫化物的硅化蚀变碎屑岩、硅化蚀变破碎岩或角砾岩。个别地段含矿岩石本身就是黄铁绢英岩。部分钻孔岩心揭露含矿层为赋存于断裂带含黄铁矿褐铁矿化硅化破碎角砾岩中,大部分原岩已遭淋滤、氧化。
矿区内已发现矿体13条,其中狗堂矿段已发现3条矿体,编号分别为GV1、GV2、GV3,3条矿体均出露于地表,除GV1呈薄脉状其余2条均呈透镜状产于寒武纪中统高滩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荷树坪顶矿段已发现10条矿体,大致查明有4条,即HI、HII、HIV、HV号矿体,其余6条为单工程控制,均呈板状或透镜体形态。
礦石质量和类型:主要金属元素组合类型有Zn-Au、Au-Cu-Pb-Zn、Cu-Pb-Zn-Ag等。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辉银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黏土矿物、高岭石等。自然金呈不规则微细粒状、片状,个别矿体见明金;其他金属矿物常呈半自形-它形细-中粗粒浸染状产出。矿石呈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常共生构成团粒、细脉或条带,个别矿体见大量积聚块状铅锌银铜多金属矿石。矿石共、伴生组分为金、铅共生,局部铅为伴生;共、伴生组分不均匀,无规律。
狗堂矿段矿石有益元素为Au,矿床品位1.00×10-6~ 44.90×10-6,平均品位15.63×10-6;共(伴)生有益微量组分为Ag,品位9.66×10-6~500×10-6,平均品位63.03×10-6。荷树坪顶矿段矿石有益元素为Au,矿床品位0.52×10- 6~ 16.10×10-6,平均品位1.22×10-6。
狗堂矿段的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铅锌银金矿石,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荷树坪顶矿段自然类型为氧化金矿石,工业类型为含金氧化矿石。 矿体围岩和夹石:狗堂矿段围岩为含钙质泥质粉砂岩、褐铁矿化石英岩、铁锰质石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无夹石。荷树坪顶矿段围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含泥质石英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次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石为泥质粉砂岩、含铁质泥质粉砂岩。
4.成矿机理与资源前景
矿床成因:
金矿层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狗堂矿段断裂构造发育,矿(化)体受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矿(化)体呈透镜状、脉状、具分支复合和膨大缩小尖灭再现等特点沿构造带展布;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破碎带石英硫化物型金矿。荷树坪顶矿段金矿(化)体明显受泥质粉砂岩控制,伴生硅化,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硅化微细粒蚀变岩型金矿床。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寒武系中统高滩组(∈2g)地层的中、上部,主要岩性为中~薄层状石英细砂岩、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金矿体基本赋存于该组地层。
(2)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是主要金属矿化和矿体主要赋存部位。铅锌(铜)、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层间剪切破碎带或次级陡倾断裂中。
(3)围岩蚀变标志:铅锌(铜)矿化、金矿化与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蚀变等密切相关。
(4)老窿是间接找矿标志。
资源前景:
狗堂矿段GV1号矿初步判断为破碎带石英硫化物型金矿。前期勘查工作显示其品位深部远高于浅部,长度211m,平均厚度1.19m,平均品位15.63×10-6,矿段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大,有望发现新的矿化体,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
荷树坪顶矿段已发现矿体十条,且矿化体多而广,各矿体品位不高但很稳定,厚度亦较为稳定,多为隐伏矿体,矿体较为平缓,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大,有望扩大矿体资源量,可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朱志剛.广东省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南方金属,2001,1(123):1-3.
[3]裴太昌;钟树荣;刘胜;李光超.粤北大宝山-雪山嶂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1994,9(3):5-8.
[4]杨晓东.湖北响水潭地区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J].西部资源,2016,(04):113-114.
关键词:金多金属;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成矿机理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北北东向恩平-新丰断裂带北段东侧,东西向大席圩断层北侧,燕山二期(中侏罗世)麻笼嶂向斜南翼。区域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中统、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中上统、白垩系下统。
受北东及北西组构造活动的影响,区内发育的麻笼嶂向斜呈盆式褶皱出现,轴向北西—南东,轴线呈微缓的“S”状弯曲,轴面近直立,褶皱具波状挠曲向槽心伸展。岩层倾角边部较陡15°~30°,槽部较缓10°~15°,局部被次级褶皱所复杂化,在北西端岩层倾角较陡。
岩浆活动相对弱,仅见燕山期花岗岩。南部外围发育燕山一期(侏罗系上统)的石背穹窿,穹窿以石背花岗岩为中心,向东、南、西三方向倾伏,唯其北部受大席圩断层的破坏,三叠系上统红卫坑组地层逆冲超覆。
区域变质作用较强烈,砂岩普遍经受片岩化变质。此外富钙岩层的矽卡岩化作用亦较发育。本区及附近金属矿化作用不太强烈,但区域上有大中小型矿床,其中以铁矿为主,其次有锰、金、钼、锡、铜等。铁、锡、铜矿化。
区域矿产较多,连平县大顶铁矿、黄岭铁矿、留洞铁矿、大湖铜矿、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
2.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地处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恩平-新丰断裂带北段东侧,东西向大席圩断层北侧,燕山二期(中侏罗世)麻笼嶂向斜南翼。分布范围以老地层寒武系中统高滩组(∈2g)、上统水石组(∈3s)、泥盆系春湾组(D2c)、石炭系下新统大湖组(C1d)、忠信组(C1z)为主,次为中侏罗统麻笼组(J2m)、第四系(Q)。
构造:矿区位于麻龙嶂向斜的南西翼,区内出露的地层总体上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出露于北东部的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高滩组,属麻龙嶂向斜的核部地层,往南西依次为中泥盆统春湾组至下石炭统大湖组、忠信组。局部地层产状受次级褶皱和断裂影响不稳定。
矿区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两组,其中北东向断裂主要有F1、F2两条、北西向断裂主要有F3、F4两条、东西向有F5。
F1金坑断裂带,逆断层,为主干断裂,北东向延伸贯穿全区东南部,南东侧发育一组连续性较好的小角度斜交的次级压性或剪切断裂或节理,有金矿化含硫化物石英脉或金矿化含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硅化蚀变破碎岩充填。F2断裂为正断层,为主干断裂,北东向延伸贯穿全区中部,南西至北东自狗堂矿段寒武系中统高滩组地层逐渐变宽。F3细坳断裂带,为逆断层,由1/1万高磁异常推断而来,总体呈北西至南东走向,沿主要正异常带与负异常带中心部位,贯穿矿区中部。F4断裂为逆断层,总体呈北西向沿寒武系高滩组地层与中泥盆统春湾组地层界线发育,贯穿矿区中部,于荷树坪顶矿段处被F1断裂错断,至矿区东部呈近东西向。F5断层是规模最大的断层,出露于东区北部,西起石灰坑、东至马坑头,断续在矿区出露长约3km,宽一般为1m~ 5m,最宽处可达10m,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倾角60°~ 82°,主要为断层角砾岩,两侧围岩有破碎,F5断层及周围未见明显矿化蚀变现象。
岩浆岩:本矿区内尚未发现有岩浆岩体出露。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矿区已知含矿层金属矿物主要有锰、金及铜铅锌银,其中金、铅锌常见共(伴)生。含矿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东部狗堂地段至荷树坪顶地段的中寒武统高滩组与中泥盆统春湾组接触层位附近碎屑岩中,空间分布上严格受区内F1、F2断裂带两条主干断裂构造控制。已知含矿层均赋存于这两条断裂带或旁侧的次级断裂或受其制约的层间滑动剪切蚀变带中。矿体地表浅部常见风化淋积型锰矿化叠加,尤其是陡倾的次级断裂带中锰淋滤富集性更明显。
含矿层硅化蚀变较强,含矿层基本为含金属硫化物的硅化蚀变碎屑岩、硅化蚀变破碎岩或角砾岩。个别地段含矿岩石本身就是黄铁绢英岩。部分钻孔岩心揭露含矿层为赋存于断裂带含黄铁矿褐铁矿化硅化破碎角砾岩中,大部分原岩已遭淋滤、氧化。
矿区内已发现矿体13条,其中狗堂矿段已发现3条矿体,编号分别为GV1、GV2、GV3,3条矿体均出露于地表,除GV1呈薄脉状其余2条均呈透镜状产于寒武纪中统高滩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荷树坪顶矿段已发现10条矿体,大致查明有4条,即HI、HII、HIV、HV号矿体,其余6条为单工程控制,均呈板状或透镜体形态。
礦石质量和类型:主要金属元素组合类型有Zn-Au、Au-Cu-Pb-Zn、Cu-Pb-Zn-Ag等。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辉银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黏土矿物、高岭石等。自然金呈不规则微细粒状、片状,个别矿体见明金;其他金属矿物常呈半自形-它形细-中粗粒浸染状产出。矿石呈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常共生构成团粒、细脉或条带,个别矿体见大量积聚块状铅锌银铜多金属矿石。矿石共、伴生组分为金、铅共生,局部铅为伴生;共、伴生组分不均匀,无规律。
狗堂矿段矿石有益元素为Au,矿床品位1.00×10-6~ 44.90×10-6,平均品位15.63×10-6;共(伴)生有益微量组分为Ag,品位9.66×10-6~500×10-6,平均品位63.03×10-6。荷树坪顶矿段矿石有益元素为Au,矿床品位0.52×10- 6~ 16.10×10-6,平均品位1.22×10-6。
狗堂矿段的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铅锌银金矿石,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荷树坪顶矿段自然类型为氧化金矿石,工业类型为含金氧化矿石。 矿体围岩和夹石:狗堂矿段围岩为含钙质泥质粉砂岩、褐铁矿化石英岩、铁锰质石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无夹石。荷树坪顶矿段围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含泥质石英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次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石为泥质粉砂岩、含铁质泥质粉砂岩。
4.成矿机理与资源前景
矿床成因:
金矿层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狗堂矿段断裂构造发育,矿(化)体受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矿(化)体呈透镜状、脉状、具分支复合和膨大缩小尖灭再现等特点沿构造带展布;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破碎带石英硫化物型金矿。荷树坪顶矿段金矿(化)体明显受泥质粉砂岩控制,伴生硅化,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硅化微细粒蚀变岩型金矿床。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寒武系中统高滩组(∈2g)地层的中、上部,主要岩性为中~薄层状石英细砂岩、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金矿体基本赋存于该组地层。
(2)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是主要金属矿化和矿体主要赋存部位。铅锌(铜)、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层间剪切破碎带或次级陡倾断裂中。
(3)围岩蚀变标志:铅锌(铜)矿化、金矿化与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蚀变等密切相关。
(4)老窿是间接找矿标志。
资源前景:
狗堂矿段GV1号矿初步判断为破碎带石英硫化物型金矿。前期勘查工作显示其品位深部远高于浅部,长度211m,平均厚度1.19m,平均品位15.63×10-6,矿段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大,有望发现新的矿化体,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
荷树坪顶矿段已发现矿体十条,且矿化体多而广,各矿体品位不高但很稳定,厚度亦较为稳定,多为隐伏矿体,矿体较为平缓,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大,有望扩大矿体资源量,可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朱志剛.广东省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南方金属,2001,1(123):1-3.
[3]裴太昌;钟树荣;刘胜;李光超.粤北大宝山-雪山嶂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1994,9(3):5-8.
[4]杨晓东.湖北响水潭地区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J].西部资源,2016,(04):113-114.